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禄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老成都,今年刚好七十岁。第一次坐地铁,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到俄罗斯在莫斯科玩的“洋格”。十多年后到法国,在巴黎也乘过一次。地铁很快,坐起来很舒服;人很多,但“拥”而不挤。车厢整洁舒适,有的站着,有的坐着,有的闭目养神,有的小声交谈,有的则在读书看报……快节奏中却有一种宁静和放松的享受。国外玩的“洋格”,使我对地铁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当时就想:若在家门口就能这样玩“格”,在成都能坐上地铁,那该多好!
2010年,成都地铁1号线开通。成都终于有了属于这个城市自己的地铁,成都人终于在家门口就可以玩“格”了。我和老伴是在地铁开通1年后才去乘坐的。开始以为要上站台去买票,就怕麻烦,后来才晓得刷公交卡的电子钱包很方便,根本用不着去站台排队买票。2013年春节,我俩和儿子一家约好,正月初四到海洋公园游玩。老伴说,我们乘地铁到世纪城吧,海洋公园就在那个方向。上了车,人不少,两位年轻人主动给我们让了座。看列车上的显示屏才晓得海洋公园的站还没开通。当然只好在世纪城站下来了。下了车,又去转公交,东问西找,总算找到了海洋公园,与儿子一家来了个“胜利大会师”。玩尽兴后,我和老伴又准备去赶地铁,儿子不依,坚持自己开车把我俩送回了家。
地铁方便,地铁快捷,地铁温馨。家门口的“试坐”使我尝到了甜头,后来我就成了地铁的常客。
今年元宵节,我和老伴外出,刚走完百花大桥,就看到人行道被地铁挡板拦了一半。老伴高兴地说:吔,地铁站真的要建到家门口了(我家就在百花潭公园附近)。
成都公共交通的快速发展在外地人中是有口碑的。我们身在“此山中”,感同身受,更有很强的获得感。如今,新一轮成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在编制实施,我们成都将加速推进建成国家西部高铁枢纽和地铁城市。心中有梦,脚下生风,成都人正大步行进在洒满阳光的大道上。
作为一个老成都,我很自豪。成都的发展,地铁就是一个现实的缩影。的确,我们既是成都地铁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更是“地铁红利”的拥有者和分享者。正是:朝思暮想盼地铁,成都添了大动脉,穿梭往来赋新篇,蜀中万众争跨越。
新闻推荐
首场地铁“朋友圈”在线交流昨举行,三位重量级“圈友”入驻 3号线将可换乘7条线
成都商报讯(记者张舒)成都地铁“朋友圈”上线两日反响热烈,昨日下午3时许,其首场线上交流互动活动如期举行。代表成都地铁、成都地铁建设分公司、成都地铁运营公司的三个重量级微信“圈友”加盟入群...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