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成都新闻 > 正文

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的成都步伐

来源:成都商报 2015-01-06 21:45   https://www.yybnet.net/

成都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累计审议批复了21个专项改革方案  

■以更大力度简政放权,全市行政许可项目、非行政许可项目分别减少91%、82%  

■出台“31条”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六大工程”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12项改革任务推进顺利,制定党的建设改革制度53项

2014年,对成都而言,是一个历史关口。

这一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这一年,也是成都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攻坚之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确立了改革的总目标、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同时,建强“首位城市”是四川省委交付给成都的发展责任,加快“五个转型升级”是四川省委对今后一个时期成都工作指明的努力方向。

如何准确把握时代方位,贯彻落实好中央和四川省委的改革部署,争当全省、全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是摆在成都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成都的逻辑明确而清晰———以“五大兴市战略”为抓手,深入实施“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沿着“四化一驱动”的改革路线,加快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

在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成都态度坚决,步伐稳健。

为何要改

改些什么

怎样去改

“三问”打破西部宿命

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成都有巨大的期盼和热情,因此年初的“两会”上,它就不可避免地成为核心议题。

但成都更有清醒而深刻的认知。

在2014年1月12日,成都市政协第十四届第二次会议闭幕式上,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就从“为何要改”、“改些什么”、“怎样去改”三个方面作了深刻阐述。

为何要改?因为大势推动改革、问题倒逼改革、群众期盼改革。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成都深刻认识到,抓住了这次改革机遇,我们将得到一个活力更加迸发的成都、一个发展更加向好的成都、一个公平更加彰显的成都;失去了这次改革机遇,我们将失去未来发展的强大动力、将失去民生改善的坚实支撑,归根结底将失去现代化国际化的美好未来。

改些什么?成都认为,总的原则是,只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要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只要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将坚决地破、坚决地改。而总体构想是,改革创新、转型升级,以改革创新为源动力助推转型升级,以转型升级为主方向牵引改革创新,努力实现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在改革的重点中,成都特别强调以“思想解放”为先导,进一步推动理念和观念变革,要打破“西部宿命”。尽管成都地处西部内陆,客观上存在改革开放的区位劣势,但成都相信,只要我们消除封闭保守的内陆心态,放下先天不足的思想包袱,敞开大门、主动出击,敢与高的比、敢与强的争,满怀热忱、满怀执着地抓改革、促开放,完全可以在各地竞相改革开放的格局中闯出一片天地。

怎样去改?成都提出,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路径,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社会推动的关系、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的关系、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依靠群众和为了群众的关系。

这些回答都还只是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破题。而随后举行的中共成都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对这些问题作出更为全面的回答。

改革创新

转型升级

“偏向虎山行”的宏大气魄

2月24日至25日,中共成都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举行,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描绘了成都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书”和“线路图”。会议明确表示,改革需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宏大气魄。

成都的宏大气魄在于:确立了“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提出了市场化、法治化、现代化、国际化和创新驱动“四化一驱动”的改革路线设计。

改革创新,就是要把改革创新作为解决发展所有问题的总钥匙,将其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通过改革的精神、思路和办法,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与发展内生动力,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释放制度红利。

转型升级,就是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重大要求,推进城市空间、城市产业、城市生态、城市管理、城乡形态五个方面的转型升级。

总体战略中,“改革创新”是统领,为“转型升级”提供动力支撑;“转型升级”是方向,为“改革创新”提供路径指引。二者紧密关联,共同服务于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定位。

战略谋定,如何实施?“四化一驱动”的路径周密而清晰。

着眼“市场化”,就是要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努力在塑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新优势上取得重大突破;着眼“法治化”,就是要加快构建现代城市治理体系,努力在建设全国一流法治城市上取得重大突破;着眼“现代化”,就是要加快构建经济社会更加协调发展的制度体系,努力在率先实现从副省级城市第二方阵向第一方阵跨越、从全面小康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跨越上取得重大突破;着眼“国际化”,就是要加快构建深度融入全球化进程的全域开放体系,努力在建设以经济功能为主的综合型国际化城市上取得重大突破;着眼“创新驱动”,就是要加快构建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努力在率先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全省“首位城市”功能上取得重大突破。

这“五个着眼”“五个体系”“五个突破”,相互关联、互为依托,共同指明了成都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路径。

道路决定命运。路线设计得科学与否,往往决定着目标任务的达成与否。成都希望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体现成都特色的全面深化改革之路,力争到2015年在群众最期盼的改革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17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到2020年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努力建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先进城市。

