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万市‘做大自然的孩子\’自然缺失症预防计划已入围成都优秀公益项目前50强了!欢迎大家一起来围观点赞哦!”3月6日23点05分,一向注重早睡养身的戴雪华在微信上更新“状态”,还不忘附一张几个小朋友在郊外草丛里撒欢的照片。
万市(OneCity),是去年夏天由台湾人戴雪华、邹宝征和成都姑娘李文新、王巧玲共同发起,以推广自然教育、健康厨房、幸福生活为目的的非盈利组织。“现代化的都市生活,已经让很多人忘记大自然原来的样子;尤其是很多小朋友,对大自然根本不了解。我管这种现象叫‘自然缺失症\’,万市就是致力于改变它。”戴雪华说。
□本报记者 李思忆
从台湾到泸沽湖“健康生活”是不变信念
10多年前,戴雪华和丈夫邹宝征在台湾从事有机养生和生态环保相关的工作,倡导低碳生活、健康饮食。
2001年,夫妇俩决定在大陆传播健康生活理念,第一站选在上海。“当时,我在一家宾馆的餐饮部做西餐烘焙方面的培训工作。”戴雪华回忆,工作待遇和平台都很不错,但她总觉得和来大陆的初衷相距甚远。
200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夫妇俩看到上海几个公益组织发起的为四川泸沽湖畔的摩梭儿童送健康活动。“直觉告诉我,四川是个好地方。”戴雪华说。
此后两年里,戴雪华夫妇利用节假日到泸沽湖当义工,向周边村子里的父老乡亲义务传播卫生、保健常识,教家长为孩子烹饪营养美食。“每走一趟都要乘坐飞机、汽车、火车好几种交通工具,还是蛮辛苦的。”戴雪华说,但那里的人们眼神和笑容都很真诚,这让他俩的内心发生改变。
从“素食”到“蔬食”免费开起“养生厨房”
2010年,戴雪华夫妇来到成都。“我做了简单的调查后,发现很多素食餐馆都喜欢用仿荤代肉食品。”有多年餐饮经验的戴雪华说,多数仿荤食品都有大量不利于健康的添加剂,“所以我决心将传统的‘素食\’理念转变为‘蔬食\’概念。”
戴雪华联合20多个在成都的台湾“老乡”,办起第一期“蔬食厨房”培训班,且全程免费。“我的目的本来就不是赚钱,而是推广健康,健康也是一种财富。”戴雪华说。
3个月培训,课程从早排到晚。报名上课的学生中,既有专业厨师,也有家庭主妇,甚至还有一些退休老人。
在教学中,戴雪华发现:“学员里不少资深厨师都不知道食材在地里是什么样子,我觉得这源于对大自然的疏离。我希望我的学生们从蔬菜的生长环节开始学起,在学做饭的同时,也学会尊重自然、懂得节约。”
从学生到“老师”低碳环保都在日常生活间
2013年初,从“蔬食厨房”培训班“毕业”的成都姑娘李文新和王巧玲突然拿着一份策划书找到戴雪华。“在‘蔬食厨房\’理念的启发下,我们想在成都建立一个工作坊,以沙龙、讲座的形式,在社区和学校推广健康生活的环保理念。”同年7月,“万市”在成都高新区成功注册。
“我最得意的一门课,就是环保酵素制作。”变成“老师”的李文新向记者介绍,酵素其实就是酶,而环保酵素不仅可以用于清洗碗筷、瓜果,甚至还能用于洗发及缓解皮肤病症。最重要的是,用酵素清洗碗筷和瓜果之后的水不会污染环境。“其实制作酵素不复杂,一般是红糖、厨余和水按照1:1:10的比例配置,然后用容器盛好后定期调配,一般3个月之后就可以用了。”
在李文新的影响下,她的家人、朋友也开始关注环保,“现在我们家做饭剩下的果皮、菜渣都会给我留着,可以用来做酵素,还能用来做环保堆肥。”
“万市”也会利用周末时间组织会员们在成都周边的农场里体验田间劳作和认识蔬菜等活动,“每次活动都会吸引很多年轻的父母带着小孩参加,不仅让一家人有更多交流的机会,还让孩子认识大自然,了解‘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李文新说。
新闻推荐
以法管河以建护河以砂养河本报讯(记者李淼)3月22日,四川省纪念第22届“世界水日”、第27届“中国水周”活动在成都启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加强河湖管理,建设水生态文明”。当日,省水利厅在成都街头设...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