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成都新闻 > 正文

最新一期的三联生活周刊刊发成都封面报道想象之外的成

来源:成都商报 2014-12-23 21:53   https://www.yybnet.net/

最新一期的《三联生活周刊》刊发成都封面报道《想象之外的成都》,用115个页码的规模全景展示成都文化的有机更新、独特的精神气质,这一事件在成都文化名人中产生较大反响。昨日,文化学者袁庭栋和著名诗人梁平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畅谈了他们心目中的成都文化、成都文人的独特魅力。

文化学者袁庭栋:

成都的文化宝藏有其独特魅力

“成都独特的文化气质,很难用一句话去概括,那是一种韵味。”

———袁庭栋

人们总说成都是一个“宜居”的城市,为什么呢?网友们转发着“爱上成都”的帖子。

文化学者袁庭栋凭借数年来对巴蜀文化的研究和传播,足以提供几百个“爱上成都”的理由。在他的眼中,成都的每一条街巷,每一位文化名人,每一段历史故事,都飘散在空气中,来到这里,可以“嗅到”更多成都的味道,发现更多爱上成都的理由。

1957年,袁庭栋从绵竹到了成都,当时,他到四川大学读书,就这样,他在这座城市,一住就是几十年,再也没离开,掐指一数,和这座城市的缘分,持续了整整57年。他很肯定,他爱成都,不仅是出于情感,还出于理智。回忆起过去,他总是会把“我和成都同变化”挂着嘴边。

袁庭栋总是说,他的生活是和成都的生活同步的,每一个时代过去,他都会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把它记录下来。他现在研究巴蜀文化,还发动大家一起来做。他很喜爱这座城市,之前出版《天府的记忆》中,编辑让他写一个序,他写道:“我爱成都不仅是出于情感,还出于理智。这种‘理智\’是指理解、认识。”

“街巷是死的,有了人,它才变得生动,有趣味。袁庭栋的《成都街巷志》是首部全面挖掘介绍成都老街老巷历史的作品。袁庭栋说,成都文化不是一句话能说清的,需要写很多本书,金沙遗址、杜甫草堂等很多文化宝藏都使它有独特的魅力。三国文化更是成都最诱人的文化名片。而成都独特的文化气质,也很难用一句话去概括,那是一种韵味。

人们总说成都是一个“宜居”的城市,为什么呢?袁庭栋说,首先,“宜居”二字的内涵太丰富了,“宜居”二字的感觉太温馨了。因为,在特别重视家庭的文化价值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安居乐业”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对于美好人生的一种恒久追求,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的坚实基础。此语最早见于《汉书·货殖列传》:“安其居而乐其业”。这句话其实是一个真理,必须先有“安居”,然后方能“乐业”。人们选择最“宜居”之地,自然条件必然是其首选,因为这是生活能否舒适、身体能否健康、就业能否方便、收入能否保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

袁庭栋说,成都位于闻名中外的天府之国的中心。至今仍然还在享受着不冷不热、无风无沙、自流灌溉、温润舒适的天府之国的恩赐。早在80年前,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任乃强老师在他的《乡土史地讲义》中就对这里的自然条件做过这样的比较分析:“若以四川盆地与黄土之黄河平原比则无亢旱之虞,与冲积之江汉平原比则无卑湿之苦,与三熟之广东平原比则无水潦之患,与肥沃之松辽平原比则无霜雪之灾。”而美食,早已得到全国的公认,不可能有任何争议。在我国传统的四大菜系之中,川菜从来以其“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鲜明特色而位居榜首,作为“川菜窝子”的成都也早就被人们称为“美食之都”。

既能安居,又能乐业,已经可以说明成都为什么是一个最宜居的城市了吗?袁庭栋认为还不能。因为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一个往往被人们忽视的因素,就是这个城市是否具有最佳的包容性与和谐的人情味。袁庭栋提到,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傅国涌发表过长文《到成都寻找历史》中说:“川人有血性,能包容,接纳外来人口,不排外,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移民省份,他们的先人往往都是从湖广等地迁徙过来的。”在一张成都小街的照片旁边,他写道:“成都是个能包容、不排外的城市。”

成都商报记者 陈谋 实习生 杨艳淇

著名诗人梁平:

成都的每一条街都充满诗意

著名诗人梁平今年出版的图书《深呼吸》,将草市街、红星路等成都街道写成诗歌,给成都注入新的历史记忆

书写这座城市的文化学者用不同的文艺载体表达着对成都的热爱。著名诗人梁平显得与众不同,他今年出版的图书《深呼吸》,将草市街、纱帽街、少城路等成都市民熟悉的街道写成诗歌,让人回味无穷,也给成都这个文化名城注入了新的历史记忆。

“我就是你的爷/那一根压死骆驼的草的遗言/在旧时草垛之上成为经典/草就成了正经八百的市/过往的骡马/在堆垛前蹬打几下蹄子/草就是银子、布匹、肥皂和洋火/留在了这条街上/然后一骑浩荡/能够再走三百里”。

这是梁平最新诗集《深呼吸》中的其中一首《草市街》。

以成都的街名作为诗的名字,还有很多。成都在中国的大城市中,是最诗意的栖居地。

梁平诗中刻画的《少城路》写尽了成都的文化生活:“皇城根下的主,川剧园子的客/与蜀的汉竹椅上品盖碗茶/喝单碗酒,摆唇寒齿彻的龙门阵/成都盆底里的平原,一口大锅/煮刀光剑影、煮抒情缓慢/一样的麻辣烫”。

漫步成都的大街小巷,便可以看到诗歌中的“九眼桥”:“一座桥九只眼睛/没有哪一只是真的闭上了/一览无余”。

此外,梁平笔下还有纱帽街、走马街、爵版街、交子街、藩库街、黉门街、落虹桥街……成都的一条条街巷在他的笔下,变成了一段段饶有趣味的历史,变成了诗情画意的故事,变成永久传诵的诗歌。

今年初,梁平开始创作他的组诗———“成都词典”。

梁平用他的“诗意”解释“蜀”字,他写道:“从殷商一大堆甲骨文里/找到了“蜀”/东汉的许慎说它是蚕/一个奇怪的造型,额头上/横放了一条加长的眼眶/蚕,从虫/弯曲的身子/在甲骨文的书写中/与蛇、龙相似/让人想起出入山林的虎/所以蜀不是雕虫/与三星堆出土的文物里/那些人面虎鼻造像/长长的眼睛突出眼眶之外的/纵目面具有关/那是我家族的印记”。

梁平说,成都是一座诗意的城市,大凡诗人到成都,都会去几个地方,一是杜甫草堂,二是望江楼,第三就是翟永明的酒吧。

红星路二段85号,是著名的《星星》诗刊所在地,《星星》诗刊于1957年1月1日诞生于成都,是新中国创刊最早的诗刊,它的创立缔造了中国现代诗歌的一个辉煌。梁平的诗歌《成都:红星路二段85号》写着:“站在窗口,看得见天上的三颗星星/一颗是青春,一颗是爱情/还有一颗,是诗歌……从布后街2号开始,诗人的庙堂/在这里/但从来都没有佛/门牌改变了,诗歌还在,永远……”

成都商报记者 陈谋

新闻推荐

2015年这些新车值得期待

2015年年初即将上市的新车非常多,“神级”豪华车,热门合资车以及“暖男型”自主车都会一一呈现,接受市场的检验。在已经上市的车型中,如果你还没有遇到满意的,那么静下心来再等一等,让你怦然心动的新车...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最新一期的三联生活周刊刊发成都封面报道想象之外的成)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