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成都新闻 > 正文

华西都市报记者曹一莎岁的李乐化名大爷靠低保维生由于

来源:四川日报 2012-10-11 17:42   https://www.yybnet.net/

□华西都市报记者 曹一莎

79岁的李乐(化名)大爷靠低保维生,由于成都“北改”,他获得了一套“公改私”的新房。

李大爷没结过婚,无子女。10月10日下午,他和所在社区签订遗赠抚养协议,由社区出钱出力帮李大爷养老送终,大爷百年之后,把房子赠送给社区。成都市律政公证处派人上门免费公证了这份协议。公证员说,这种个人和集体签订遗赠抚养协议的情况非常罕见。

孤寡老人平时多获社区照顾

10日下午2点半,比约定时间晚了半小时。李大爷扶着小型手推车,缓慢走进成都市某社区办公室。“右脚被绊过,走路不方便。”他说。

现场,社区工作人员已准备好相关文件,等候签协议。成都市律政公证处3名工作人员也已赶到。

据了解,李大爷住的旧房子是他母亲留下的,位于人民北路,有20多平米,原本属于某设计院。李大爷2003年入住以来,每月都要交租金。不久前,李大爷住的房子被纳入成都“北改”,将原址重建,新房预计有60多平米,产权则“公改私”变成个人所有。

李大爷告诉公证员,他父母死得早,他没结过婚,也没有子女。他的兄弟姐妹都先后过世,侄儿侄女和他关系一般,几乎不来往。“我没得啥子收入,每月吃400多元的低保,再捡点废品卖,平时自己弄饭吃。”

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李大爷是孤寡老人,很少和人打交道。平时生病都是社区帮忙照顾,和社区关系很好。由于李大爷行动不便,他住房的赔偿、“公改私”等手续,也是委托社区办的。签遗赠抚养协议的事,也是在那时就说好的。

解释半小时才明白房子的权属

社区工作人员说,李大爷现在居住的旧房子里堆满了废品,几乎无处落脚,李大爷平时睡在一个小沙发上。由于拆迁在即,李大爷必须在10月底之前搬走,现在社区工作人员正帮李大爷租房暂住。“他坚决不住电梯楼,只有在1楼给他找套一的房子,租金700多元一月,社区已经取了1万元,准备付房租。”

记者从大爷住的房屋窗口望进去,房内很杂乱,房门口堆着杂物。和他住同一楼层的邻居说,大爷平时不爱和人说话,每天都要出去逛,捡点废品。

“我从来没有和他说过话,但是他人多好的,从来不欠水电费。”听说李大爷和社区签订了遗赠抚养协议,这位邻居显得有点惊讶,“从没听说过这事。”

李大爷告诉记者,他平时生活很节约,右脚的伤也是因为绊倒后,为省钱没及时医治落下的病根。自从受伤后,他就没睡过床。他此前通过设计院的单位家属委员会,找到了街道办事处,接着联系上了社区。他的低保等,都是社区帮忙申请的。

公证过程中,李大爷一直抱怨和侄儿、侄女以及2011年去世的弟弟关系不好。李大爷说曾收养过侄女,但从未和侄女一起生活过。去年10月,侄女的户口从李大爷户口上转出去了。他说不愿和侄儿、侄女扯上任何关系。

“现在社区愿意照顾你,你百年后愿意把房子给社区吗?”面对公证员的询问,李大爷似乎没搞懂房子已经 “公转私”了。经过公证员和社区工作人员半个小时的反复解说,李大爷才明白过来:“房子是我的,我现在由社区照顾,死后房子给照顾我的社区,我无条件同意。”

签订协议社区帮大爷养老

为检验李大爷神志是否清醒,公证员询问了“100元用掉3元,还剩几元”等常识性问题,“你把我当成小学生嗦?”李大爷不满地回答。最终,李大爷和社区工作人员分别在遗赠抚养协议上签了名。

协议规定,由社区安排人员照顾李大爷,管好他的衣食住行,帮其看病就医。李大爷百年之后,将房产过户给社区。

由于该房产属于拆迁安置房,其价值以最终房产证记载为准。在协议实施过程中,如一方不履行责任,则协议作废。

社区工作人员表示,社区可以动用自有资金,有能力照顾李大爷,帮其养老送终。社区将给老人建账,记录所有支出。

“李大爷在世时,他自己的钱都是他的。”工作人员说,现在还没有考虑过“大爷百年后,社区怎么处理房产”这个问题,眼下最重要的是帮大爷养老。

成都市律政公证处公证员介绍,这种个人对集体的遗赠公证非常罕见,他们也是第一次办理。按照法律规定,财产的第一继承人是父母、配偶、子女,第二继承人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李大爷无亲无故,如果他不签这份协议,那么他百年之后,房产可能会被收归国有。

新闻推荐

四川恒鑫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受成都市锦城文化创意投

四川恒鑫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受成都市锦城文化创意投资有限公司的委托,拟对成都市锦江区文图中心大楼物业管理服务采购项目进行比选。项目名称:成都市锦江区文图中心大楼物业管理服务采购项目招标...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华西都市报记者曹一莎岁的李乐化名大爷靠低保维生由于)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