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女士拿出许多证件和证明,却难以在银行取出父亲的几百元存款。(资料图)
周女士提供的一堆证件和证明。
《女子取亡父存款需证明爷爷奶奶已故》后续
网友声音
反对派:
周女士的无奈,也是所有国人的无奈。中国办事手续复杂,这个全世界都知道。
赞成派:
如果继承金额不是410元,而是410万元,这些看似“繁琐”的手续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华西都市报记者张元玲
成都市民周女士,为了取出亡父银行里的410元存款,她不但要证明父亲周军没有非婚生子,还要证明已经去世30多年的爷爷奶奶已经去世(即不再具有继承权)。费尽周折来回奔波了整整一周,最终仍然没能取出这410元(本报11日报道)。
一石激起千层浪,周女士的遭遇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讨论。而专家认为,要想改变“证明难”的现状,需要相关部门理清各自职能,并提高信息化办公程度,联网共享“公民数据库”,提高办事效率。
刁难or谨慎? 网友声音有两派
“周女士的无奈,也是很多人的无奈。中国办事手续复杂,多数人也都知道。”一些网友认为,不论钱的多少,周女士的继承权不应该被“剥夺”。银行设置种种障碍,是对周女士的刁难。
他们认为,无论总共有多少位继承人,只要周女士能有合法的手续证明是其中继承人之一,就应该把钱取给周女士,至于后来的继承人再出来主张权利,也与银行无关。
然而,另一部分网友认为,事关遗产继承,涉及财产安全,还是谨慎为上。如果继承金额不是410元,而是410万元,这些看似“繁琐”的手续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如果只需要一个简单的程序都能将钱取走的话,反而会让人觉得财产放在银行不安全。“有些规定是必须的,不要什么都与‘证明你妈是你妈\’比,完全不同性质的问题。”
法学专家:共建“公民数据库”
华西都市报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四川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陈实。
“办证是追责的产物。之所以需要办这么多证,是因为相关部门会涉及责任。在追责的时候,如果能出具证明和手续,那就能免责,把责任归咎到别的部门。”陈教授认为,对于网友们吐槽“证明你妈是你妈”,大家不能一概而论地批判,而是需要理清办证的合理性。
“银行要求周女士出具种种证明,也是为了避免风险。如果涉及金额更大,万一还有其他的合法继承人,如果周女士将钱花了或转移了,那么其他的合法继承人只会找到银行。银行也是无奈之举。”陈教授说,由于有一些事实没法查明,会存在相应风险和责任,有可能会导致法律纠纷。因此有些证明就显得很有必要。“人为设置的障碍需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并不等于简单取消所有证明。该证明的还得证明。”
“令大家反感的是,一个流程需要七八个部门开证明,而中间很多证明是交叉重复的,显得繁琐复杂。”陈教授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信息化手段不够先进,部门内部信息无法实现联网共享。“要改变‘办证难\’,需要各部门信息联网,共建‘公民数据库\’,提高信息的透明化程度。”
新闻延伸/
成都公证处:2000元以下小额继承公证免费
昨日,本报报道了周女士取不出亡父存款的事件。周女士说,据她了解,如果要把所有证明通过公证办下来,花费可能超出存款本身。成都市律政公证处就此事作出回应:周女士的情况符合小额存款继承公证简易办理程序,且继承金额低于2000元,按照成都市公证行业的服务承诺,是免收公证费的。
2014年8月,成都市公证行业22家公证机构向社会各界作出过10项服务承诺,其中5项公证事项免收费用,就包括涉及单独办理存款金额在2000元以下的继承公证,此前针对此类公证的收费最少为200元。
“周女士取亡父410元的存款,是符合小额遗产继承公证简易程序规定的。”成都市律政公证处副主任唐声丽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最先周女士咨询时,提到父亲的存款可能有数万,按规定需要收取一定的公证费用,但她回去查了父亲的3个存折,仅有几百元钱,此情况是符合免收公证费规定的。
继承法相关规定,妻子、父母、儿女都是遗产的第一继承人。按照周女士的说法,她的父母早已离婚,爷爷奶奶30多年前就已过世,而她又是父亲唯一的子女。对于公证处而言,办理继承公证确实需要当事人提供身份证、户口簿、亲属关系证明等材料进行佐证,而公证处也必须尽到审查义务。但是在当事人因为客观原因无法提供证明材料的情况下,其实可以通过非法定的材料,来形成相关证据链。
“公证处就是依据事实和法律程序客观真实的证明机构,为了避免证明‘你妈是你妈\’的尴尬,实际工作中很多方法可以变通。”成都公证处副主任原野也认为,即使周女士无法提供爷爷奶奶的死亡证明,但是按照中国人入土为安的传统,公证处可以要求她提供骨灰存放证或是去老人的墓地拍一张照片。虽然这不是法定证明材料,但需要当事人额外再提交如实陈述事实的一份个人申明和一份承诺书。
华西都市报记者王蕾
新闻推荐
母亲节小学生小升初面试现场被问妈妈生日。“这是今天课堂上的最后一道问题,同学们知道自己妈妈的生日吗?请大家举手回答。”10日,是成都盐道街外语学校的小升初综合素质测试的现场,在课堂体...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