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1点,当大多数人都还在熟睡时,身材单薄的薛常华就已经骑着摩托车在伸手不见五指的乡间道路上行驶数公里了,她准时出现在屠宰点,认真地开展动物产品检疫工作,确保群众每天都能吃上“放心肉”。日复一日,这样的工作,她已经坚持了15年。
积极
她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
今年37岁的薛常华是青白江区祥福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2000年9月从成都畜牧兽医学校毕业后,她又继续参加成人高考,于2003年取得了西昌农专畜牧兽医的大专文凭。“另一方面,她深入群众,向群众学实际经验。”薛常华在工作中很快得到了同事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而就在她熟悉工作之后,2007年12月,经过工作调整,她成为青白江区祥福农业综合服务站的一员。“农业综合服务站的工作非常繁琐,涵盖了畜牧、农业机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运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相关工作职能,工作难度有些大。”由于站上工作人员少,她不仅承担了畜牧工作,还必须面对其他几项工作,在全新的工作岗位上,除了熟悉的畜牧工作,其他工作她一窍不通。
“自己的业务知识已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我很着急。”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她经常拿着笔记本穿梭在各个办公室虚心请教老同志,并查阅大量专业书籍,收集归纳整理农民群众在实际生产中的工作经验和好的做法。2012年6月,她通过努力学习又取得了西昌学院动物医学专业的本科文凭。如今,在镇里,居民有农业方面的问题都会向她请教,薛常华已经成为了一名复合型人才。
奔波
她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因为长期泡在基层,进行对口农业宣传,薛常华皮肤被晒得黑黑的,她笑着告诉记者,这是一种“健康色”。“在综合服务站工作的7年多时间里,随着社会的发展,动物疾病也在不断变异,畜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做好全镇动物疫病防控,搞好动物产地检疫,薛常华常年奔波于各个养殖场,对于服务区域内的各个养殖场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帮助他们建立养殖档案,规范养殖业安全生产,解决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难题,寻求发展“良方”,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2008年,祥福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那段时间是我最难忘的日子。”薛常华告诉记者,她白天做好本职工作、下村入户调查工作,晚上还要加班熬夜完成图文资料。她先后参与了成都市马坪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上源农业有限公司、西江月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无公害蔬菜认证8个,绿色食品认证4个,并在马坪村推广“芹菜—芹菜—水稻”种植模式。2014年在农业推广网发布6条信息。“虽然很累,但是保证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是我的使命。”薛常华说,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乎民生的大事,看到自己工作中的成效有种特别的自豪感。
坚强
病倒后克服困难回到岗位
记者惊讶地发现,薛常华现在每天都要喝中药进行治疗。“每年到杀年猪的季节,那段时间都是从凌晨1点直接忙到早晨8点。”不管工作再忙、再苦,她总是坚持在一线。可能是由于常年不规律的作息生活,2005年,年仅27岁的她病倒在了岗位上。
2005年,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受到链球菌病的影响,奔走在第一线的基层农技人员,昼夜不分,薛常华是这个队伍的“主力军”。“起初,我发现自己的腕关节脱落,以为是类风湿。”然而,服了内风湿的药物后,她的身体情况却越来越糟糕。“那段时间,我下午发低烧,晚上发高烧。整个一天精神状况都不佳。”虽然如此,但是薛常华仍然坚守在岗位上,直到后来实在是撑不住了,她被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当时我只有27岁,觉得很难过。”然而,生性乐观的薛常华以格外的斗志,终于克服重重困难,以超强的意志回到了工作岗位。
“我们不能选择生,但可以选择怎样使自己的生命过得精彩。”薛常华说,在她生病的时候,得到了居民们更多的关怀和爱,她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他们。
本报记者 安羽 摄影 刘阳
新闻推荐
激情舞蹈,散发着动人的原始魅力;舞步飞扬,跃动着热辣的异域风情。昨日,参加非遗节的津巴布韦艺术团30多位艺术家,在成都市文化艺术学校多功能厅尽情表演多彩的非洲歌舞。而成都艺校的师生们,也拿出了自...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