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产包括工业设施遗址、建筑、机械等有形文化遗产,以及技术、技艺、生活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那些或已消失或焕发新生的老品牌,则介于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之间,它们既有工业产品的实用性,又寄托着人们深沉的情感。
很长一段时间里,成都给人留下依靠手工业打天下的印象,似乎在工业方面少有建树。但随着新中国成立后,成都被列为全国工业重点建设城市之一,成都的现代工业得到迅猛发展,而一批品牌产品的诞生,也证明了这个城市的实力。
具体来说,骑自行车不用非选飞鸽、永久,可以骑成都的峨眉牌自行车;护肤不用选百雀羚,可以用成都的春娟;刷牙没必要非中华牙膏不可,有成都的效力多。至于冰箱、洗衣机、电视这些大件,也有成都的品牌。这些品牌,有的延续至今,有的已经烟消云散,但他们都是成都工业时代最初的记忆。
娃娃牌火柴
百年前的成都名牌
别看火柴不大,但这玩意儿却是中国当年最主要的民族工业,火柴也曾经是中国每个家庭必备的物资。而要说到成都的品牌,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而以锦江或者熊猫为图案的火柴盒也曾经在每个成都人的家里都能看到。
成都最早的火柴厂是创建于1904年的惠昌火柴厂,厂址在东门外白塔寺侧,租用了成都慈善机构慈惠堂的地。这个厂属于官办性质,两万两白银起家,专门制造红头火柴,初期年销量达千箱(每箱有7000余盒),到1913年的时候,火柴厂工人有800余人,每年生产的火柴价值6.3万两白银。
慈惠堂是创办于清末的慈善机构,下面有书院街的女婴教育所、孤老院,育婴堂街的育婴堂,也有一些印刷、制鞋、木工、织布等工厂作坊。让慈惠堂不单靠社会捐款,而能“自我造血”,当时主持慈惠堂的成都知名士绅尹昌龄非常有远见和眼光。按照租约,火柴厂经营20年后就要交给慈惠堂用于慈善事业,但由于军阀混战,火柴厂竟然停产变成了军营。尹昌龄向杨森要回这块地,并借款启动生产。接手之后,惠昌火柴厂改名为培根火柴厂,现在九眼桥四川大学那里的培根路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尹昌龄亲自在厂门口撰写对联:慈善事业在良心,假公济私,绝非人类;生产艺能求进步,殖材振乏,恃此资源。以此表明,火柴厂的利润用于慈善的开支。培根火柴厂的商标,本来是一个小孩端着碗吃饭,隐有育婴的含义,所以也被喊为“娃娃牌”火柴。民国时期,中国国力微弱,连火柴的生产原料都需要进口,尹昌龄颇有远见,在欧洲二战战火开启之前,就通过银行贷款,买了足够十年用的原料。抗日战争时期,其他的火柴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培根火柴厂却能保持生产,一度连日占区都有成都生产的火柴。
后来,尹昌龄觉得娃娃牌的商标不能展示慈善的主题,于是更名为“扇(善)牌火柴”,在火柴盒面画折扇一把,亲自写下六行字:“厂中余利,专恤孤穷,若有私心,天地不容,以扇喻善,奉扬仁风。”1942年,尹昌龄去世,当时成都华西日报特别撰文悼念,“先生年逾古稀,疏散寄居培根火柴厂,与孤儿弱女同起居,其寄居之室无地板,有人启问其故,答云经费支绌,无以营所居,噫!慈惠堂有良田八千余亩,而先生无之;慈惠堂有街房数百间,而先生无之;慈惠堂之财产,为先生手创,而先生仅寄居无地板之房,以终余年,此钜万资财,尽涓滴施之于孤贫老弱,自身竟不获一地板之酹报。”
到了1950年代,培根火柴厂与其他火柴厂合,改名为成都火柴厂,以前的商标不再使用,改而生产成都、锦江、芙蓉牌火柴。现在的老成都,应该都还对当年火柴盒上经典的商标记忆犹新。
春娟黄芪霜、宝宝霜
老品牌焕发第二春
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里,各地都有数不清的火柴厂,但随着时代发展,能华丽转身的却很少,很多火柴厂都破产倒闭了。1970年代末期,轻工部建议成都火柴厂生产化妆、洗涤、护肤等日化产品,把成都市化妆品工业的空白填补了。于是,1980年,成都火柴厂挂上了日用化学品厂的牌子。当时可能没有人想到,这里居然会诞生一个影响持续到现在的,和百雀羚、大宝、片仔癀一样在全国有巨大知名度的品牌。
根据《成都轻工志史料》等档案记载,厂里最开始专门派人到北京、上海等地进行调研,最后拿出一万元来启动生产,产品的名字就是现在大家知道的“春娟”。刚开始,大家也没啥信心,第一款产品先拿到重庆试销,结果超级受欢迎,吸引市民排队购买。1981年的年产值就超过100万元了,之后更是突飞猛进,1995年销售额达到7800万元。
春娟产品门类很多,尤以黄芪霜和宝宝霜闻名,在1980年代的成都,接触时尚的姑娘们,烫头发追求各种造型,穿衣服要时髦新款求异,但有一样却是相同的,就是每个人都要用春娟美白霜。到今天,“小时候用春娟宝宝霜,长大了用春娟黄芪霜”,已经成了很多人的共同回忆。
