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
成都商报特派记者 潘媛 发自巴塞尔
常伟1
WHO IS HE
《时针》杂志主编,钟表品牌“CHANG”创始人
每一年,宁静的瑞士小城巴塞尔都会在这个季节突然变得拥挤,热闹。在琳琅满目的钟表珠宝中,我们试图找到一些人,一些在巴塞尔的面孔,来讲述这个全球最重要的钟表展背后的故事,来拉近这个遥远而华丽的舞台与你我之间的距离。巴塞尔的主角固然是表,但制造它,读懂它,赋予它意义的,却始终是鲜活的人。
七年前,常伟首次到巴塞尔。那时他是《MEN'S UNO》钟表编辑,采访品牌,每天忙碌又懵懂。在巴塞尔待了三天,都在展馆里,被那些宏大气派的展位深深迷住,有“好多在国内根本不知道的东西”。至于巴塞尔本身,长什么样子他不知道。他住离展馆有40分钟车程的小镇,每天往返,“早晨坐火车,都会看见一栋尖顶的教堂,旁边是莱茵河———那是我对巴塞尔的印象。”
七年后,常伟的名字已经成为与钟表同时出现率最高的名词。他常年往返于中国和瑞士之间,是瑞士高级钟表基金会会刊第一位中国记者,也是内地最顶级的钟表评论人之一。他写出了《中国与钟表》《钟表收藏知识30讲》,创办了“中国与钟表研究室”高级钟表俱乐部,创建了CHANG。
尽管身份复杂,但常伟坚持自己在巴塞尔的角色:媒体人。
以媒体人的眼光看待巴塞尔,常伟比其他人更加敏锐。在他眼里,当年的那些宏大气派已经退到后面,巴塞尔对他来说,像是一个巨大的超级市场。“它是很透明的”,常伟说:“公众可以买票进去参观,全世界顶级的钟表和珠宝,在那里都可以看到,感觉到。”
对于常伟来说,巴塞尔是以年计时的单位,每一年都在变。中国人越去越多,常伟说,甚至有钟表爱好者不远万里,组团参观巴塞尔,叫做“钟表旅行”。今年,媒体人常伟的触角将更广、更深。展会找到他,希望能在场刊《巴塞尔日报》上开设中文版面。常伟觉得这是好事,找来十个中国记者,为场刊撰稿。这种合作,让常伟感受更加丰富,“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融入了展会本身”。
每一年常伟都会约很多专访。他问得最多的问题,是品牌对中国市场进行文化推广的手段。比起商业交易,常伟总是更关心文化交流。他写《中国与钟表》一书时,曾深入研究过西方钟表对中国的关联史。“我看重这种关联,在关联中,没有谁是强者谁是弱者。”让常伟感到欣慰的是,老外们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把货卖到中国,展会上他们愿意用很艺术的方式来展示对中国文化元素的理解和重视。
和瑞士的缘分很早。常伟拥有第一只表,是在十几岁的年纪。那个时候很少有人戴机械表,家里的长辈把一只手动上条的表传给他,这让常伟宝贝不已———那是一只瑞士表。虽然现在已经停产,品牌名字也几乎不为中国人所知晓。那也是常伟第一次知道手表和瑞士的关系。那只表带来的好奇心,几乎改变了常伟的整个人生。
很快他走上社会,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一家表店卖表。再后来,他进入媒体,成为中国内地第一批专业的钟表记者,再后来,也就是大家今日所知:他成为了一位著名的钟表人,写专栏,开讲座,办杂志,来往于中瑞之间,影响到了更多的人。
再后来,常伟和一群志同道合者创建了CHANG。即便在行业内部,也有很多人误以为这是一个定制手表的品牌,但常伟说,CHANG不是品牌,最多只能算是一个平台。他将自己在行业多年的资源整合在一起:优秀的设计师、工艺师、制表师,把客户的诉求变成想法,由这个平台上的不同角色来实现,整合成为成品。一旦销售出去,除去成本,富余的资金成为基金,用以反哺行业中有理想、需要扶持的设计师、工艺师和制表师。
CHANG没有任何实体店和专柜,资金回笼很慢,带有基金性质,几乎没有商业诉求。目前CHANG还处于起步阶段。有人说CHANG忽略机芯,太侧重外观,常伟说,那是因为外观是文化符号最显性的表现。他始终认为中国表也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和人才。“很多人认为品牌应该国际化,但我认为CHANG应该立足中国文化。”
理想化的CHANG应该是这样的:从头到尾消费者都参与其中,使钟表不再是纯粹物质化的奢侈品。购买这个行为本身只是消费者与钟表物质层面的连接,而常伟希望达到的,是精神层面的连接。“我不需要每个人都能理解这种连接———这本身注定是一件小众的事情。”更多人喜欢名牌,因为名牌是显性的,是被认可的。而选择CHANG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我认可。常伟说那是一个非常小众的圈层,人家买的是精神表。至于对大众的影响,常伟说:“我希望能帮助大众对钟表文化有更多了解,至于是否购买,我不乐观,也不强求。”
今年,CHANG第一次资助一位中国的制表师来到巴塞尔,在那些堆满了顶级名牌的展厅里,他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小展位。
新闻推荐
国家节能补贴政策将于5月31日到期,各大家电卖场纷纷提前启动五一促销活动。今日,四川五星“五一”大促正式启动,最高让利超30%,10天时间全城同欢。据悉,为了本次活动,五星备货35亿元,其中,70%为节能家电,...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