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问题,严谨科学。这是昨日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贯彻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 凝心聚力加快建设法治成都”专题协商会给委员们的总体感觉。协商会上,来自各个领域的委员、专家学者,带着自己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围绕“如何加快建设法治成都”这一主题,积极建言献策、畅所欲言。
应该建立一套促进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的刚性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学法档案,作为考核检查的重要依据。同时,还应建立领导干部带头讲法制度,全面推行领导干部任前考法制度。
———市政协委员李光明
建议政府分类制定涉及交通、道路、卫生、环境、治安等街头执法行为的权力清单,向社会公开发布,接受市民监督,让全体市民了解、掌握,提高市民的法制意识。
———市政协委员于代松
直接面向群众的权力事项,应尽量下放给基层政府。重点取消不利于经济转型升级和促进就业创业的审批事项,全面取消本市级设定的非行政许可。
———市委党校统战理论教研部副主任李德虎
学法,领导干部要带头
建议全面推行领导干部任前考法制度
“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是关键!”第一个发言的市政协委员李光明自嘲普通话不标准,但他的观点却十分鲜明。他在发言中表示,成都市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但当前少数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一些地方对领导干部学法用法重视不够,“要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
他建议,应该建立一套促进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的刚性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学法档案,将领导干部每年落实学法制度、参加法律知识考试、撰写学法体会等情况记入领导干部学法档案,作为考核检查的重要依据。
同时,还应建立领导干部带头讲法制度,全面推行领导干部任前考法制度,全面实行人大常委会任免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积极探索非人大常委会任命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把干部的学法与选人用人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鲜明的用人导向。
在促进领导干部带头用法刚性制度的建议上,李光明还认为,应该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等“全程留痕”的制度机制。
立法,立了还要看效果
建议健全立法后评估及执法检查制度
省人大代表、市政协立法协商专家组组长、四川选择律师事务所主任肖佑嘉,从三个方面对成都市立法工作提出了建议。她认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贯彻实施,有法不依,再好的法规也只是纸上谈兵。因此,应健全立法后评估及执法检查制度。
肖佑嘉以养狗和摩托车管理为例。“2009年市人大就颁布了养犬管理条例,但目前一些街道上带狗闲逛、犬只敞放甚至违规养烈性狗的问题仍然经常可见。又比如,2012年6月1日实施的成都市摩托车管理规定,限制了成都市本地摩托车,但对周边来成都的摩托车无法限制。”她由此建议说,应制定出台成都市立法后评估办法,坚持在法规和规章制定并运行一段时间后,由立法部门、执法部门以及社会公众、专家学者等,采用社会调查、定量分析等多种方式对法规规章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及时矫正修缮自身缺陷,推进立法后监督评估制度化、常态化。
她还建议,应建立开放型多元化的法规起草机制,从源头上防止部门利益法律化问题。在具体立法中,应着力推进经济、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和行政程序等重点领域的地方立法。
执法,要重视基层形象
把基层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我认为,着力塑造与市民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基层执法形象,是建设法治成都的重要切入点。”在市政协委员、西华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于代松看来,建设法治成都,须重视塑造基层执法形象。
他在发言中建议政府分类制定涉及交通、道路、卫生、环境、治安等街头执法的行为的权力清单,不让执法者有随意的自由裁量空间。清单应向社会公开发布,接受市民监督,让全体市民了解、掌握,提高市民的法制意识,使执法和市民双方都严格遵守街头规矩。
他认为,对面向基层市民的各种执法行为应该严格要求,建议成都市与市民密切相关的产业政策、招商优惠、工商税务、子女入学、社保、户籍甚至申请生育二胎指标等基层执法事项实行权力清单制度。“把基层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提升市民的维权意识。”
于代松还提出,基层执法和街头执法的权力清单要明确界定,完善详细的执法过程的规范程序,执法者必须严格遵守这些程序规定。
行政,需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建议探索建立政府不公开信息清单
“政务公开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制度。”全国政协委员、国浩律师(成都)事务所合伙人施杰在发言中建议,应该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的力度,推进政务公开的法制化、常态化、信息化和监督制度化。实现由被动公开向主动公开转变、选择性公开向全面公开转变、形式公开向实质公开转变。
他建议,可探索建立政府不公开信息清单,严格将不公开信息限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并向社会公布不公开信息清单,清单之外的事项都应向社会公开。同时全面建立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建立主动公开、依法申请公开和政务公开评议、责任追究等制度,促进政务公开制度化常态化。他还建议推进重点领域政务公开常态化,尤其是财政预算领域、公共资源配置和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的领域、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等。
市委党校统战理论教研部副主任李德虎则对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表示,直接面向群众的权力事项,应尽量下放给基层政府。重点取消不利于经济转型升级和促进就业创业的审批事项,全面取消本市级设定的非行政许可。
成都商报记者 辜波
新闻推荐
咨询热线:028-82001615泰国-老挝15日,11800元/人;泰国清迈拜县8日游,4880元/人;瑞丽腾冲7日游,3280元/人;德天跨国大瀑布、北海涠洲岛7日自驾之旅,3280元/人;西双版纳6日游,3180元/人;元阳梯田、越南老街6日...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