1996年以后,春娟也和其他国货品牌一样进入低潮期,不过在前些年改制之后,春娟重新焕发生机,回到了市民生活之中。不仅如此,春娟还在2010年开始做电子商务,如今线上销售已占总销售额的10%左右。“春娟宝宝霜真是从小用到大啊,等我以后有了宝宝,还是会给他用春娟!”“物美价廉,30多年的老牌子了,让人放心。”一方面是怀旧,另一方面价廉物美又安全,春娟这个老川货就这样焕发了它的第二春。
夜明珠汽车
成都汽车时代前的流星
在成都开车时间够长的人,一定听说过夜明珠小轿车。它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名词躺在成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中,但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成都造的夜明珠轿车曾经风靡四川、东北、西安、深圳等地的家用、出租车市场,国产轿车的后来者如李书福、尹明善等人当时都纷纷到成都拜访。
根据公开资料记载,生产夜明珠牌汽车的“天驹汽车”是1988年由红牌楼容器厂、长城床垫厂、红牌楼企业公司联合发起成立的。创始人李君佑当年是红牌楼容器厂负责人。
在1980年,小汽车对普通人来说还是一个奢望,成都街上跑的小车中,桑塔纳、红旗都是有一定级别的干部才能乘坐的,其他的小车如华沙、吉姆等,则都是二手旧车。据说李君佑最初造轿车的想法是买微型货车时产生的,当时买微型车既要加价,还要等几个月才能提车。而当看到微型货车时,他觉得,利用其发动机和底盘,换上轿车外壳,不就是轿车了么?
这个想法很快开始实施,夜明珠小轿车在成都出现。这个车没有现在小车上有的CD、ABS、气囊,连空调都没有。但车子便宜啊,定价只要2.85万元,要知道当时的奥拓、夏利都要卖7、8万元。订货会上,有客户上去试车,换档、油门、刹车都很顺,于是觉得千值万值,据说现场就预定了53台,收到货款100多万。
当时有这样的一个段子广为流传:交警在锦江宾馆前拦住了一辆“夜明珠”,对车主说:“喂,开车要把车门关到!”车主忙不迭下车关门。过了好长时间,转回来的交警看到那车主仍在路边大力关车门,上前一问,那车主说:“不是没关车门,它关起就是这个样子!”
夜明珠最大的问题是,它没有进入汽车产品目录,在很多地区是上不了拍照的。而且,生产汽车需要国家立项批准,需要汽车生产许可证,需要安全技术鉴定等等,而夜明珠一样手续都没有。随着市场变化,这个既没有“出生证”,功能单一的汽车品牌还是慢慢退出了市场,作为成都汽车时代前的一颗灿烂的流星,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成都商报记者 蒋庆
■前锋
恐怕每个成都市民家里都有,或者曾经有过前锋的热水器和燃气灶吧。前锋原是军工企业,最早生产电子仪器,1980年代开始生产家用燃气具系列。在老一点的成都人眼中,前锋就是热水器、燃气灶的代名词,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另一个燃气品牌在成都能撼动前锋的地位。
■彩虹电热毯
彩虹的前身是成都钻床附件厂,1980年代开始生产电热毯,在没有供暖设备的西南地区,这款产品生产当年就引发抢购热潮,销售达5万床。随后,彩虹又推出了电热灭蚊器和蚊香片。冬天想要睡得温暖一点,夏天睡觉的时候不想被蚊子咬,可能都需要彩虹的产品来保驾护航。
■双燕电冰箱
和成飞造洗衣机一样,成都发动机有限公司(成发)这个造飞机发动机的也造过一款明星级的民用产品,这就是双燕电冰箱。记得这款冰箱在东郊记忆展出的时候,引起了不少市民的怀旧情绪,当时一台单门的双燕电冰箱700元,一台双门的双燕电冰箱为1250元,而当时普通工人每月工资只有70元钱,但即便如此,要买还得凭票才行。当年不少军工产品都用料扎实,经过20多年还能正常使用。
■效力多牙膏
“效力多,洁白牙齿的好朋友”。这是上世纪80年代成都人耳熟能详的一句广告语,也是全国知名的牙膏品牌。当时的成都牙膏厂,还针对不同的需求,生产有成都牙膏、翡翠牙膏、卫齿牙膏、玉兰牙膏、团结牙膏、芳香牙膏。今天,效力多品牌被拍卖,由新的公司生产。
■成都牌电视机
1980年代成都的电视机品牌很多,成都牌算是名气较大的一个,现在的70后、80后,他们看的《霍元甲》《黑猫警长》《西游记》等等,可能都是通过这台电视机欣赏到的。当年一台小小的电视,往往成为一个村、一个院落的中心,大家往往要看到最后一个节目才会依依不舍地离开。
新闻推荐
爱家168大竞猜参与方式:扫描二维码下载爱家咪咕TV安卓手机客户端进入竞猜专区或编辑短信发送竞猜结果至02884321515(短信内容如:德国胜、德国负),将从回答正确的答案中,抽出得奖者,抽奖实况将在CDTV-1《...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