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纸质问题台账”,成都青羊区率先建立为民办实事电子管理平台——
□本报记者 蒋君芳
3月17日,家住成都百花东路4号的刘家贵来到草堂路社区,希望社区能帮忙介绍一份工作。在完成相关情况登记后,刘家贵领到了一张卡,“挺新鲜的,以前是反映了问题就走,没想到这次还有张卡,说是事情办好后我刷了卡,社区工作人员才能销账。”3月18日,刘家贵手中的卡便交回给了社区,他顺利地当上了一名小区保安。
今年初,草堂路社区告别了过去的“纸质问题台账”,在全区率先建立了为民办实事电子管理平台。
“以前用的是纸质的台账,给每个事件基本上只留一栏空白地,一般记录上谁来反映了什么情况,何时办理完成就结束了,但很难看到事情的解决过程。”草堂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康帅介绍。
平台建立后,社区会给每件事情建一个单独的卡号,有两张卡,一张卡给反映问题的居民,另一张卡给接手问题的社区工作人员,两张卡同时刷后,事件正式开始受理,“事情办好后,也要两张卡同时刷一下,归还给社区后才能销账,居民对问题不满意的话,有拒绝刷卡的权利。”
手中的一张卡是如何把一个社区事件的处理过程记录下来的?康帅从平台上随机抽取了一个事件向记者演示:
2月17日,居民周永华来社区反映浣花南路218号其中一下水道坍塌,导致污水等外溢;
2月18日,社区居委会到现场查看实情,并将问题上报街道办事处,联系专业疏通公司;
……
2月27日,施工方正在对污水管道进行改造;
……
3月10日,居民反映的情况已顺利完结。
记者在电子管理平台上看到,记录页面上,除了文字描述外,还配了多张发自现场的图片,呈现着事情的具体进展。
据了解,目前刷卡只能在社区居委会办公楼进行。而为了方便居民,社区还提供上门收卡服务,只要居民对问题处理结果满意,就可以把卡交给工作人员。据康帅介绍,从平台建立到现在,社区已为居民们办理了十余件事情。
对于社区工作人员而言,这张卡意味着更严格的工作要求。
目前草堂路社区对平台工作进行了“一会一查一通报”的监督工作。每日上班后社区内部召开会议对平台问题进行研判;每周由社区纪委以电话或实地查访方式按照不低于处理事项的30%进行随机抽查,确保事件处理让居民满意;每月由社区纪委根据平台运行情况和办结案例进行内部通报。
“我们打算依据现在的这个电子管理平台,设计一套可行的积分管理办法,工作人员每办理一件事都能在这个平台上查到,我们会依照一定的参数打分,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康帅说。
新闻推荐
武侯区探索启动社区服务“全面社会化”本报讯(记者冉倩婷)3月23日起,成都市武侯区下沉到社区的全部139项政务事项将面向社会购买服务。23日,武侯区召开媒体通气会,发布《武侯区关于深化社区网格治理机...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