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成都新闻 > 正文

有一种病,叫“动物囤积症”

来源:成都商报 2014-08-17 23:08   https://www.yybnet.net/

■广西玉林狗肉节期间,有诸多爱狗人士,通过购买的方式救下了许多狗。

■其中,重庆爱狗人士杨玉华,花费4.3万,救下了137只狗和30多只猫;她现在,已经收养了600多只狗猫。

■许多网友被这些爱狗人士的义举所感动,但也有不少网友对他们的行为提出质疑:“为了狗,不要老公不要家庭,儿子为此离婚了,也在所不惜!狗比她的亲人重要多了!!无法理解这种人的思维。”

■或许,像一位精神科医生所说,这是一种病,“动物囤积症”。

■本周,我们就来看看,这是一种什么病。

动物

囤积症

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囤积了超过一般常见数量之动物,却没有能力安置照料这些动物。这种囤积症被认为是虐待动物之行为,也被视为一种精神病的症状。

家庭饲养动物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些出于爱心,有些源于孤独,但也有极少部分人,他们照顾动物的数量超乎常理,即便无法保证动物的最低生存标准,却依然不愿动物被他人领养。

与此同时,这些极端的爱动物人士将自己的生活节奏也打乱了,他们无视邻里关系,辞职、卖房甚至与亲属断绝关系。

针对这种现象而专门成立的“动物囤积研究协会”将这部分人定义为“动物囤积者”。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陆峥教授指出,“爱动物”和“动物囤积者”的行为一定要区别对待,如果后者因此影响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就要警惕,而很多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往往与一个人童年心理创伤有密切关系。

爱的种子种在童年

动物囤积研究协会的第一个项目就是采访和调查那些符合“动物囤积者”特征的人及那些家养多只宠物却并未像一般“动物囤积者”一样疏于照料的人。

在被调查的九个人当中,七人是真正的动物囤积者,剩下的两人虽然家里养着几只宠物,但照顾它们没有问题。以上九个被调查者都是女性,大部分40岁以上,她们大多还收集其他东西,把家里弄得吵吵闹闹,杂乱无章。她们还有一些别的特点,比如都觉得自己有某种特异功能,可以和动物交谈,都认为她们给予动物的关爱是那些动物管制人员所无法理解的,都相信自己人生的使命就是拯救这些动物。

还有一点很典型,动物在她们的童年时代都曾扮演过重要角色,那时候的她们与父母的关系一般都是混乱、时断时续而且是很不和谐的。

“动物囤积者这种与动物有某种‘宿命缘分\’的感觉往往与他们的童年经历有关,而绝大多数动物囤积者在童年时期遭人忽视、受人虐待,或过着混乱的生活,这点非常值得重视。”陆峥教授指出。

儿时生长的环境往往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生活轨迹,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必定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情绪、行为、人际交往、人格发展轨迹和处世态度;成人以后很多极端的行为和精神问题大多与儿时受到的伤害没有被及时治愈有关,所以医生治疗精神疾病的时候往往会花大量的时间去追溯一个人的童年经历,试图从一些表象发掘患者潜意识的矛盾冲突。

“其实在中国,很多家庭没有办法处理好离异对孩子造成的心理伤害,这些孩子往往有较多潜在的心理问题,如自我中心、偏执、强迫、易冲动、恐惧和缺乏安全感等。因为他们童年时代缺少爱的陪伴,很多人成年以后会认为自己‘看破红尘\’,自然而然有一种心灵的壁垒,而动物在能够给他们带来快乐的同时,相对于人来说又更加简单,不会给他们摇摇欲坠的情感再添新的创伤,所以相对于人际交往他们往往会更加倾向于饲养动物。”陆峥教授说,“此外,不幸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又往往行为更加偏激,这也许就会造成‘动物囤积\’症状的出现。”

这种理解也符合美国心理学家保罗·米尔博士的“蓄水池”理论———儿童的心理犹如蓄水池,需要家人的爱来填满,否则将会形成终生的心结,在成年后依然要试图以别的方式去弥补。

