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飞
据成都晚报报道,为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成都明确要在中心城周边打造7座卫星城,并通过构建更加优越的医疗、教育、文化、绿地等基础设施,吸引人口和产业从中心城向卫星城流动。围绕建设宜居城市、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正在编制的卫星城规划方案提高了规划标准,提出构建3个10分钟服务圈———10分钟公交圈、10分钟公园圈、10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
卫星城市是现代化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924年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国际会议就曾把它列为限制大城市恶性膨胀方法之一。更现实点来说,在近年来的城镇化过程中,人口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市,已经导致人口密度过大、环境压力大、交通拥堵等城市问题和公共资源不足。从这个角度来看,成都明确在特大中心城市(中心城和天府新区核心区)之外的二圈层建设卫星城,可谓及时又必要。
只是卫星城市建设不是“摊大饼”,不能“一窝蜂”,更应遵循科学规划,在这方面成都简直可圈可点。就以交通为例,成都就在规划中着力以快速路和轨道交通为重点,努力推动卫星城与中心城交通一体化,逐步实现中心城至卫星城“两高两快两轨”交通联系。以此为缩影,成都还将推进市级产业、公共服务、医疗、教育、科研等向卫星城延伸,这都使得卫星城建设更加科学,发展后劲更加强劲。
当然,卫星城市还不能只是中心城的简单附属,这就决定了其必须要有强大的产业来支撑,否则卫星城建设就将沦为空谈。在卫星城建设上成都就尤为注重发展卫星城的产业,明确提出每座卫星城必须要有不同的支柱产业,形成错位竞争发展的局面。以龙泉驿区为例,就将主要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有了产业做支撑,卫星城发展就更有底气,其承载主城区部分功能的使命也才能更好实现。
并且,不管是主城区建设也好,亦或卫星城建设也罢,成都都将“以人为本”理念落到了实处。如今成都的10分钟公交圈、10分钟公园圈暂且不说,就连代表着市民日常的办证、社区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都能在10分钟的距离内实现,可想而知民众的生活是多么方便,相关部门是如何将以人为本理念真真正正落到了实处。
最值得一提的是,成都还十分注重卫星城市的环境建设,真不啻于将工作做到了民众的心坎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着眼于此,成都的卫星城就将构建由中心公园、大区公园、片区公园、社区公园组成的四级公园绿地体系,人均公园绿地要达到15平方米。在这样一片绿色海洋里,可想而知成都民众的生活会有多么地惬意。
不仅如此,在公园、教育、医疗、文化等这些大家最为关注的基础配套方面,成都卫星城的规划建设指标也高于中心城。我们完全可以肯定,在科学规划与以人为本这“双轮驱动”下,成都依托良好的山水生态本底,做足“绿”、做活“水”、做美“景”,必将会把卫星城市建设成为产城一体、现代宜居的新兴产业城、生态宜居城、公交导向城、文化特色城,从而让成都人民更多地享受发展带来的红利。
作者简介
杨飞:西安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教师,中国网评论员。
新闻推荐
室内装修,环保问题已经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而整体衣柜是卧室内的主角,它的环保与否是重中之重,因此,如何真正做到环保是我们必须了解的,且看专家来支招。抓源头一些业主在装修整体衣柜的过程中,并...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