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递进首期”培训中的三个故事
在全省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首期培训班结业典礼上,党政综合班的汇报作为压轴出场,伴随着《光阴的故事》的旋律,大屏幕上投射出硕大鲜红的标题——“优秀是怎样炼成的”,一张张照片翻过,一个个发生在培训中的故事映入眼帘。“对于70后干部,40岁左右是生命的中点,也是职业生涯的中点。但这次培训就如思想上的‘阳光浴\’、能力上的‘加油站\’,让我有了人生事业再出发的正能量。”作为党政综合班第一届班委会学习委员,成都市委办公厅副秘书长江海讲述了让他和其他学员感触最深的三个故事。
□本报记者 安微
“天不亮”的学习状态
“之所以叫‘天不亮\’,是因为我们在北京的驻地叫‘天信亮\’宾馆。大家每天早晨6点起床出发,晚上10点才返回,早出晚归、披星戴月,乐观幽默的同学就把它改名为‘天不亮\’宾馆。”江海说,从培训结束到现在,“天不亮”仍然是同班同学之间相互鼓劲的“暗号”。“天不亮”的学习热情成为了党政综合班班级文化、班级精神的重要象征。在这种闻鸡起舞、起早贪黑的学习状态下,一位同学仅三个月的课堂笔记就达到了11万字,而党政综合班51名学员在前往天津考察时被困在冰雪路上长达5小时,车厢里弥漫的不是牢骚,而是针对极端天气条件下政府危机处理的热烈讨论。
据江海介绍,党政综合班在3个月内共完成53门课程,实地考察26个点位,组织班级研讨24次,小组自学43次,听取课外讲座37堂,人均撰写学习体会12篇以上。
“这次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我们能用‘天不亮\’的精神去学,今后也能用‘天不亮\’的精神去干。”江海说。
“大数据”的学习启示
“与北京市经信委的一次座谈,颠覆了我们的思维方式,毕生难忘。”江海说,这个震撼源于“大数据”的亮相。
在座谈中,一位处长告诉学员们,去年国庆期间四川九寨沟发生游客大量涌入、超出接待能力的事件,其实他们早在国庆之前就预判到了。因为北京市经信委与百度搜索引擎有合作关系,发现国庆之前网上搜索“自驾车游九寨”的词条数量远远超过往年,他们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研判,提前得到了这一预警信息。“传统的公共决策,主要依靠的是经验判断和定性分析,而大数据时代的公共决策,有望建立在形式逻辑与数学基础之上,使依靠自然科学的办法,‘精准\’解决社会管理问题成为可能。”新的技术手段、前沿的管理理念、科学的解决问题机制,都让江海感慨万千。
这一次深刻的启示也增强了学员们不断学习的自觉性。“作为青年干部,我们应当做好准备,随时迎接公共决策机制的颠覆性变革,也更加深刻领会到‘半部论语治天下,一纸文凭管终身\’时代一去不复返的真正含义。”江海说。
“工匠精神”的学习收获
“如果问最大的学习收获是什么?那就是从以清华大学何茂春教授为代表的一批老师身上,找到了一个问题的答案。”江海所说的“一个问题”,就是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范锐平在开班式上向全体学员提出的——“优秀是怎样炼成的”。“工匠精神”就是江海找到的这个答案。何茂春是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特别强调“实证研究”的治学方式,在向党政综合班授课时他自我调侃说:“我不是什么学术大家,只是一个老老实实做学问的工匠。别人是在书房里面用双手做学问,我是在野外用双脚乃至用生命去做学问。”
正是有着这种躬身实践、亲力亲为的“工匠精神”,为掌握第一手资料,何茂春实地考察了全世界170多个国家,走遍了中国2000多个县。为做一个有关阿富汗的形势分析报告,他孤身一人冒险考察了阿富汗21个省,途中还被塔利班绑架,差点付出生命代价。
何茂春的事引发了学员们的热烈讨论。“从何老师身上,我们领悟到,最需要做的是实干家,最需要倡导的是‘钉钉子\’的工匠精神。”“‘优秀\’的炼成没有捷径,只有亲力亲为,才能精益求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曾小清)3月19日,记者从成都海关获悉,今年前2月,四川省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731.6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19.8%,高于全国同期增幅1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516.9亿元人民币,增长24.8%,规模居中...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