“度”的把握

今年5月的《动物福利》(Animal Welfare),刊载了西班牙首篇关于动物囤积行为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囤积者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63%;24起案例中,有21起是独自居住;正如过去的研究,绝大多数的囤积者属于社会孤立者,且所有人均表示自己经济困顿。

“有些有‘动物囤积\’症状的患者,其实只是爱心泛滥,看到任何一只流浪狗都觉得可怜,最后一发不可收,究竟有没有精神方面的问题,还需要进行情绪、人格、行为方面的评估;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是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救治,而这种救治既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又没有安置好这些被救治的动物,那么可能存在一定的病态心理。”陆峥教授说。

对“囤积症”有过20多年研究的美国史密斯学院心理学教授兰德·弗罗斯特和波士顿大学社会工作学院教授道尔·斯泰吉蒂认为,动物囤积症最令人费解的症状在于———即便他们置身于患病、濒死的动物和满墙遍地的粪便之中,仍然否认有任何问题存在。原本竭力去爱动物的他们,到头来却伤害了动物,这是此症中最难以捉摸的地方。患者强烈依赖他们的动物,完全无法容忍动物离去。他们通常无法理解自己的行为其实已经是在伤害动物了。患者倾向于相信他们有给予这些动物足够的照顾。

塔夫斯大学的动物以及公共政策中心主任盖瑞·帕戳涅克,定义动物囤积即为“以病理学观点强迫自己的行为,借此行为满足拥有以及控制动物之需求,却无法认知动物因此而受苦”。

陆峥指出,其实这种行为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就像有些控制欲望较强的母亲一样,其实她们更多的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看待“爱”这个命题,而不是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子女需要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爱”。而对于动物保护也是一样,“动物囤积者”也许更在乎的是自己的满足感,而有可能忽视了动物其实并没有被真正照顾好的现状。

一个真实的案例>

探访杨玉华和她的600多只猫狗

养600猫狗

耗200多万

欠70万债

杨玉华,64岁,重庆爱狗人士,重庆沙坪坝区双碑特钢厂综合利用车间保健站退休职工。28年来坚持救助猫狗,广西玉林荔枝狗肉节期间,她和同伴从当地狗贩手中以购买的方式救下137只狗和30多只猫,连同笼子和5天的花销及运输费,共4.3万元,并全部运回重庆狗舍。目前,她的狗舍有600多只猫狗。

遗憾的是,由于疫病、缺钱,杨玉华从玉林收购的170多只猫狗中,一个月来已有51只死亡,有部分猫狗甚至都没能活着抵达重庆。杨玉华表示今年去之前准备得不够充分,“明年再去带上五联血清、单抗,租当地人家一个大冰箱保存这些药物,运回来之前先给狗狗打针,防止它们的病情扩散和加重。”

28年来,杨玉华已经为养狗救狗花费200多万元,如今更是欠下70万元的债务。然而,她并不后悔。

直到走近杨玉华的狗舍,我才真正明白之前她一再地拒绝我前来采访的真实动机———家丑不可外扬。

还未看到一只猫,听见一声狗叫声,逐级而下扑鼻而来的是一股臊臭味,再往下探几步,臊臭味瞬间占据整个胸腔,及至到达最末一级台阶,这股味儿中又混合着一股消毒药水味,再仔细“品尝”一下空气中似乎还有一丝肉香味,于是,先前臊臭的味儿居然不那么浓烈。

移步至中间的水池旁,下水道的腐烂味透过井盖缝隙从脚底顺着裤管上爬,至鼻尖被丝丝吸入鼻腔。至此,整个身体的每一个器官完成一次充实的内外循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呼吸对于生命的艰难。

一开口,滋味了然于胸。只是,之前好半天不敢张口说话。那一刻我怀念上海雾霾天佩戴的口罩。

狗狗们用热烈的咆哮声欢迎我和我的同事的到来,在杨玉华的呵斥声下它们渐渐平息下来。左边粉红色的笼子里,一只宠物犬双眼凶巴巴地望过来,在咆哮声中一阵阵地咳嗽起来,直至嗽不动,犹如小孩子一般。

杨玉华告诉我,这狗患肺炎,这几天咳嗽得厉害。她接着说道,上个月从玉林救回来的狗有一些本身就患有疾病,有一天她因事赶去成都,个别没有饲养动物经验的志愿者,不慎将病狗用过的碗带入到健康的狗舍中,导致发生交叉感染。

