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开发银行提供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亚行对中国33座城市的环境“宜居性”进行横向比较,在综合水资源、大气污染、固体垃圾、噪音等众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成都排名内地宜居城市首位,被评为“最宜居城市”。
来自成都市规划局的消息:该市划定了城市生态红线,并在环城生态区设立首批100块生态用地界标。日前已开始埋设,7月全部到位,而界标正是红线的实体标志。100块界标将确保环城生态区内共133.11平方公里的生态用地不被“蚕食”。
成都市环城生态区生态用地是绕城高速公路两侧各500米范围及周边7大楔形地块内的生态用地和建设用地所构成的控制区。2012年,成都市即编制了“环城生态区总体规划”,在全国率先对中心城区的“绿肺”规划生态红线;同时制定了《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保护条例》,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对这部分生态用地予以刚性保护。
6月中旬开始,成都环城生态区内首批100个界标开始陆续设立在临近主要道路出入口、便于安装的生态用地边界处。界标规格统一:高2.4米,宽0.8米,0.15米厚,为镀锌板材质,正面有环城生态区介绍及规划图,并在图上用小红点标明所在点位,十分形象直观。
“界标不仅是个告知,我们更希望能起到监督作用。”成都市环城生态办主任张正红介绍,《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保护条例》明确禁止将生态用地用于农业生产、绿化和水体、应急避难、公共文化体育或者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之外的其他用途,禁止在生态用地内设置户外广告,严格控制生态用地内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规模,明确了各类影响环城生态区环境的工业、农业项目、经营场所应当限期迁出或者关闭。
成都还深入持续对全市河道沿线水域卫生进行治理,完成中心城区三环路内府河、南河、清水河等河流所有排污口治理。
按照“宜居,就是最大民生”的理念,成都实施北城棚户区改造,为当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带来明显改善。6月,成都驷马桥片区8大老旧市场全面进入拆除和升级更新阶段,标志着成都的“北城改造”工程又进入新的历史节点,数以万计的老百姓将彻底告别棚户区,远离脏乱差,迈入新生活。
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说,我们对“宜人城市”的理解,就是“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一切以满足人的需求为宜”。一座宜人的城市,应当是一个围绕人的需求服务的有机体,需要把现代化的城市形态、高端化的城市业态、特色化的城市文态和优美化的城市生态有机融合起来,才有可能真正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摘自光明日报)
新闻推荐
爱家168大竞猜参与方式:扫描二维码下载爱家咪咕TV安卓手机客户端进入竞猜专区或编辑短信发送竞猜结果至02884321515(短信内容如:德国胜、德国负),将从回答正确的答案中,抽出得奖者,抽奖实况将在CDTV-1《...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