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市级各民主党派、市工商联负责人及无党派人士代表,围绕成都如何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大力推进依法治市、改善民生等问题接受了新闻媒体采访。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成都要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购物天堂,对此您有何建议?
民革成都市委主委孙传敏:民革成都市委通过深入调研认为,把成都打造成为国际旅游枢纽和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良好、优势明显。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认为:一定要跳出旅游抓旅游,树立“大旅游”观念,实现旅游产业效益的最大化。包括进一步优化完善“大旅游”工作机制、提升“大旅游”公共服务能力、丰富完善“大旅游”产品体系、整合统筹“大旅游”营销工作、优化“大旅游”发展环境、加强“大旅游”区域合作。要充分发挥成都在全省旅游经济版图中的首位城市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同兄弟市州在旅游产品开发、旅游营销宣传、旅游服务信息共享、旅游公共服务完善等方面的合作对接。
记者:您对大力推进依法治市、加快法治成都建设有何建议?
民盟成都市委主委李铀:成都市大力推进依法治市,加快建设法治成都,应首先在立法环节推进制度创新,促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为此建议,成都应开展委托第三方起草法律法规草案试点,在新一年的计划立法项目中,选择1-2个专业性强、涉及政府部门多、公众利益突出的项目,委托给非利益攸关的第三方来起草。同时启动委托第三方进行立法后评估的制度建设,将委托第三方进行立法后评估作为立法工作新常态,制定科学规范的长效实施制度。
记者:您对在全社会推动树立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有何建议?
民建成都市委主委仰协: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都不会自发产生,必须要有灌输。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必须在全市范围内广泛、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不断夯实“法治成都”的法治基础。这就需要切实加强党委政府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加强对重点对象的法治教育,深入推进“法律七进”,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天天归零”的理念,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对此您有何建议?
民进成都市委主委傅勇林:城市管理一定要坚持法治思维,在精、细、专上下工夫。首先要明确主体,明晰职责;其次要统筹管理,加强科技支撑;第三要完善法规,统一标准。精细化管理需要立法支撑和标准检验,这需要修改和完善城市管理规章,研究支撑城市行政管理、行政执法、职能运转、资源配置的法律法规框架体系,完善相关城管法规。同时抓紧制定符合城市发展的地方法规、规章,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追求,全面加快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您对此有何建议?
农工党成都市委主委侯一平:在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时期,社会弱势群体医疗救助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建议以医疗救助为核心全方位帮扶弱势群体,拓宽医疗救助资金来源,建立综合协调的医疗保障体系,从政策、法律方面鼓励民营医院作为医疗服务提供方参与医疗救助,对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应“全程介入”,重视事前介入。
记者:您对营造良好就业、创业环境有何建议?
致公党成都市委主委罗霞:建议大力支持以创业就业为宗旨的社会组织发挥积极作用。政府应用财政资金以支付服务费的方式委托其承担购买服务或岗位等方式,鼓励支持其对促进就业发挥的积极作用,使其成为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效途径。对于创业型社会组织,应为其提供孵化基地、资金扶持、有效的创业辅导等。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和程序清单,您对此有何建议?
九三学社成都市委主委戴晓雁:对于广大市民来说,最经常打交道的是街头执法和基层执法。重视抓好基层执法和街头执法,可以让百姓迅速建立起对法治成都的信心。我们提出三条建议:一是进一步规范各类基层执法和街头执法行为;二是严格管理各领域执法队伍,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三是完善对基层执法和街头执法的监督和宣传。
记者:对于营造“林秀鸟自来”的投资环境,您有什么建议?
台盟成都市支部主委潘裕萍:在成都市登记注册的台资企业已达980家,累计投资总额达84.23亿美元,成都已成为台商投资西部的重镇。但成都引进台资的现状与其拥有的资源还不相称。为成都营造更好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台资企业来蓉发展,我们建议:在管理上,谋划建立台资服务特别机构,制定吸引台资的管理规定或实施意见;在交流上,定期举办对台招商信息发布会和蓉台经济合作交流会,促进双方加强沟通;在筑巢上,推进海峡两岸科技园提档升级,引进台资金融机构到成都落户。
记者:对于助推民营企业发展,市工商联有何建议?
市工商联主席孙明:目前,成都民营经济法治环境主要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公平市场环境建设有待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建议政府完善制度,形成支持创新的政策法规体系,同时转变职能,切实做好企业创新服务工作。此外,还应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加大打击不正当竞争的力度,加大服务,重视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
记者:对于优化人居环境、打造宜人成都,您有何建议?
无党派人士代表梁刚:目前,垃圾分类处理已成为许多现代化大都市优化环境的选择,成都市也进行了有益尝试。为全方位建立成都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建议一是在调研基础上出台符合成都实际的垃圾分类地方性管理法规,二是从幼儿园及小学开始设立相关课程或讲座;三是从简单的垃圾分类处理开始,逐步建立更加精细的分类处理体系。
成都传媒集团两会特别报道组记者 汪玲 王垚 祝楚华
新闻推荐
今日,寻找楼市新亮点的“发现之旅”正式启程,第14届中国(成都)楼市总评榜部分参评企业代表,将兵分两路前往北京、杭州,近距离直击国内目前最热门的房地产项目。据了解,此次“发现之旅”的两条线路各具特...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