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徐琼
广东人看来对湖南镉超标大米忍无可忍了。广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于21日深夜通报,各相关部门经过3个月全省摸查,已抽检出31批次镉超标大米,其中14批次产于湖南。
出人意料的是媒体跟进报道后发现的事实:湖南大米镉超标一事,3年前就有警钟响起,不过只写在纸上,没形成声音,只作为研究,未告知公众。一份有关湖南市场和污染区稻米中砷、铅、镉污染及其健康风险评价的科研报告显示,在从湖南10个市获取的100多个大米样本中,镉超标样本比例高达36%,铅超标达21%。这份报告早在2010年就由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等4家机构完成。报道说,作为一份以学术性质为主的报告,该报告发表后并没有提交湖南省有关监管部门,也没有得到后者的任何反馈。
如此“有料”的报告尘封3年,实为社会与公众的损失,环境与健康的双输。报告如能及时公开,首先会警醒公众,规范市场,阻隔镉大米染指餐桌、危害健康,坏处是怕要坏了湖南大米的名声,好处是可倒逼当地政府“改正”,拿出隔绝不良舆论的决心来隔绝镉污染。
大米镉超标原因何在,目前尚无定论。但只要信息公开,公众知情,市场抵制,湖南大米必得自查自纠,自证清白。而这一切,本可以更早开始,如果学术报告早日公开的话。既知风险却保持沉默,暴露出学术机构只研究不“报告”或只在内部报告的积弊。学者与专业技术人员,在信息不对称社会占有信息与学术优势,理应在传播科学常识、化解公众疑惑、监督公共行为上有所作为,而不是满足于将职业研究成果、尤其是事关公共利益与公众健康的科研信息“内部消化”。
即便不提科学伦理与公民精神,仅从科研机构的财政供养单位性质来看,上述科研成果属于全体公众,理应向公众报告。科学研究拿的是纳税人的钱,为的是公共利益,发现公众面临的风险而不公之于众,就连饭碗也是对不起的。
令人遗憾的是,少见科研人士站在公共利益上勇于发声。研究水的发现自来水不够健康,就20年不喝自来水;研究大米的发现镉超标,大概也就自家不吃便是。中国社会的信息不对称,各行业人士都有一份责任。
科研与公众不应隔离,而应更紧密地站在一起,彼此倚靠。社会也应保障科研人员公布研究结论的权利。
新闻推荐
开泰银行成都分行开业 葛红林会见开泰银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伍万通
本报讯(成都日报记者黄颖)昨日,泰国开泰银行成都分行开业,这是继深圳分行后开泰银行在内地设立的第二家分行。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会见了来蓉出席开业庆典仪式有关活动的开泰银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