目前狗舍有500多只狗、100多只猫。其中,近三分之一的病狗传染上犬瘟、细小和肺炎等病症。

长椅上,杨玉华的小孙子和一名志愿者在用针管抽取药水,满满的两大盘配好的针剂齐齐地放在小桌子上。

配药、打针、喂食咳嗽糖浆成为杨玉华每天循环不断的必做的工作。除此之外,她还担任厨师、采购员、清洁工、搬运工、饲养员、兽医,偶尔还出了警———两只狗相互看不顺眼打斗起来。

在她手下有1.5个员工。那半个员工是个50多岁的阿姨,每天在这里跟着杨玉华搞到半夜,吃住也在狗舍,偏偏死活不要杨给的工资,直到这个月才答应收取了一些,为此,两人吵了好几回。

狭长的狗舍将我引向厨房,一大锅鸭子在电饭煲里炖着,香气四溢。靠天台两只狗不知为啥子事厮打起来,惊天动地,杨玉华和她那半个同事迅速赶来劝架,一旁的狗妈妈无奈地望着两个渐渐长大的狗儿子一声不语,垂着脑袋。

低头进入后院,层层叠叠的笼子将一方天井包围,一头壮硕无比的德牧试图越过栅栏冲向我。后退一步又紧走两步,它的前肢几乎够着我的手臂。

杨玉华说里面还有更大的巨犬,要不要看看,我说,够了够了。

退回,上二楼。四五只游荡在外的狗警惕地望着我,一声比一声猛烈的叫喊声威胁侵入者也给自己壮胆。屋子两边是一长溜笼子沿着墙角伸展至另一个房间,每只笼子里装一只狗,约四五十只。杨玉华说,游荡在外的狗,都是比较聪明的,它们中有一个会自己开门,但是都不会攻击人。

我试图走近它们,一步一进,狗狗们则犹疑不安地后退。第二天,其中的一只大黄狗多次试图接近我,最后,我和它达成协议:我帮它拍照,它则不许喊叫,外加一大碗纯精肉。大黄狗好脾气,在这里从小养到大,常常抬起脑袋愣愣地望着窗外出神。

右边一扇小门里关着少说也有四十多只各色猫,齐齐地转过头望着这边,它们在等待杨玉华进来给它们打扫卫生,然后送上它们的晚餐。确实,猫真的有点多,叫得我心里一阵烦一阵痒。杨在扫地的时候居然在桌子底下扫出一只刚出生的猫咪,这令她也惊讶不已。到处找小猫咪的妈妈,却发现母猫没奶。杨说有办法,这里正好有几袋好心人送来的羊奶。

猫舍外,有一只白色的宠物猫安静地卷曲着,怎么唤它的眼睛都不睁开看人一眼。“它的主人是个90多岁的老人,刚过世,猫没人养了送我这里,它也老了,13岁了。”杨玉华说。

相邻而居的是一只母狗———萨摩耶和中华田园犬的串串。母狗两月前生下两只黑白串串,肉球一样在妈妈脚下滚来滚去。母狗不喊不叫,来回在房间里走动,不晓得是憋着想尿尿还是产后抑郁症导致的烦躁不安。杨玉华进去喂食,母狗不像其他狗奔着碗去,它上前一把抱住杨玉华,久久不放。母狗较好地继承了作为宠物犬萨摩耶的温顺特质,同时又遗传了中华田园犬的智慧。

杨玉华说,楼下有一间房间关着好多从玉林救下来的中华田园犬,“它们都是好孩子,聪明得很”。

据《东方早报》身体周刊 许海峰 屠俊

新闻推荐

晾衣架弯钩穿破嘴角交警开道 急送娃娃就医

“晾衣架取出来了。”听到医生的话,小尹的母亲长舒一口气,她迫切想快点见到儿子。昨日下午5点过,一根晾衣架一端的弯钩,穿破了3岁男孩小尹(化名)的嘴角。最初,小尹被送往附近的成都416医院,由于伤势严重...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有一种病,叫“动物囤积症”)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