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报记者 杨斌
实习生 陈莹莹
核心
提示
成都商报金融工作室已开通了几条维权渠道,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反映你在金融消费中遭遇的不公待遇:1.拨打维权电话028-86613333-1或028-86789546;
2.登录新浪微博,@成都商报创富;3.发电子邮件到cdmoney@163.com。
金融消费,时刻都别忘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今年3月4日,成都商报金融工作室正式启动了“3·15金融维权行动”,并承诺,如果你遭遇了金融消费陷阱,欢迎大家向我们反映,我们将及时反馈给各家金融机构,做到“件件有落实”。
近两个星期以来,我们陆续收到了30多起市民的投诉,发现金融消费陷阱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包括:存款变保险、被办理了信用卡、房贷提前还款等待较长等。
投诉焦点一:银保
存款变保险 占比近三成
据市民陈女士反映,她在两年前去银行存钱,却被忽悠成了保险。据说,当时给她推销的客户经理声称“这种存款”收益高,还会有分红,很划算。可是,到现在她才明白自己当初买的竟然是保险。
成都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在我们这次收到的客户投诉中,“存款变保险”的几乎占到了近30%,属于“重灾区”,而“受伤”的客户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据了解,如果客户申请提前退保,非但不能全额收回保费,可能还会有损失。
为避免存款变保险,成都商报记者为你支招:
1、认真阅读合同文本,看清合同主体。
在银行办理业务时,一定看清楚你填写的是银行存单,还是保险公司的保单,尤其是在签字时更加要谨慎。
2、合理评估收益,明确违约责任。
无论是银行存款、银行理财产品,还是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市民在购买时都要合理评估潜在风险和收益,不要指望存在着“高收益、无风险”的产品,这也不符合投资的基本规律。
绝大多数保险的首要权益是保障,所以你在购买期缴型的保险产品时,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它的意义,同时要确保自己未来有足够的费用持续支付保费,如果提前退保,你可能会遭受损失。
3、合理利用“犹豫期”。
如果觉得买的保险不合适,按照保监会现行的相关规定,你有10天的“犹豫期”,如果你不愿意购买,可以在犹豫期内申请退保,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投诉焦点二:银行卡
不经意间“被”申请了信用卡
在大学念书时,不小心被银行办理了一张信用卡;未经客户明确认可,银行就启动了信用卡,并收取了相应年费。
在今年的“3·15金融维权行动”中,有近20%的客户反映银行卡方面的问题,而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被办信用卡”和“被使用信用卡”。
针对这类现象,成都商报记者为你支招:
1、在填表办卡时千万要谨慎。
无论是申请信用卡,还是借记卡,在填表时一定要看明白,并且问清楚是否有年费,标准是多少,如果不主动启动,是否会造成自己的费用或信用损失。
2、关联一张借记卡,避免忘记还款。
如果你申办了一张信用卡,为防止忘记还款造成不良信用记录,可关联一张经常使用的借记卡,只要你的借记卡里资金充裕就没问题。
投诉焦点三:房贷
申请住房贷款 利率遭遇捆绑销售
近日,市民蒋小姐给我们打来电话,声称她在银行申办个人住房贷款时遭遇了捆绑销售,银行客户经理表示,若开办多项业务,如U盾、信用卡、短信等,就可享受到更优惠的利率。
在读者的投诉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反映房贷的,主要集中在提前还款至少等待两个月以上,以及有银行进行捆绑销售等。
对于房贷问题,成都商报记者支招:
1、若遇捆绑销售,可向主管部门或其上级行反映;
2、对提前还贷排队等候较长这个问题,暂时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但如果合同约定只能收取一个月的利息作为违约金,客户就要坚持,不能任由银行收取更多费用。
新闻推荐
本周大盘表现疲软,下周限售股解禁却高达35.34亿股,解禁市值达342.78亿元,相较本周的90.59亿元骤增近3倍。共有涉及多达23只个股的首发原始股东解禁,而本周调整幅度较大的中小板和创业板更将是限售股...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