——写在纪念杜甫诞生1300周年之际
□朱树喜
2012年9月20日,清晨,成都市中心天府广场。一幅在头天深夜才悄然悬挂上去的巨幅横标,吸引了所有路人的眼光,匆忙赶着上班的人们,纷纷驻足,若有所思。标语内容是:“热烈祝贺杜甫诞生1300周年纪念大会隆重举行。”--有着“天府第一标”美誉的这块圣地,通常是为重大的政治会议、高规格的大型活动设置标语的地方,而这一次,却极其罕见地为一名诗人的诞辰而“广而告之”。
为纪念杜甫,成都人不可谓不隆重。在9月21日举行的纪念大会上,从国家领导人、省市有关领导,到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乃至普通的小学生,近千人齐聚成都金牛宾馆,隆重集会,深切缅怀,“郑重地表达我们对于历史的尊重,对于先贤的景仰,对于文化的敬畏,对于未来的担当。”这场盛会,也是今年以来,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为纪念杜甫诞生1300周年而举行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一次纪念活动。
为纪念杜甫,成都人不可谓不虔诚。由于杜甫的准确生辰无从考证,成都人于是干脆将纪念活动从今年年初持续贯穿到年底,全年不间断。在诗圣故居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诗会、征集大赛、学术年会、诗书画展、夜游草堂……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陆续登场,力求全市、全省、全国乃至国际更多人的参与。
其实,杜甫并非成都人。杜甫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市)。杜甫一生颠沛流离,20岁即开始漫游各地,东至山东、西至甘肃,南到四川、湖南,期间流寓四川9年,而在成都居住仅3年9个月。在草堂,杜甫共著诗240余首,这与其一生创作近1500首诗歌的总量相比,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以常理而论,杜甫对于成都,仅仅是一名来自异乡的“过客”。然而,正是成都,给了“诗圣”当下最高的礼遇和敬意。
为什么是成都?
在成都人性格基因中,是讲究知恩必报的。对杜甫如此,对诸葛亮、李冰、文翁、陆游、王建、薛涛等亦如此。他们虽然都不是成都人,但却热爱成都、扎根成都、造福成都,于是直到今天,成都人还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深深地纪念着他们。
在成都人文化基因中,是讲究文脉传承的。千百年来成都文化的发展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和轨迹,这就是不少重要的文化遗存至今都被比较完整地保留和保护了下来,除杜甫草堂外,还有武侯祠、金沙遗址、十二桥遗址、江南街遗址、商业街船棺葬遗址、都江堰水利工程、文翁石室学堂、大慈寺、宽窄巷子等等,这些都是经过很多朝代、很多人的不懈努力才得以保留和完善,才有了今天的样子。
答案或许还有很多。而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成都人有一种文化传承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而这,不正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文化自觉”吗?
天地一诗圣,锦城一草堂。在杜甫诞生1300周年之际,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缅怀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对成都所有的文化工作者而言,正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杜甫生活在唐朝行将衰落及发生大变乱之际,他以诗歌为载体,记录了那段历史。1300年后的今天,我们纪念杜甫,是希望再次拥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伟大抱负,再次展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广阔胸襟,再次心怀“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家国情怀,长期呈现“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的人间胜景。
而这,正是我们纪念杜甫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所在。
(作者为成都市文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文化名人聚草堂
——杜甫学术研讨会传播成都文化影响力
9月21日,杜甫学术研讨会暨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六届年会在成都杜甫草堂召开。来自香港和内地高校、研究机构、杜甫学会、杜甫纪念地、四川省诗词学会、政府部门等杜甫研究领域的百余名专家学者齐聚诗歌圣地,围绕“杜甫精神与民族复兴”主题共同协商推动杜甫研究的深入发展。
