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凌晨,中国女排以3比1力克东道主意大利队,16年来首次挺进女排世锦赛决赛。不管今天凌晨的决赛中国女排能否夺冠,由郎平重新组建的这支年轻的中国队已经让球迷找回了当年女排的影子。
16年前率队打进世锦赛决赛的是郎平,16年后站在场边指挥女排的依然是郎平。这似乎是一种命运的安排。
记得在北京奥运会上率领美国女排击败中国女排夺冠后,郎平表示,如果她再有机会回中国执教的话,一定会对中国排球进行“改革”。如今,在重掌女排帅印一年半之后,“郎式改革”初见成效。
尊重个性 让球员敢于表达
北京奥运会上带领美国女排夺冠后,郎平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谈到中、美排球的不同。其中她特别谈到了中美两国球员在思维方式上的不同,“在中国教练有绝对的权威,就跟一个大家庭的家长一样,什么东西都要去管。但美国球员不同,她们来打排球都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因此更喜欢思考,有自己的想法,她不明白的东西,就会问你why(为什么),但我们的球员很少问why,她们应有自己的观点。”
在执教中国女排后,郎平将这些东西在日常训练和比赛中潜移默化地灌输给球员,比如在训练中,她不会大声斥责某一位球员,而是鼓励球员要勇于表达出自己的意见,“要让球员有个性,首先你就要尊重她。”比如到香港比赛之余,郎平会带着队员们到处购物,“我觉得没什么不好,整天关住她们,除了排球就是排球,这样不行,反正她们不会玩一整晚,累了自然会回来。”如今的中国女排,无论在场上还是场下,都更加自信,勇于表达,充满激情,这不得不说是郎平的功劳。
大胆用新人 实现“多人打球”
自从去年挂帅国家队,郎平的选人用兵堪称“大胆”,先后有34名球员入选集训名单,如此“撒网式海选”在中国女排的历史上尚属首次。而彻底年轻化,也成为新一届女排国家队的核心策略,此次世锦赛中国女排平均年龄只有23岁,是本次大赛中最年轻的一支球队。
“中国女排的建设不是短期性,而是一个长期性的目标,即便魏秋月回归国家队,也并非就是绝对主力,希望她把更多的经验传授给新二传。”郎平的用意,在于依靠年轻队员的集体成长,以抹平主力与替补之间的“板凳差”,这也是她反复强调的“多人打球”。
此番进军决赛,郎平手中最厉害的“武器”正是她上任以来不惜学费、全力培养的新人。尤其是与意大利队的这场半决赛,堪称“新生代”球员的正名之战。19岁的朱婷和17岁的袁心玥分别拿下32分和16分。在徐云丽受伤之后担当重任的袁心玥进攻高效、拦网出色,俨然在副攻线上挑起大梁。成都商报记者 何鹏楠
新闻推荐
茶店子小学学生黄翌晨: “我想当一名建筑师,设计出许多大大的房子”
以熊猫为造型的酒瓶、用竹子为原材料制成的自行车、小学生用泡沫和塑料等材料做的建筑模型、用15个月制成的3D短片……昨天晚上,“2014成都创意设计周·创意成都奖”颁奖仪式在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