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学习、要阅读、要研究。要让学生掌握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
有成就感的大学教授、研究员,从来就没有职业倦怠的,因为学无止境,乐在其中,不用扬鞭自奋蹄。
华西都市报:随着社会进步,大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秀的教师不仅仅在于渊博的学识,更在于其高尚的师德。什么样的老师受人爱戴;什么样的老师能够成为学生前进道路上的灯塔?值此教师节之际,华西都市报专访了成都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吕信伟,他对“师德”的内涵进行了深刻地解释,同时也对成都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做人人敬仰的品行之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三十而立,其间除了父母的抚养照顾,最重要的成长力量来自于老师。他们一茬茬如接力,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再到象牙塔,传授新知教化道理。今天,是我国第30个教师节,再过18天,将迎来孔子诞辰2565年纪念日。在此,我们向所有教育工作者道一声:“您辛苦了!”
历史上,早在西周时期,就已形成尊师重教的传统,“弟子事师,敬同于父”。几千年时光流转,无论老师这一称呼如何改变,师者、先生、园丁还是灵魂工程师,人们对这个群体的尊重与敬意不曾消减。
为充分弘扬教师队伍的正气,树立教书育人的楷模,宣传成都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教师的亲切关怀,全面反映近年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成都市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成都市教育局联合华西都市报推出“师德楷模”评选大型公益活动。这是为了推动成都全市教师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的要求,引导教师自觉把师德建设文件精神转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模范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人格修养和学术魅力,做人人敬仰爱戴的学问之师、品行之师。
爱生如子
是师德最重要的品质
华西都市报:师德,一直被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您认为什么样的老师才够得上师德楷模的称号?
吕信伟:首先,应该爱生如子,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身心健康,自觉维护学生权益。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然后,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因材施教,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和实践能力。此外,还要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教育情怀
大胆探索育人新思路
华西都市报:值此教师节三十周年之际,您对广大校长以及老师们有哪些希望?
吕信伟:教育家一定要有教育情怀和教育信仰,要有教育思想和教育风格,要有教育影响和教育担当。大家都熟悉的国内著名教育改革家李希贵校长,在北京十一学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顾明远先生评价“北京十一学校的学生们学得主动、学得愉快、学得刻苦、学得成功。这是人才培养模式革新的一条正确道路”。希望大家向李希贵校长学习,首先是要学他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把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关键,把信息化作为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大胆探索教书育人的新思路、新方法。
学无止境
达到文化自觉的高度
华西都市报:您曾经多次强调过教师应养成阅读习惯,您希望教育工作者通过阅读达到怎样的境界?
吕信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受社会思潮和风气的影响而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希望大家要有虔诚的教育信仰和坚定的教育追求,不局限于行政推动,不屈服于世俗压力,不为潮流所动,从我做起,从具体的事做起,坚守信念,这是我们作为“未来教育家”应该达到文化自觉的高度。要提升个人品质。快速变革的时代需要内在的定力和沉静的品格,在这里,阅读尤显重要。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教师要学习、要阅读、要研究。要让学生掌握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通过阅读,扩大视野;通过研究,发现志趣,克服职业倦怠。”吕信伟说,教师要养成阅读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真正达到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的境界。本版采写华西都市报记者李寰 制图 姚海涛
新闻推荐
锦城大道、府城大道下穿天府大道隧道工程施工,周边多条道路管制成都三环路天府立交是城南片区进出城的主要交通节点之一。成都市交管局9日发布《通告》,2014年9月13日至2015年5月31日...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