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九眼桥诗会,柳忠秧(左)向周啸天(右)“温柔”建言。
周啸天论诗。
成都诗会,柳忠秧进言周啸天,并宣称再不参评鲁奖
因鲁奖,周啸天与柳忠秧而为人所知,亦备受争议。
8月25日,在华西都市报的引荐下,柳忠秧与周啸天,这两位当下中国诗歌界最受媒体关注的“热点”诗人,会晤川大九眼桥头,相谈甚欢,两人一起煮茶谈诗,以酒唱诗……对于因奖项所遭到的争议,他们的态度也是默契十足。周教授淡然处之,笑言自己早就制有印章一枚“有风吹过”,柳忠秧则哈哈大笑,“和为贵,和为贵。”此前,柳忠秧放言PK之类的言辞统统消失于无形,甚至在论及诗作上的“瑕疵”也显得礼数有加。
A 绕不开的鲁奖
周淡然:奖项就是一个身外之物
柳愤然:再也不参评鲁迅文学奖
都是因为鲁奖而获得关注,此次两人相会,对鲁奖也坦率道出了各自观点。
作为获奖者,周教授对奖项的态度坦率,“任何名利都是身外之物。奖项就是一个身外之物,我想,谁也不会冲一个奖项去作诗。一个人获奖绝并不意味,他的水平就天下第一。能够获得这个奖的人,肯定不止一个人。任何人获奖,除了实力,都有幸运的成分。既然有幸运成分,那获奖者,肯定就不能太将之当回事。”
对于他获奖引发的一些争议,周教授笑着说,“这些都没什么的。我一向淡然处之。一个人得奖,有些人生气,你再去反驳他,他岂不是更生气?”周教授强调说,“不管怎样,这些动静至少有一个意义,那就是引起了社会对传统诗词的的关注,起码有一次全民对诗词的讨论。传统诗词是很边缘化的,引发关注也是一个小圈子里的事情,很少像这次一样引发这么大的关注。”
经过前段时间的争议事件,柳忠秧则坦言,他决定今后不再拿作品去参评鲁迅文学奖。“本来写诗也不是为了奖。但是我对诗歌的写作、研究力度会加大。很多人不理解我的诗歌,对旧体诗也有不少误解,我觉得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柳忠秧还向华西都市报记者透露,为了今后更加专注写诗,他已经关掉自己名下的几家公司,“我就是想花费精力,在新诗与旧体诗之间,做一些实验。”他还透露,由他担任执行院长的南方诗歌研究院,近日刚刚成立,“成立诗歌研究院的初衷是为了召唤更多人对诗歌的向往,并对诗歌进行一些理论研究。”
B 难回避的交锋
柳言:周诗过多使用口语词,有风险
周辩:吸收的是口语当中精彩的东西
周教授获奖以后,他的一些诗歌片段也被广泛传播。但因其中有些较为直白的词句,便被批评为显得口语化。由于周诗常涉及到当下现实名人或新闻事件,比如邓稼先、马航等,也因此被网友称之为是“新闻诗”。不过,也有人为周教授鸣不平,认为他那些被广泛传播出去的诗句,是断章取义,以致对周的诗作整体水平有一定的误解。
对此,周教授表现淡然,“这个很正常,体现了传播学的规律,没有误解怎么引起大面积的围观嘛。比如有人说我写的邓稼先的诗歌‘罗布泊里放炮仗\’口水化。其实,这种说法,我并不是首创,而是用典。来源于钱三强对邓稼先说的话。我觉得这样写起到举重若轻的效果。而‘不争馒头争口气\’是那个年代的俗谚,也不是我的发明。”
听到周教授的一席话,柳诗人哈哈大笑,“周老师,你以后写这种诗,要记得在注解中解释清楚。我觉得你们媒体也要给周老师做个澄清。不过,周老师,我不得不说,写旧体诗,过多使用比较直白的口语化字词,的确是有风险的!”
对于柳的建议,周谢谢他的好意,并解释说,“我吸收的是口语当中精彩的东西,我也不是说任何口水话都写进诗里哈。”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杰荀超摄影陈羽啸
鲁奖之辩
“不管怎样,这些动静至少有一个意义,那就是引起了社会对传统诗词的的关注,起码有一次全民对诗词的讨论。”
——周啸天从鲁奖风波看到积极意义。
“成立诗歌研究院的初衷是为了召唤更多人对诗歌的向往,并对诗歌进行一些理论研究。”
——柳忠秧透露,由他担任执行院长的南方诗歌研究院,近日刚刚成立。
新闻推荐
主办方,向与会代表推荐WMG华西传媒集群。火锅企业代表分享各自的生意经。华西都市报:一朵小火煮人生五味,半锅沸汤涮春夏秋冬。8月21日下午,由华西都市报主办的“火锅红人聚”沙龙分享会,在成都...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