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2年起,成都市文明办积极探索建设文明传播新媒体矩阵,充分挖掘发挥微博、微信、手机APP、手机报等新媒体的独特优势,大力推动媒体融合,不仅打造了成都志愿者全媒体平台,并且吸引近140万注册志愿者通过网络传递正能量,通过传统媒体和民间舆论场的互动大力传播主流价值观,使得新媒体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畅通传播“微渠道”
建新:
2013年开通“文明成都”官方微博
2014年开通“文明成都”微信公众号,在成都手机报增设“文明播报”栏目
将新媒体建设纳入区(市)县参与文明网和网络文明传播工作考核目标
“文明成都”微信公众号加入中国文明网的微信联盟矩阵
整合:
“文明成都”先后与市政府新闻办主管的微博大号“成都发布”(成都市政务微博,600余万粉丝)、“微成都”(城市微博、80余万粉丝)、“成都榜样”(全市先进人物评选活动微信、微博账号),以及成都日报的“锦观”APP等市属媒体的新媒体账号建立联动机制,初步形成了“文明成都”原创首发—多媒体平台二次传播互动的生动格局。
创新传播引关注
案例一:拒绝“四不”游戏通关
结合“走路不闯红灯、吃饭不剩饭菜、上网不说脏话、旅游不扔垃圾”4个主题创新开发4个互动游戏,以“文明通关”的形式引导网友参与,改变了讲理说教型的传播方式,激发网友参与文明传播的积极性。
案例二:“文明萌萌哒”微视
邀请市民利用“微视”和“美拍”拍摄短片,将身边的文明现象分享至新浪微博。9天时间共引导近10万人次参与话题讨论和转发,以“掌上正能量”的形式推动了市民自觉遵守文明公约。
案例三:“我们也是蛮拼的”
成都文明网利用各类软件制作内容丰富、形式精美的微信发布内容,先后推出了“一封微家书”“我心中的年味”“跟着好人学雷锋”“宣传核心价值观我们也是蛮拼的” “羊年有戏—戏曲很潮”等微信轻应用。
特色活动受追捧
案例一:“成都榜样”
2015年, “成都榜样”活动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与“文明成都”联动,每天向网友推送3—5条成都榜样优秀事迹,并组织每周一期的微访谈和每月三部微纪录片,通过新媒体账号发布,与网民互动。
案例二:网言网语话“法治”
2014年,成都文明网邀请市民参与“网言网语话‘法治\’作品征集大赛”,鼓励用“成都话”接地气地诠释法治理念。据统计,新浪微话题“法治,成都态度”共有超过589万次的点击,16565人次参与了话题讨论和转发。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网等39家主流媒体跟进报道。
案例三:漫画核心价值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关键词为主题,在成都文明网开展创意主题漫画作品征集,并通过网络媒体、互动社区、移动互联网客户端等对优秀漫画进行传播推广,带动网友广泛参与,发布(转发)微博23206条,参与讨论人数8.7万人(次),微博阅读量达137.1万次。
案例四:《十一双手》微电影
2015年,以“五一”国际劳动节为契机,成都文明网策划推出微电影《十一双手》,并辅之以“劳动之手”图片征集,微博“晒手猜职业”等传播活动。活动推出引起热烈反响,微电影在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的点击超过200万,新浪微博微话题点击超过1300万,近2万人(次)参与交流讨论。
效果评估
系列特色活动有效带动了新媒体平台的人气聚集:截至今年6月,“文明成都”微信公众号粉丝超过1万,微博粉丝近8万;“成都榜样”微信公众号运营1个月以来,粉丝超过6000。以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内涵,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增强了特色活动的渗透力,提高了网民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效果。新媒体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展了前所未有的空间。(据成都市文明办)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粟新林)本地产的猕猴桃、麻辣爽口的棒棒娃牛肉、独具风味的成都泡豇豆……集结了成都最具特色优质农产品的京东成都特色馆昨日正式开馆。副市长谢瑞武出席开馆典礼。京东成都馆运营方相...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