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作者去世 追踪
核心提示
北京时间今天下午4点,瓦西里耶夫的遗体告别仪式将在莫斯科“文学家之家”举行(因俄罗斯各界人士要求参加,推迟到今天),一个小时后,举行葬礼。据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就在他离世前两个月,与他相伴70年的妻子卓娜·阿丽别尔多夫娜刚刚在今年1月离世。
他所喜欢的女性形象
都有妻子的影子
瓦西里耶夫于1924年5月21日出生在斯摩棱斯克。父亲是红军军官,母亲是位贵族小姐。年幼的瓦西里耶夫对历史和文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沃诺涅日中学学习时,他就曾参加戏剧表演,并和自己的同伴一道出手抄杂志。当他9年级毕业时,战争爆发了。瓦西里耶夫成为战士上了前线。他在1943年3月16日,一次撤退时,不小心踩上地雷,因为严重的震伤而住进了医院。伤愈后,1943年的秋天,他考入坦克机械兵军事学院。在那里,他遇见了陪伴他一生的妻子,卓娜·阿丽别尔多夫娜。
关于他们的爱情,费拉多夫基金会的主席助理娜塔莉亚·谢尔科娃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瓦西里耶夫曾经是这个基金的第一个管委会主席)。有一次,他们误入布了雷的沼泽。瓦西里耶夫起先想自己先过去,这样卓娜就可以跟着他的脚步走,避免危险。虽然,他曾经因为踩地雷受过伤,但是为了保护意中人,他还是选择冲在第一个。但是卓娜却不同意,说自己的视力好,没等瓦西里耶夫反应过来就第一个冲了出去。其实他们两个视力都相当不好。幸运的是,最后他们两个都成功脱险。因为这样的舍命相救,他们决定在一起,组成了家庭。卓娜成为了他一生唯一的爱人。瓦西里耶夫后来一直认为是卓娜保护了他。卓娜也成为了《后来有了战争》的女主角的原型。可以这样说,他所喜欢的女性形象中都有他妻子的影子。
她用一生来呵护他,她是他的守护神。
俄媒体:
老瓦对妻子像骑士一样忠诚
瓦西里耶夫夫妇相当谦逊、低调。因此,鲜有人知道他们的家庭情况。他总是用骑士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妻子,温柔而多情。她也竭尽所能帮他。在生命最后的一段时间,这其实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他们都住在城郊,在大自然中生活,在农村里,在自己朴素的居所里。老瓦在那里每天工作十个小时,笔耕不辍。
娜塔莉亚·谢尔科娃参加了他们最后一次的结婚周年庆。她这样回忆说:“我长久地思考,应该送什么给他。我对他的妻子说,‘我有一顶不错的帽子,就是他在小说《军官》里描述的那种。\’卓娜回答说,‘你根本想不到,他会多喜欢这顶帽子。\’”
也就在那时,人们才知道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细节:瓦西里耶夫爱收集帽子!这就是他的爱好。他们制作了一个极好的家庭录像,影片中,老瓦带着这顶帽子,坐在墙根土台上。娜塔莉亚认为,带上帽子的他更加帅气,留着八字须,笔挺的脊背。
俄罗斯《永远的民意》杂志曾这样评述老瓦和妻子:他永远都是军官,不论生或死。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忠诚和骑士的态度,既是对祖国,又是对自己的妻子。
瓦西里耶夫:
我写的都是有道德的人
得知老瓦去世,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1972年)的主演之一,当时还是27岁的小伙子,如今却是满头银发的安德烈·马尔特诺夫昨天回忆说:“(拍戏的时候)瓦西里耶夫只是坐在那里看,从不离开,但也不给任何建议。这是对演员的信任,也是他与生俱来的谦逊。”在俄罗斯本土,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被称为“艰难的掩体里的真相”。
瓦西里耶夫在接受俄媒体采访时曾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我描写的战争是另一种战争。其中没有后方,没有指挥部,没有迫击炮,也没有卫生院。什么也没有。就只是在绝对的自然界中的战争,在其中的人要自己做决定。是逃跑还是背叛,或是命陨战场都是人的选择。”但是瓦西里耶夫在自己作品中的人,正如他所说,首先要是有道德的人,“我从未写过坏人。我的主人公,首先,要是有道德的人。他们可能会无助,会可怜,但他们都是有道德的人”。
为什么俄罗斯人对卫国战争那段历史特别在意?导演毛卫宁给成都商报记者举了亲身体会到的例子。当他2004年冬天为将《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改编成电视剧而专程去俄罗斯看景时,当地向导给他推荐了一个离叶卡捷琳堡很远的一个村庄,毛卫宁参观一圈后觉得不满意,想再看下一个,向导说,“今天是星期一,一直开车到星期五,你会看到下一个村庄,可能村庄会不同,但有一样一定是相同的,就是在俄罗斯,几乎每一个偏僻的村庄,都会有一块‘无名烈士纪念碑\’,上面或多或少地记录了在这个村庄里走出去参军的人,他们在卫国战争中牺牲并成为国家的英雄。如果没有名字,那一般就会有一行字:给那些英雄留个永远的位置。”一个奇特的风俗是,但凡当地的新人举办婚礼,仪式完毕后,紧接着一对新人将会去附近的无名烈士纪念碑献花,有的婚礼甚至直接就在纪念碑前举行。而在一些乡村,每年的卫国战争胜利日,家家户户都会在餐桌上摆一套空餐具,纪念从家里走出去参军的家庭成员。“那是种坚守和纪念,相当令人感动。”
宋碧君 成都商报记者 谢礼恒
新闻推荐
□成都商报评论员徐琼核心提示空气与水源,实属公众最为关切的环境问题。记者向民政部问猪,大概也是环境焦虑的一种。猪的死亡率和死猪的处理问题并未完全进入透明化和法制化轨道,猪生何病而死,这是公...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