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由心生”说的是内心的念头和这个客观世界的关系。“画画离不开颜色,大自然离不开颜色,人更离不开颜色。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色,生活多姿多彩都是不同色彩组成。”这是艺术家刘成海的色彩观和创作观。
今日下午,酝酿多时的“色由心生———刘成海作品品鉴会”将在岁月艺术馆(锦江工业园区三色路38号博瑞·创意成都B座2F )开幕。
临摹
看原作大有感触
“怀古”而不是“复古”,是本次刘成海作品品鉴会的基调。他的近40幅2014年新作,以在临摹基础上的创新变法为基本样式,给了艺术爱好者和业界一次走进传统、重新再发现传统的时机。
临摹古代名迹,是中国画家训练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刘成海此次在临摹上的突破和发展,则是一种全新的寻找。刘成海说,“色由心生,这既是使用了一些古典典籍的说法,又指融入了现代元素。上一批作品我觉得不够深入,包括对传统的笔墨和传统的构成都研习得不够。近几年,我进行了细致认真的探索,多次到北京故宫、台北故宫细读古典原作。完全跟印刷品是两码事。近距离接触后,大有新感触。在我看来,不走进传统去,怎么能够了解传统呢?就像我们看印刷品永远也不可能感受到其作品给人的真正震撼一样。”
美术评论者陈荣曾对刘成海的艺术有以下特征归纳:传统工笔画艺术的继承者和追随者;借古风而怡韵陶情地抒今人之情怀的感叹者;浪漫唯美而充满诗性的图示形式之颂唱者。“我们知道,中国传统的工笔画艺术,讲究勾线晕染、填染和罩染等,这种独特的勾线设色的方式融合了中国文化的审美表现语言,而成为世界画坛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在刘成海的工笔人物画、花鸟画中,我们就能看到这样的一种诉求。他的这种传统的工笔画范式,充分地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审美特质,呈现出古风飘香,怡韵陶情的雅逸。”
撞色
淋漓尽致玩“没骨”
刘成海在北京故宫看到古人名作《骑游图》《郊游图》,“无论工笔还是写意,笔触看得很清晰。画,必须看真迹。原作才能一下触动你的心。”此次展览的重头戏《九歌图》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一组九张,小尺幅,画了20多天才完成,原作全是双勾,而刘成海的则是用没骨画这样的“撞色”。“我认为这样的表现能让画面更生动,是现代与传统的结合。”
刘成海之前没有接触过“没骨画”。一次他去天津看展,一位非常知名的画家建议他尝试,说其中有很多奥妙和乐趣。“我就尝试了几幅创作,构成方式根据我的写生体验来。‘没骨画\’不是单一的勾线条,填颜色,而是直接来,用笔好似写意,但行笔速度更慢,要求造型要准确。当那些笔触的水墨融合体现的时候,淋漓尽致,特别漂亮。”
应该说,刘成海借着画面淡淡地透露其恬静平和的心情,作画的旨趣只要求画面能符合其个人独有的物形、笔势律动的要求。具象的绘画表达,却传递了抽象的价值,本次画展推出的众多作品,其结构是精确、内敛的个人语言。
变色
临摹激发的创作
用10天完成的作品《重屏会棋图》,令人眼前一亮。刘成海创作的这幅,临摹的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韩熙载夜宴图》的一个局部。
“我认为可以通过临摹去激发自己的创作,融入自己更多的思考和新手法。比如,现存的宋人临版本中,马是匹黑马,而我在创作时把黑马画成了一只枣红马。”起稿全是自创,用铅笔反复度量而成。“绢本比纸本更难表现,但绢本在表现画面细腻度的时候,优势就展现出来了。”绢本的细腻度和润泽感令人过目不忘,爱不释手。
水墨《相马图》,以白描为主、用墨为辅。重点是讲那匹马,刘成海用积墨画画法,五次晕染,由浓到淡,一层一层地把墨积上去。“其实我们中国画就是以线描为主,线描是骨头,颜色是肉。如果骨头立不住,再怎么样也是一团死肉。我用的每一根线条都是有变化的,色彩很讲究。”
不得不提到的精品《骑游图》,展现了刘成海如今习画的细腻和多年积攒下来的功夫。这也是一张名画的仿本。“画这些作品,我都是以最传统的方式在进行创作,当然,我融入了一些现代的手法。古意盎然,新意兼备。”
去年,刘成海着重临摹了许多传统作品,这些临摹的手感和技法上的变化,使其中的仕女、马匹、人物的动态都有了新派现代的味道。比如作品《马球图》中,各局部表达的沉稳和不慌张,动态处理的潇洒和规范,正是一个很好的印证。
本色
回到“古”中去
按照刘成海的理解,走进传统后,他学到了古人用笔用墨的精髓。“还有就是古人的东西怎么为我所用。我画这些传统的作品,还是用了一些新的手法来表现。比如画马和人物的‘开脸\’就是用现代人的表现手法。我们要以古仿古,但不能一味的复古。要去吸取古人的精髓,不能去模仿一个架子,要分解古人用墨和构成的精髓在哪儿。很多人在讲传统,但是很多人没有走进去。要亲自尝过才知道它的酸甜苦辣。我们要去体验古人做事的态度。”
怀古不复古,色由心生处。这是刘成海作品要回到“古”中去的样本。这几年他很重视工笔人物画与传统文化间的关系,不愿停留在艺术创作表面的探索中。这次参展的作品也基本秉承了传统文化的创作思路。“高士、花鸟都用传统语言和现代语汇以出世和入世两种心态完成。创作和欣赏是心灵的沟通,是感情的交融。画的格调清高以及师法造化之功,都是积累,是内养的阐述。如果画家缺外受或内养不丰,就会变得麻木迟钝和浮躁浅薄。画画要自甘寂寞,一面深入生活一面翻检典籍史料,在历史中和现实中发现。”
“我觉得一张好画的标准不在于传统或是当代。‘好\’是最好的标准。‘好\’是怎么一个说法?大概在这个体系里,包括了技术含量、文化能量、语言表达方式,然后是自己的气格。我们完全把一个画家分为传统或者是当代,事实上都太简单了。”刘成海说。
成都商报记者 谢礼恒 实习生 张涵
色由心生———刘成海作品品鉴会
展览时间:1月24日(下午3点)~2月3日
开放时间:每天09:30~17:30(周一闭馆)
展览地址:成都市锦江工业园区三色路38号博瑞·创意成都B座2F
咨询电话:028-86787718
新闻推荐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我们面临的形势依然错综复杂,矛盾、风险、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肩上的担子更重,经济爬坡过坎,改革攻坚闯关,依法治...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