文化名人聚成都,不仅让此次会议成为四川省杜甫学会历届学术年会中与会专家学者数量最多、规格最高的一届,也为成都亮出城市名片、打造文化之都创造了一个绝佳的契机。
亮出城市名片打造文化之都
成都是杜甫的第二故乡,也是杜甫一生重要作品的主要创作地。杜甫草堂是全国影响最大、保存最完整、知名度最高的杜甫纪念地,已经成为追忆唐诗华章、缅怀千秋诗圣、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成为生动展示成都厚重文化本底和独特文化神韵的城市名片。
如何用好这张城市名片?此次杜甫诞生1300周年纪念大会和杜甫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正是一次绝佳机会。
在开幕式上,成都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包惠表示,此次杜甫诞生1300周年纪念大会和杜甫学术研讨会在成都的召开,对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展示四川成都魅力、彰显文化自觉,促进成都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扩大成都形象宣传,加强各地文化和学术交流,增强成都影响力,提升成都文化软实力等,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重庆市文化局副局长、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刘明华表示,成都是杜甫的第二故乡,同时也是中国研究杜甫的中心,有着以杜甫草堂博物馆为基地的诗歌文化中心,博物馆、学会、学刊,三位一体,成就了成都“中国研究杜甫的中心”这个举足轻重的地位。成都的这个头衔当之无愧、名副其实。
文化名人相聚传承杜甫精神
在大会学术发言中,来自两岸三地的杜甫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他们紧扣时代精神,围绕“杜甫精神与民族复兴”的主题,分别在杜甫思想、杜诗艺术形式、杜诗版本文献,以及杜甫精神与当代文化建设等领域展开学术研讨,共同推动杜甫研究的深入发展,共同促进中国现代学术的不断繁荣。
除了专业问题,专家与学者们还就杜甫与中国文化、“杜甫很忙”等网络现象、杜甫在蜀中的创作以及四川省杜甫学会的成立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文凡表示成都在传播杜甫精神和杜诗文上做的很好。他评价说:“前段时间,网络曾经一度传出一股‘恶搞\’杜甫的风潮,这场快闪式网络狂欢对杜甫以及其精神都造成了不良影响,成都杜甫草堂第一时间站了出来,对一些民众对杜甫模糊不清的认识甚至是贬损进行了正面和积极的回应,我非常欣赏成都这样的做法,这对杜甫文化精神的教育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已经98岁高龄的著名作家马识途老先生则表示,纪念杜甫,除了建立纪念性建筑,开纪念会,出版杜甫诗集外,最好的纪念方式是建立杜甫研究会,常开学术讨论会,研究如何学习杜甫以提高我们创作诗歌的水平。
诗文意境潜入画水墨浸润细无声
——记“纪念杜甫诞生1300周年杜诗书画展”
9月20日下午,“纪念杜甫诞生1300周年杜诗书画展”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开展。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六届年会与会代表,以及诗词文学、书画艺术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文化名人近千人参加了开展仪式。
展览专门设置了3个展厅,集中展出周明安、谢季筠等书画艺术家,历时多年潜心创作的杜诗书画精品力作近300件。脍炙人口的《望岳》、《蜀相》、《春夜喜雨》等杜诗以书画的形式再现,让杜甫精神进行了再传承。
3大展厅联展300幅精品再现杜诗风采
杜甫及其诗歌对中国各艺术门类创作的影响,巨大而深远。由于杜诗形象鲜明、意境深远,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作为表现对象,历来受到书画家的垂青,因而,杜诗书法和杜甫诗意画成为了一大专题创作门类。
为办好此次书画精品展览,杜甫草堂博物馆更史无前例地开辟了3个展厅,通过全景式、立体式的展出,让杜诗诗意书画呈现出最佳的观赏效果。与以往联展不同的是,此次展览还别出心裁地将同一诗作的诗意画和诗意书法一一对应展出,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再现杜甫诗作的韵味,让诗、书、画相映成趣。
走进展厅,“三吏”、“三别”、《望岳》、《蜀相》、《春夜喜雨》等杜诗名作都成为艺术家们创作的灵感富矿。参展艺术家以饱满的创作激情,运用多样的表现手法,在传统文化题材的当代表达方面寻求突破,让杜诗的精神通过现代书画得以再传承。
参展艺术家之一周明安介绍说,在5年前,他萌发了创作杜诗画的念头,于是计划用5年的时间创作100幅作品。没有想到2年前,他在与谢季筠聊天时发现,他的这一计划与谢季筠的艺术创作安排不谋而合,于是他们决定联手在草堂举办书画展,以书画的形式向杜甫致敬。
