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细管理——
10月30日,临近中午,武侯区双楠碧云路生活垃圾中转站的环卫工人郑德华拎起碱水桶,开始用长柄刷刷洗地面上滴落的些许污渍,不远处,他的同事正拿着消毒过的墩布,拖洗他刷过的地方。
与传统垃圾中转站给人的印象不同,在这个“隐于闹市”的垃圾中转站里,目光所及没有半点垃圾的影子,也闻不到明显的异味,连刷洗过地面的污水都顺着设计好的浅槽流走,站里看不到一处积水。
这是武侯区践行“城市管理转型升级”的成效缩影。2013年3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明在成都调研时,对成都提出了“五个转型”的要求,“城市管理转型升级”正是其中之一。
转型升级如何实现?武侯区城市管理局在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既定方向下,展开城市管理“智慧化”的深度探索。
□本报记者 夏丽莎 黄泽君
垃圾中转站陆续“变脸”解了社区的大难题
在今年6月完成改造前,碧云路生活垃圾中转站曾经是社区投诉的焦点。
“周围居民都不满意。”负责这一中转站的是高建环境卫生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谭晓华指着站里的空地坦言,以前确实有些恼火,“垃圾运来,就堆在这个地方,往自动压缩车上装,压缩机噪音大,生活垃圾又臭,用水冲洗吧,污水都往街上流,还招蚊虫。”
这个垃圾中转站地处闹市,周边全是居民住宅,这样的环境,肯定不行。可搬走也不现实,由于附近楼盘众多、餐饮场所密集,垃圾中转量已经从建站时的每天20吨暴增到每天100多吨,如果不通过中转站换成压缩车运输,只靠普通的运输车,根本运不完。
积极响应群众诉求,今年3月,武侯区城市管理局与碧云路社区共同出资共110万元,对这一垃圾中转站启动升级改造,并针对垃圾中转过程制定了新的标准。
原本的土坯房,变成了高大的装运车间,4台6吨的自动压缩车在里面一字排开,被垃圾运输车送来的垃圾不用落地,直接装车压缩运走,厚厚的壁板,隔绝了大部分噪音;原本堆放垃圾的空地,成了垃圾运输车的停车场,随处可见“禁止堆放垃圾”的小标牌;新设的污水排放口与地下管网相接,刷洗地面的碱水和消毒水都顺利流走……
“从改造完成到现在,还没接到一起关于垃圾中转站的投诉。”武侯区双楠街道碧云路社区党委副书记严春说,这次改造“真是帮了大忙”。
覆盖、密闭、消毒、消臭……遵照这一系列新标准,14个新的垃圾中转站陆续在武侯区启动改造。
智慧化的“综合指挥”将管理精细到每个人
此前看过的一幅照片,一直触动着武侯区城市管理局执法大队长徐云海的心。照片上,一辆城管执法车停在路边,而不远处就是违规占道的摊点。“城管执法,都是靠人管人,执法队员人是出去了,可到底在不在工作状态?工作效率如何?这就监控不到了。”徐云海担心,这种“在位不在岗”的状态,也会在武侯区城管执法中存在。
他的这一担忧即将化解。在武侯区火车南站街道,一个被称为“街道综合指挥系统”的管理体系正在试点建设。通过快速呼叫系统、天网监控平台和GPS定位管理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可以对街道辖区内的城管网格监督员、城管执法队员等街面管理人员实现统一调度管控。
据悉,武侯区城管局还在与软件公司协商,要在该系统中追加追溯和反馈功能,使下一步所有通过该系统发出的指令、收到的反馈都能记录在案,从而反映街面管理人员大致的工作量和工作成效,将管理精细到人。
而此前,武侯区已经在成都市城管局的指导下,完成了“数字城管”平台的搭建运行,通过该平台,平均每天由网格监督员提交的城市管理问题有18000余件,群众投诉举报也有800余件,充分覆盖了全区的城市管理诉求。
未来,该系统将与成都市此前早已在各区建设完成的“数字城管”系统并行,一个主“内”,一个主“外”,从而实现城市管理“无死角”。
站在群众的角度去思考管理观念更要转变
城市管理转型升级的根本立场,是要转变管理观念,站到群众的角度去思考——这是武侯区城市管理局局长胡永清在探索之初定下的基调。在实际的执行中,这样的思路细节随时可见。
正在谋划的“违章搭建预防”就是其中之一。
处理违章搭建,一直是城市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徐云海说,在许多小区里,都存在着占用公共空间违章搭建的情况,以前总是“举报一起、处理一起”,搭建的钱浪费了,拆违还得多花一笔,业主抵触情绪大,处理效果往往不理想。
徐云海的构想,是在违章搭建出现前,先充分告知业主违章搭建的后果,起到警示和预防作用。目前,武侯区城管局正联合区规划、房产等部门,设计起草各种形式的“告知书”。“比如大幅的张贴到每个小区的门口,小幅的纳入新建商品房的交房资料。内容方面,既要包括详细的法规条文,也要有具体的处罚案例,还要明确举报渠道。”徐云海说,只有将违法行为“预防”了,才能真正降低执法成本。
同样换了个角度思考的,还有今年进行的商招店招打造。与往年政府设计、制作“包干”的情况不同,今年,武侯区城管局邀请设计单位,根据街道的风貌景观制定出商招店招打造方案,送交商家“自选”。
“自己选定的方案,自己买的材料,商家做得满意了,就不会出现应付完检查就频繁更换的情况,风貌打造也才能真正起到效果。”徐云海说,虽然取消“大锅饭”也有商家不习惯,但上半年,在8条涉农街道开展的试点全部成功了,改造后的效果也不错。
新闻推荐
本报讯(袁婧记者江芸涵)10月31日,第二届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命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成都金牛区召开。此次专门针对生命教育的学术年会,有来自香港和台湾教育学者的专题报告,还有生命教育现场课演示...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