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大姐看来,为楼盘拉客到访,和帮酒店拉住客区别不大。只用了不到一个星期,徐大姐就完成了一次业务转型,之前她在火车北站帮酒店拉住客已多年。
“火车北站施工,住宿的人就少了,我才干这个几天。”3月中旬的某一天,记者和徐大姐在城北二环某知名项目附近遭遇,虽然对于这个单价超过10000元/平方米的项目几乎一无所知,但是徐大姐依然努力地为项目拉人到访——就是为楼盘拉买主。在城市人流密集和开发密集的区域,越来越多的“散兵游勇”开始从事帮楼盘“带客到访”的工作,这样的销售模式被开发商称为“渠道行销”。遗憾的是,多数“行销人员”对于项目本身情况并不清楚,甚至难以提供项目最基本的情况,这样的销售模式真的有用么?
全城总动员“外行”行销拉人
曾几何时,春熙路有一个特色现象。走在路上,身边非常突兀地出现一个“怪叔叔”式的人,口中还念念有词:“买不买,阿-迪-,耐克!”多数路人常常被这种突然袭击吓得不轻,现在这个奇葩的商业传统似乎被房地产行业继承了过来。大街小巷,经常身边出现一个手持宣传单的人,“买房不,看一下嘛。”比较专业的会补充一句,“有车接送。”
华府片区、天府广场、光华大道、火车北站、龙泉大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新兴项目集中的区域,以及城市核心人流集中区,是行销队伍最活跃的地带。这一行业几乎无门槛的业务模式,吸引了各方人员的参与。业务能力、专业素质、服务水平的良莠不齐,已经让很多市民见“单”色变。在天府广场地铁站出口,帮城北华川银地项目拉客到访的小李同样对项目情况说不清楚,在游说记者到项目售楼处未果的情况下,改为要求:“要不,你给我留一个联系方式嘛,我们一个电话可以领5块钱。”
在“三天必须带一组客人到访,不然就被炒鱿鱼”的说辞打动下,记者跟随徐大姐来到了高笋塘附近的接待中心,在帮助她完成了到访登记之后,负责登记的人员用“大概、也许”进行了一通项目介绍。面对关于项目的更多提问,她终于表示,“我也不是开发商的人。”此时,一直坐在接待台后的几个工作人员中才走出一位正式的售楼人员,他接过了话题开始提供更为专业的项目介绍。
“这种从开发商的全员营销衍生而来的全城派单拉人越来越泛滥,楼盘的口碑,开发商的品牌,往往就这样被损害,最后发现得不偿失。”有营销代理公司负责人孙先生这样告诉记者。
成交为王催生“渠道”乱象
曾经,行销是某些郊区大盘促销的杀手锏。有外双楠某刚需项目的营销负责人表示,公司曾以超过正规销售人员三倍的佣金水平聘请渠道行销人员,这种被称为“小蜜蜂”的外部人员为项目销售带来了不错的效果。随后,“小蜜蜂模式”一度在成都楼市快速繁衍,最终因为涉嫌恶性竞争,遭到业务主管部门的叫停。但是,这种“成交为王”的销售套路,让一些楼盘尝到“甜头”而欲罢不能。“开发商以成交效果来付费,基本上可以省略和规避楼盘销售环节中的很多过程。虽然佣金比例看起来偏高,但是和实际节约的成本相比较还是划算的。”市场营销公司颠峰智库的相关负责人周密认为,唯一的问题在于,“当开发商习惯性地将所有难题都外包之后,本身的操盘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当遇到市场局面更复杂的时候,营销团队应该大显身手时,才发现早已‘泯然众人矣\’,缺乏应对复杂市场局面的能力”。目前在华府片区,这样的现象已经初显端倪,各种渠道公司基本已经绑架了各大楼盘的销售。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成都市场上各类行销公司不下50家,还不包括那些没有固定服务的开发商、根据业务临时拉人组队的人头公司。这些公司的业务结算模式也有所区别,有些仅仅是按天计费的拉客到访,有些则介入到更加深入的成交佣金环节。徐大姐所在的公司,给他们开出的待遇是70元/天。更令人纠结的是,很多渠道人员都是“一专多能”,哪里有业务就往哪里去。天府广场地铁站遇到的小李告诉记者,“我下周就没得空了,要去糖酒会现场派单。”
□本报记者 周显彬 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唐泽文)3月18日,记者从成都市锦江区获悉,为促进全区民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锦江区出台《推进2014年锦江区民营经济发展的行动计划》,提出:原则上将每年安排不低于2000万元的资金,重点用于支...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