7位艺术家精创130米长卷展示杜诗历史
在大雅堂展厅中,展出的是孙彬、袁吉中、杨麟翼、简崇民、谢洋泉、羊黎、王义军7位书画艺术家在绢本上精心创作的56幅杜诗工笔重彩绘画和56幅书法作品。这些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书、画交相辉映,格外引人注目。
据悉,这些作品将在展览结束后,按杜诗的时间先后顺序,拼接成一幅总长130多米的长卷,力求还原出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全面丰富地展现诗圣杜甫崇高的仁爱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情思。而在成都的展期结束后,展览还将有望前往北京、上海等地巡展,让全国观众感受杜诗书画的魅力。
展览结束后,周明安、谢季筠2位书画家还把精心创作的书画作品交由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收藏,王建安先生则将自己参展的诗、书、画、篆刻全部作品捐赠给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杜甫草堂博物馆馆长贾兰表示,艺术家们联袂献礼杜甫诞生1300周年,使此次展览具有极高的主题性、艺术性和学术性,成为成都地区近年来推出的一个高水准书画展览,也是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历年举办的杜诗书画展览中,最具规模和代表性的一次。
点击
2012年,杜甫诞生1300周年。从年初开始,杜甫草堂博物馆就围绕纪念杜甫诞生1300周年,策划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
2012年春节期间,杜甫草堂博物馆举行“人日游草堂”系列文化活动。由百家讲坛著名学者康震教授担当主祭人,在杜甫草堂博物馆内举行庄严神圣的祭拜诗圣仪式,社会各界数百人齐聚工部祠共同缅怀先贤。活动还邀请了省内诗人共同举办了“草堂人日我归来”、“草堂唱和”等诗歌朗诵会。
2月24日,来自圣言堂、泡桐树小学的师生、家长等200余人,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一同参与“赏诗圣华章·忆上巳古韵”上巳节文化活动。大家祓禊祈福,表演茶艺,朗诵古诗,按照古礼再现这个属于春天的节日,向杜甫诞生1300周年献礼。
3月,举办“心中的杜甫”全球杜甫画像征集活动。活动历时2个月,共收到杜甫创意画像千余幅。全国各地的创作者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手中的画笔表达对诗圣杜甫的尊崇和敬仰之情,以这一特别的方式纪念诗圣杜甫诞生1300周年。
4月1日,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儿童走进杜甫草堂,用洪亮的声音诵读着千古流传的经典诗篇,他们集体伫立在工部祠前,一起向诗圣塑像鞠躬、献花,以特别的方式向杜甫诞生1300周年献礼。
4月16日,举办“我心中的杜甫”——纪念诗圣诞生1300周年创意大赛,旨在大力弘扬杜甫精神,传播杜诗文化,探索优秀文化有效传承途径。参与用户118人,投稿作品204件,最终产生七项单项奖和两项总评大奖。
4月26日,“纪念杜甫诞生1300周年——草堂书艺作品展”开展,展出了草堂书艺社15位艺术家精心创作的百余幅书法作品。
5月16日,纪念杜甫诞生1300周年系列活动暨草堂小学2012国际诗歌节在杜甫草堂博物馆大雅堂前隆重举行。来自新加坡湖滨小学、都江堰新建小学、成都草堂小学的师生们欢聚一堂,诵读诗歌,共同纪念诗圣杜甫。
5月18日当天,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诗歌圣地吸引了大批游客和市民前来参观游览。
9月20日至10月7日,举行纪念杜甫诞生1300周年四大主题活动。活动以“诗圣著千秋·草堂留后世”为主题,举行了杜甫诞生1300周年纪念大会、杜甫学术研讨会暨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六届年会、纪念杜甫诞生1300周年杜诗书画展、第三届“夜游草堂”大型文化活动等四项重要活动。
10月,举办纪念杜甫诞生1300周年活动杜甫诗意盆景展暨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草堂诗意盆景研讨会。这是首次在杜甫草堂乃至成都举办如此高规格的中国盆景艺术大师级论坛,堪称国家盆景界最高水平研讨会。
王健 池晔/文图片由成都市文化局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唐泽文)10月18日,2012西南地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现场会议在成都大邑召开,西南各省市环保部门负责人在会议上对本区域环保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步工作作出了规划。会上,成都总结了自己...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