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茜 成都
仿佛一个T台。李小文匆匆登台,留给世界的惊鸿一瞥,竟是一头凌乱的头发,和趿着布鞋的光脚。这本不该是他最后的影像,无奈生命无常,不留下足够时间,让对他“一见钟情”的观众们,有机会深入了解他。中科院院士、国内遥感领域泰斗级专家……任一个专业头衔,都显示着他的珍贵所在。可基于专业的艰深和不喜交流的个性局限,这样的了解,对多数人而言,注定只能泛泛。
当他匆匆离去,敬爱者有些担心,人们对他的纪念,会不会仅仅停留于他外在穿着的“艰苦朴素”,而忽略了他的专业专注和不惧权威。这种担心不是没理由。一个科学家的优秀与否,终归与穿着没有必然联系。也正因为这种不同寻常的“抢眼”,以至于他在北师大留下的种种“传说”,都往往第一眼就被“惊为天人”。
与穿着上的“另类”形成反差的,反倒是他学术上的“正常”。在人们眼中,一个科学家本该如此,专业精进,物欲淡然,关爱后辈。无奈目力所及的学术界内,却不乏浮夸、浅薄之风,学业不张,物欲横流,乃至道德败坏……这些都让“正常”成为了榜样。多数人对李小文的“痴迷”固然附加有更多“道德”期许,但道德本也是专业所应涵盖之内容,李小文不过是认真遵循着一个科学家应有的“职业道德”,却也因现时的沦陷,而变得熠熠生光。
时势造英雄。李小文像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一样,穿越时空突然出现在人们眼前:身怀绝技,却深藏不露,完美地填补了人们当下最稀缺、渴望的部分不足。他的“另类”和“正常”,被一并热爱着。但必然不是因为穿着。钱学森不穿成他那样,丝毫不影响其成就的取得;李小文自称很像令狐冲,令大侠也非穿着取胜,恰因功夫在身。
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和能力了解学术上的李小文,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喜欢李小文,进而用自己的方式来纪念李小文。学生和同仁可能记住了他专业的杰出和为人的不拘,更多素昧平生的人可能记住了他穿着的特别和对物欲的淡薄。那又怎么样呢?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纪念也应如此,甚至会让“李小文”的价值在更广的领域和更多人的精神世界中最大化实现。这也许就是大时代背景下赋予人物的使命。更何况,这些看似不同的纪念,在精神深处实则相通。或许,唯有个性不羁,方能敢于对抗权威;物欲不强,才能更多地专注专业。
李小文留给世界的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可能要留待后人慢慢感受,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喜欢想着他“一头乱发,一双布鞋”的亲切模样。这样的纪念,才是不生涩、有温度的。
新闻推荐
前列腺炎挡道 “幸福”来不了 微生物实验室诊断 “钛能”钛离子给药,高效治疗前列腺炎
病例说法患上前列腺炎“幸福”被拦截李先生今年“而立”了,按理说,早就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龄,但他仍孑然一身。每当面对亲戚朋友的关心,他总说:“还早还早。”难道小李是属于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其...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