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们来说,从忧居变宜居,就是天大的事。很高兴我经历了拆迁的变革和进步,没有强制拆迁,有了民主的拆迁自治。”几天前,82岁的曹家巷自改委副主任徐恒在一篇文章中写下这句话。昨天,这句话出现在《人民日报》第5版(评论)头条文章中,编辑还把这句话提炼为文章的核心要旨。
这篇文章的标题为《曹家巷人的安居梦》,是徐恒专门向《人民日报》“中国道路中国梦”栏目征文投的一篇稿件。1300多字的文章写出了这位老人对成都“北改”第一改———曹家巷自治改造的点滴喜忧,道尽了3000多户曹家巷老居民期盼住新房的强烈心声。他写到:“对我们这些曹家巷的老居民来说,最大的中国梦就是安居梦。”
抒写“安居梦”
八旬老人四易其稿
很多人对徐恒并不陌生。从去年曹家巷宣布启动自治改造开始,这位年过八旬的自改委副主任就颇受媒体关注。大约十天前,《人民日报》向他约稿,希望他围绕“中国梦”撰写一篇文章。
在曹家巷3000多户老居民心中,最大的梦想自然是“住新房”。接到约稿的当天下午4点,徐恒就写出了一篇文章。第二天,他又对文章进行修改,前前后后一共四次。
徐恒在文中陈述了曹家巷那片红砖危房的历史和自治改造的现状,以及自治改造中的辛酸甜苦。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如今曹家巷的拆迁安置方案已经出台。徐恒在兴奋之余不免担心:“签约启动一个月,目前签约率已经超过了65%,是个好兆头,可是我也挺担心,假如得不到片区全体居民的支持,签约期内签约率不能达到100%,这个自治改造项目就得中止,我们的安居梦会不会再遇波折?”
100天的签约期已近半数,虽面临不少困难,但徐恒对曹家巷的顺利拆迁抱有信心!
面对观望住户
老人还要写公开信
历经一年多的筹划,曹家巷这片成都中心城区最大的棚户区眼看就要进入实质性改造阶段。然而徐恒笔下的“安居梦”要最终实现,还有待于曹家巷所有居民的共同努力。
按照此前公布的改造方案:改造方式为附条件自治搬迁改造。即在规定签约期内,签约率达到100%,则《附条件搬迁补偿安置合同》自签约期结束之日生效;若在100天的签约期达不到100%的签约率,此次自治改造将中止。
从3月9日起算到昨日,100天已过去48天。从目前的情况看,自治改造工作颇有成效,曹家巷3000多户居民的签约率达到了76%。但越往后,工作难度越大。
面对错综复杂的拆迁难题,老人颇为着急。在昨天下午自改委和街道负责人的一场碰头会上,徐恒言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时忍不住提高嗓门,并用手不停地敲打桌面。
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曹家巷部分未签约住户存在以下几种情绪:部分整合片区住房、房改房、商品房住户与棚户区住户攀比,一些家庭因拆迁安置出现内部矛盾,还有极少数住户对安置方案不理解等。
面对困难,自改委也积极想对策。委员们商议,要继续“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并决定给那些未签约的住户写一封公开信,由徐恒执笔。徐恒说,他要做一个展板,不仅要把公开信贴在上面,还要把自治改造中涌现的“好人好事”、感人事迹贴上去,最大限度做好宣传解释工作,通过努力争取“安居梦”早日实现。
成都商报记者 唐小涛
新闻推荐
记者手记如果我用“面若桃花,笑带春风”这句话形容安巩,是否显得太过温柔内敛,不能很好体现一位全球500强企业总裁硬朗干练的气魄?要对欧莱雅全球CEO进行采访时,面对这样的国际化大企业高层,难免紧张。...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