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海关权威解读
这一方案的出台,会给四川和成都带来哪些影响?在昨日省人大代表走进综保区调研时,成都海关副关长倪藻对此进行了解读。倪藻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当前成都海关在海关总署支持下探索改革,提出打造“西部准自贸区”的构想,上海自贸试验区推出的14项海关创新监管制度中,目前已有8项在成都高新综保区不同程度先行先试,省内企业也在全国率先享受到了改革带来的红利。
境内外维修制度
航空发动机维修将具世界竞争力
倪藻先以境内外维修制度政策举例。综保区被视为境外,航材、工具等可在国内维修享受免税政策。而此前,自境外飞机上拆下的部件在国内维修无法享受免税政策,必须先出口再入境,需要支付额外的运输费用。
去年海关总署特批区内企业鸿富锦为全国首批内销自产品售后返区维修的试点企业之一,今年上半年,区内鸿富锦公司生产的IPAD平板电脑,完成出口境外返区维修41万台,内销返区维修1.2万台。
“这还只是一个小缺口,更大的红利在于飞机维修。”倪藻介绍说,国航与斯奈克玛公司合资的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公司也已经落户综保区双流园区,目前商务部已批复同意在双流园区开展境外CFM56系列发动机(主要用于空客320和波音737)的保税维修业务。按公司年维修100台发动机的近期规划测算,一年维修费收入将达到2亿美元,并将带动相关零配件的进口;预计项目全面建成后,维修能力达到600台/年,成为世界最具竞争力的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之一。
区内自行运输制度
流通更快捷 企业月省10万元
上海自贸区允许企业在区内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等)自行运输。而成都海关开展的保税货物区间结转制度,不囿于成都园区这8.77平方公里面积,将范围跨度从园区内延伸到跨省范围,从西部内陆的成都到东北辽东半岛最南端的大连,横跨几千公里,在去年7月实现了两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之间的“区间结转、自主运输”。
去年9月海关总署加贸司下文在大连、上海、南京等10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对此进行试点推广,其中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和昆山综保区之间的“区间结转”于今年5月5日试点成功。
昨日,德州仪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这一政策的带动下,德州仪器成都基地与上海基地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货物流通从最初一周到如今的最短可至3小时,“这对企业而言,意义十分重大。”另一试点企业英特尔公司测算,每月可节约费用超过10万元,整体通关时间减少6个小时,两地间运输时间由原来的2-3天缩短至1天,如果该模式扩大至其在华所有企业,每年将节约运营成本2000万元。
集中申报制度
通关由四五小时缩至20-40分钟
在“手续简化”方面,成都海关通过加工贸易工单式核销制度、批次进出集中申报制度、简化通关作业随附单证、集中汇总纳税制度、智能化卡口验放管理制度实现了通关手续和流程的大“瘦身”。
仅批次进出、集中申报制度一项,变过去的“一票一报”为“多票一报”,上半年有36家企业对二线货物采用分送集报,占区内有进出口实绩企业的72%;对应区外供商企业数220家,区内外企业对二线货物采用分送集报形式分送单共计12.1万票,实际生成报关单量仅1.4万票,减少了近90%的报关量。区内进出口业务量最大企业鸿富锦自该业务开展以来,通关时间由4~5小时缩短为20~40分钟,经营成本有效降低。
据了解,成都海关已向海关总署正式上报,希望在成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全部复制14项创新监管制度的需求情况表,未来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成都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两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有望享受到所有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海关监管创新制度。成都商报记者 王楠
新闻推荐
2001年诺奖得主助阵上海书展 V.S.奈保尔:一半天才,一半恶棍。
真巧,今天恰是V.S.奈保尔的生日。在2014年上海书展上,这位从伦敦飞来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所有媒体记者眼中最大的焦点。除了诺奖的光环外,这也是他的首次中国之行———考虑到他82岁的高龄,还真不...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