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在全国首创了以“标准品牌质押”为核心要素的金融服务模式,让标准和品牌这笔“无形资产”具备金融资产属性,进而通过质押撬动银行贷款,有效破解了轻资产、高标准的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2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以非实物抵押物打捆形式获得信用贷款1.3亿元
成都亚连科技公司近日获得了银行500万元贷款,帮助亚连科技公司获得贷款的是他们所拥有的一些“数据”。这些“数据”之所以值钱,在于成都市进行的一项改革:巧用“标准杠杆”,破解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一头是亚连科技这样的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等米下锅”,另一头是金融机构对轻资产、无抵押物企业普遍的“惜贷心理”。为解决“两头难”的困局,成都在全国首创了以“标准品牌质押”为核心要素的金融服务模式,让标准和品牌这笔无形资产具备金融资产属性,进而撬动银行贷款,有效破解轻资产、高标准的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目前,已有2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以非实物抵押物打捆形式获得信用贷款1.3亿元,在推动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加快自主创新、转型升级步伐的同时,也促进“成都制造”向“成都智造”转变。
标准和品牌,如何评估其究竟值多少钱,市场风险到底有多大,在担保责任额中占多大比重?成都的解决办法是,通过建立“一库一池一办一会”的“四个一”创新模式,构筑四重“风险缓释”,形成了数千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与百余家金融机构融合共生的良性格局。
“一库”即企业库,通过政府平台建立一个涵盖质监、工商、经信等各部门资源的企业信息库。“一池”即风险分担资金池,由地方政府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融资成本补贴,从而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贷款成本。“一办”即管理办公室,由地方政府金融办、担保公司、银行、科技和标准化管理机构等共同组建、联合办公,实现了项目资源与金融要素的无缝衔接。“一会”即项目专家评议会,金融办将组织同行业熟知标准化和品牌工作的专业人士以及标准化相关专业研究机构,形成信用报告提供给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作为决策依据。成都高新区经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高新区管委会与担保公司已各拿出1200万元注入资金池,在银行1:10的放大效应下,有望撬动2.4亿元贷款授信额度。(原载6月17日《经济日报》第7版)
新闻推荐
作为天台山镇司法所所长、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14年来张兰钧先后调解各类民间纠纷400余起,经他调解的矛盾纠纷没有一起激化或转化为刑事案件,没有一个当事人不是心服口服。去年的一天,村民赵某来到...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