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成都新闻 > 正文

老年大学为何“一座”难求?

来源:四川日报 2014-11-03 11:49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张守帅 罗向明/文肖雨杨/图

至少有235.82万成都人曾经或正在琢磨一件事情:接下来,日子怎么过?他们年龄超过60岁,也许内心不甘,却已被称为“老年人”。

截至2013年底,成都老龄化程度达19.2%。也就是说,假如这座城市平均每10个人聚在一起,就有2个属“银丝族”。

张玫蔓的爱人,今年正式加入这支队伍。她一心想把老公变“同学”,夫妻同读老年大学,但面临两个难题:一是说服放不下面子的丈夫,二是在学校求得“一座”。

记者调查发现,成都市和各区(市)县现有37所老年大学,每年报名者挤破门槛,但有限的资源远远无法满足需求。

这些老年人一旦踏入校门,多数会成为不打算“毕业”的学生。成都市老年大学的一位学员,已经兴致盎然地读了28年。

低学费支持“不毕业”

10月30日上午,天空飘着细雨,王敬仪婆婆的行程未受影响。她一早就从顺城大街坐上公交,赶着去上成都市老年大学的声乐课。9时30分开始,她几乎不迟到。

相比那位28年不毕业的老同学,王敬仪的“学历”短得多。她今年89岁,读了22年,相继读过舞蹈班、普通话班、声乐班。声乐班坚持最久,从初级读到中级又晋升到研修班,三个班读完了,她又从初级起步。

据成都市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张艳介绍,多数老年人不会考虑毕业。她在学校工作近10年,“一走了之”的基本只有三种情况,“要么健康不允许,要么搬迁,要么去给子女看孩子”。

龙泉驿区老年大学同样如此。学校成立于1987年,拥有10多年学龄的不在少数,还有一些人“久学成师”,走上了教学岗位。

“老年大学不同于学历教育,它其实是为老年人搭建了一个知识平台和交往平台。”该校办公室主任王万祥说,校园生活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世界,也减轻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曹振在龙泉驿老年大学读了17年,他说自己的动机很简单:“喜欢集体生活,晚年不孤单。”

这些经历过岁月磨难的老年人,素有勤俭持家的品格。低廉的学费,是支持他们将读书进行到底的重要因素。就王敬仪就读的声乐班而言,一学期初级班120元、中级班140元、研修班160元。

记者发现,钢琴班几乎是所有老年大学的最贵专业,每期学费550元左右。但与动辄每小时一二百元的乐器培训机构而言,已是“白菜价”。

张艳说,成都市老年大学今年总计开设了43个专业,学费每学期多在120元—200元之间,每个专业每周上课一次,每个学员平均每学期选修两门课。

场地匮乏“不够用”

学位有限,已入学的学员们又不愿离开,将许多老年人挡在了学校门外。换句话说,随着老龄化加剧,现有的老年大学已是供不应求。

据了解,锦江区老年大学、高新区桂溪街道老年大学的学员人数均在3000人左右,成都市老年大学人数最多,达到近6000人。

2012年底,经过成都市政府批准,原成都幼儿师范学校的校址整体移交成都市老年大学使用。新学校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较之此前3200平方米的场地翻了几番。但在报名第一天,还是出现了人员扎堆。一些担心报不上名的老人找张艳理论:“我们不到六点就来了,凭什么报不上名?”

更多老年大学没有这样的“幸运”,往往只有一间或几间培训用房,甚至有的常年处于租房“打游击”的状态。

财政拨款是成都老年大学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每个区(市)县的支持力度也有较大差异。一些学校负责人就此揶揄,学校发展得好不是没有诀窍:“领导重视,重视领导”。如龙泉驿区老年大学,今年就发生了巨大变化。据王万祥介绍,即将启用的新学校有三层,学员规模能翻一番。

各学校在管理体制上也不尽统一。成都市老年大学由市委老干部局管理,而其他学校则多由民政局(老龄办)管理。张艳认为,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就会使学校在办学规范、发展目标等方面存在模糊。

武汉经验或可借鉴。2009年,武汉成立了老年教育指导委员会,对全市老年教育协调、指导和推动,并将老年教育事业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目标管理。到2013年底,武汉各类老年大学的总数达到1537所。

市场化运营“不容易”

既然酝酿着巨大的社会需求,为什么不走一条市场化运作的道路?

成都不是没有这方面的探索。十多年前,四川通惠老年大学成立,这所民办学校的一个发展目标就是实现“不向国家伸手,不向政府要钱”。“最初,它还拿到了6万元财政支持和场地支持。”学校相关负责人沈云通说,学校最早设在省图书馆,但随着省图书馆搬迁,失去了活动“阵地”,不得不到处“租房”。

曾经不是成本的成本浮现出来。沈云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通惠老年大学现在只有一间50多平方米的教室;利用这间教室开设了12个班,总计300名学员,这些学员的学费是主要收入来源。“但老年人精打细算,学费比公立学校贵了,根本不来。”沈云通说,每个专业的学费也就一百出头的样子,一年最多六七万。可教室租金每学期就要8000多元,“还有教师课时费这个最大头的支出。”

张艳聘请的兼职教师,不是拥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就是科班出身,“上一堂课,我们能最多给一百多块钱,只有讲感情。”王万祥也告诉记者:“聘用的老师们讲奉献,不然给他们的补助还不够开车一个来回的油费。”

动感情、讲奉献,这些招数沈云通都用过了,但仍然无法避免办学的亏损。通惠老年大学不得不进行转型。沈云通说,学校成立了老年俱乐部,与旅行社合作,共同推出“夕阳红”旅游线路,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亏空。但这样一来,似乎也远离了办学初衷。

沈云通认为,政府对民办养老机构有许多支持政策,对于民办老年大学却少有扶持,这令民办老年大学的地位比较“尴尬”。

据了解,教育部正在牵头制定《全国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是否会推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格局,值得拭目以待。

可以肯定的是,即将开始的老年大学2015年春季招生,肯定还是“一座难求”。

短评

让老年人也有学可上

□本报记者 刘莉

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老年大学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从现实情况来看,老年大学越来越“火爆”,甚至出现了“学位难求”的情况,主要原因就是供需关系不平衡。

发展老年大学,政府不能缺位。政府应该站在城市管理的高度,把老年大学纳入整体的城市发展规划,有前瞻性地预估老年人口增长情况,科学地进行点位布局。同时,理顺老年大学发展的关节,在土地资源配置、财政资金划拨、规范化管理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用“真金白银”支持。

发展老年大学,也要激发市场的活力。养老是一项朝阳产业,社会资本有参与意愿,并有能力开发更符合老年人需求的项目。但考虑到老年人的消费观念,老年大学的学费普遍较低廉,这就需要政府发挥好引导作用,帮助企业探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

发展老年大学,还需要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办好老年大学,离不开社会团体、养老机构、街道社区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全社会携起手来,才能真正营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

新闻推荐

棕北小学红歌会唱响“爱国版”《小苹果》

本报讯(袁婧记者江芸涵)“你是我的大呀大中国,怎么爱你都不嫌多。民族的情怀,温暖我心窝。点燃我爱国的火,火火火火……”10月31日下午,一首爱国版的《小苹果》在成都市棕北小学上演,三年级157名学生又...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老年大学为何“一座”难求?)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