对此,成都有充分自信。实践证明,成都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的交通先行、产业倍增、立城优城、三圈一体、全域开放“五大兴市战略”,抓住了发展的突出症结,找准了工作的着力重点,为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为顺应中央和省委最新要求、发展形势最新变化以及群众最新期待,成都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决定对“五大兴市战略”作出完善和提升,主要是把“产业倍增”战略完善为“产业升级”战略,把“三圈一体”战略调整为“统筹城乡”战略,并对“五大兴市战略”的内涵进行丰富充实。

提升后的“五大兴市战略”,为成都落实“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提供重要工作抓手。

为什么敢于再向虎山行?成都战略在胸,路径清晰,抓手牢靠,方向明确。

紧抓快干

让改革从“设计图”转化为“实物量”

《决定》吹响了成都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

但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关键还要在落实上下苦功、见真招,紧抓快干、务求必成,把改革的“设计图”变成“施工图”,把“施工图”变成“实物量”。

3月26日,成都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系列工作细则、各专项小组组成人员名单、重要部署责任分工方案。

这次会议强调,全国新一轮改革大潮蔚然成势,成都作为四川“首位城市”和内陆改革开放先行城市,肩负着为全省全国率先探索改革经验的重任,一定要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坚定决心,不辞艰险、勇挑重担,坚决打赢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硬仗。

以这次会议为标志,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工作就正式展开了。小组负责全市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除了建立市领导牵头负责机制,还健全了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及健全改革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紧接着,成都市委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专项小组、市委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专项小组等7个专项小组和改革办,作为全市推进改革的领导机构,迅速找准定位,认真履职尽责。

4月29日,成都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听取了各专项小组近期工作汇报,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各专项小组2014年重点改革任务和其他专项改革方案。

会议要求,各专项小组、改革办和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明确任务分工、找准着力重点,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一件一件“抓落实”,一砖一瓦“垒高楼”,奋力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良好开局。

8月1日,成都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会议,审议有关专项改革方案、听取全市和各专项领域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

会议强调,改革已经进入了全面实质性推开的关键阶段,难度和阻力都在不断加大,要善于引导和汇聚各方面的积极力量,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动力。

12月8日,成都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指出,2014年以来,成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年初制定的各项改革任务,推出了国资国企、工商登记、行政审批等一批具有针对性、关键性和先导性作用的重大改革举措,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比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降低准入门槛、节约创业成本、提高便利化程度,市场主体持续呈现“井喷”增长态势;

比如,以更大力度简政放权,全市行政许可项目、非行政许可项目分别减少91%、82%;

比如,出台“31条”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六大工程”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当此之时,领导小组已累计审议批复了21个专项改革方案。会议认为,接下来的关键,是要有力推动方案的实施落地,让改革尽快取得突破,让群众尽快见到实效。

成都实践证明,只有把改革的“设计图”变成“施工图”,把“施工图”变成“实物量”,群众才会真正见到实效。

依法治市

从严治党

为全面深化改革保驾护航

改革不是孤军深入,不是各自为政。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法治成都与党风廉政建设,一直是成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早在3月28日,成都市委就高屋建瓴提出“治蓉兴蓉,重在法治”的发展理念,并出台《成都市依法治市实施纲要》。

同时,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进行,三视三问工作法广泛应用。同时,党的建设制度改革12项改革任务推进顺利,制定党的建设改革制度53项。

12月4日至5日,中共成都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市的决定》和《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决定》。

前者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法治成都,真正使法治成为成都最鲜明的城市特质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努力把成都建设成为法治城市,本质上是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后者最鲜明的取向就是“严”。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紧紧扭住一个“严”字,坚持严字当头、一严到底,努力让严规铁律成为一种刚性约束、让严教严管成为一种政治常态、让严于律己成为一种自觉要求,着力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从政环境。

这样的从政环境,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

改革越是全面,改革越是深入,就越是需要坚实的法治保障和强大的组织保障。

成都提供了这样的法治保障和组织保障,为全面深化改革保驾护航。

有这样的法治保障和组织保障,成都全面深化改革在2015年必将更加顺利,更加富有成效,进一步开花结果。

成都商报记者 付克友

新闻推荐

一秒钟报出一把牙签的数目、随意猜扑克牌的花色…… 挑战《最强大脑》普通人也可以

1月2日,第二季《最强大脑》再次带着科学的魅力开播,一位又一位脑力界的达人,凭借其不可思议的表现,强烈吸引着观众的眼球。就在人们还认为这些“最强大脑”都是生活中罕见的天才时,南京有一群小伙伴摩...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的成都步伐)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