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成都新闻 > 正文

李劼人故居修缮完毕开放后市民可在藏书楼免费阅读

来源:成都商报 2014-07-09 23:31   https://www.yybnet.net/

成都商报记者 曾灵

摄影记者 王效

核心

提示

李劼人故居现在是成都唯一近现代名人故居,1939年,为躲避日军空袭,李劼人在成都东郊的菱角堰旁边修建“疏散房子”,起初以黄泥夯墙,茅草覆顶,且门前即是菱角堰,故李劼人将其居所命名为“菱窠”,意即“菱角堰旁一茅舍”。1958年李劼人利用“三部曲”再版的稿费将“菱窠”翻建为砖瓦房,李劼人在这里完成了《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的改写工作。

对于成都的文学历史来说,李劼人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从成都市李劼人故居纪念馆处获悉,该馆整体修缮工作已经完成,此次建筑部分的修缮基本上依据1959年李劼人先生大修菱窠后的格局实施,对主楼、厢房进行了维修,恢复了厨房、藏书楼等的风貌。昨日,居住在北京的李劼人外孙女李诗华告诉记者,“我和外祖父外祖母一起,在那个世外桃源生活了6年。”

博物馆更名为“李劼人故居纪念馆”

目前,博物馆已更名为“李劼人故居纪念馆”。据介绍,历时两年的修缮,故居解决了因年久失修导致的房梁倾斜、实木朽坏、漏雨、白蚁啃食等问题,并改建碧桃轩为“李劼人生平事迹展厅”,还完成了修建办公用房和安保用房等工作。记者在现场看到,按照1959年菱窠大门的建筑样式恢复的大门正对着主楼。记者在展厅里看到一张老照片,正是李劼人的儿媳和孙子恬静地站在当年的老大门前,川西风情的大门上,“菱窠”恰似今日。

据介绍,修葺一新的故居将于近日免费向市民开放。一层从东至西分别为客厅、餐厅、李劼人书房卧室及李劼人夫人卧室,二层为李劼人藏书楼。

据工作人员张志强介绍,此次李劼人的亲属特别指认,在放置着书柜、书桌、床、穿衣镜、屏风等简单家具的李劼人卧室里,“书桌后的书柜上面挂着李劼人父母的照片,我们特别挂了上去。”而在李劼人夫人的卧室里,进门就能看见的梳妆台大气端庄,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造型繁复的梳妆台后面还有一个暗格,大约有14寸电脑屏幕大,张志强告诉记者,这也他是第一次发现这个“机关”,“应该是放一些比较贵重东西的暗格。”

李诗华告诉记者,一楼所有的家具都是楠木制作,“是李劼人用当年青羊宫祖坟周围的楠木做的。”她告诉记者,当时家里来了个木匠,和李劼人一起商量设计家具,“木匠在家里住了一年,慢慢做出来的。”她还告诉记者,“大部分家具都运到北京用过,而故居开放后经过商量又全部运回成都,捐献给故居了。”

在二层的藏书楼,故居工作人员按照原有家具样式仿制书柜、书匣,记者一走进这个大房间,就闻到一股木香。张志强告诉记者,这次用香樟木定制了14个高矮玻璃书柜,40个书匣,“当年书匣一共有3层两排,书柜围满了整个房间,我们都尽力恢复,市民到这里可以免费阅读。”记者看到,《十三经注疏》《万有文库》等都是李劼人的“爱书”。

李劼人是个美食家

在主楼旁边,一个小房间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原来这里是恢复了的厨房,里面展示着李劼人生活的一面。厨房中间设一柴灶,灶上有大铁锅,锅上悬有一烟熏火燎的大瓦壶(方便热水),壶挂在枝桠上,以绳系梁上;灶右有木格碗柜,柜内有碗碟;有一个可移动的烧炭小炉子。墙壁上悬挂有簸箕和几串红辣椒,还有烧火凳、吊水壶、案板、柴火……把那个年代的厨房风貌展示出来。1930年秋,李劼人借了300元在成都指挥街开了一家“小雅”餐馆,餐馆的名字虽雅,却暗含“不登大雅之堂”之意。据传,开业当年,只有四张八仙桌大小的小雅总是高朋满座,还传李劼人自己独创的厚皮菜烧猪蹄是其中一道名菜。李诗华告诉记者,其实这些都是误传,“还是李夫人会做菜,李劼人更多的是品尝和鉴赏,他会和夫人或者厨师一起商量,一起研究菜品是否可口的做法,“他应该是个美食家。”而在李劼人的《漫谈中国人之衣食住行》中,他还总结了中国菜二十手法以及中国菜三大流派。

李诗华告诉记者,1953年,1岁的她从重庆来到成都,和外祖父李劼人、外祖母还有弟弟一起生活了6年,“这是我的世外桃源和温馨家园,可以说我是被万般宠爱。”7岁后,李诗华和父母一起开始在北京生活,直到现在,她现在每年都会回到成都。“原来故居没这么大,大概扩大了1亩,水井、藏书楼等都是原样。”

新闻推荐

拓展合作领域 深化合作内涵 葛红林在京开展投资促进活动

本报讯(成都日报记者黄颖)昨日,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在北京开展投资促进活动,分别会见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志平、总经理曹江林,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林,就进一步深化合作...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李劼人故居修缮完毕开放后市民可在藏书楼免费阅读)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