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成都清源际艺术中心,迎来了一位诗坛大咖的诗会,“可以翻阅的时光——梁平诗歌朗诵会”。此次诗会由成都清源际艺术中心、《星星》诗刊社、成都广播电视台FM88.2故事广播、成都商报社《诗歌集结号》联合主办。与以往的成都读诗会不同的是,此次诗会的朗诵者全部来自成都的25位主持人、播音员。
昨晚梁平诗会,川渝诗人云集,包括四川新华发行集团董事长朱丹枫、四川省检察官文联主席刘红立、成都市文联党组书记宋凯、副主席郭月、四川文艺出版社社长吴鸿、《星星》诗刊副主编李自国,以及李明政、尚仲敏、蒋蓝、凸凹、向以鲜、何春、喻言、李海洲、李永才、龚静染、赵晓梦、彭毅、山鸿、熊焱、桑眉、马嘶、余幼幼、吕历、安遇、李龙炳、陈小平、绿袖子、罗铖、李斌、方志英、文佳君、胡马、曾鸣等上百位众多诗人及诗歌爱好者。
朗诵会就如一趟诗意的列车。旅客登上列车的瞬间,首先感受到了《净月醉》《疯狂的蔚蓝》《鱼的舞蹈》的自然之风,随后列车穿梭于《九眼桥》《少城路》《龙泉驿》的城市的时光之间,这是尽情慢下来的“休闲之都”。当列车在心灵驿站停靠,他的新作《邂逅一只高跟鞋》迎面而来,叩问心灵。
最后,列车到站,梁平把生活搁置在重庆和成都之间,最后的“记忆站”除了《燕鲁公所》《剪纸》,还有一首新作《南京南京》闪亮登场。
梁平说:“一个人的写作是自己生命的印记,我很难想象与自己无关、与自己生存的这块土地无关的写作究竟有多少价值,究竟是不是有效的写作?我这次给大家分享的诗歌,分享的就是已经逝去的岁月,那些岁月留下的痕迹。而我相信,只有留下痕迹的时光才具有魅力。”
第1站:大自然。
梁平下过乡,修过水库,水库蓄满的不是水,是一生写不完的情思;从重庆和成都,一条路两座城之间,留下的不是汗水,是两地哥老倌的酒香和诗情。可以翻阅一个人的人生,因为他对生命的忠诚文字可鉴;可以翻阅的时光,字字珠玑是生命的一座高山、一条江河,一望无垠的生命足迹。
梁平在自然的时光里流连忘返,吞吐山河。在《净月醉》中,他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积蓄满满一潭月光,让盛情溢出杯口。”梁平曾经到了吉林长春的净月潭景区,行到此处,被美丽的山水打动,他在《净月醉》中写道:“净的月净的潭,一进入,每个毛孔都通泰了,干净了。”挥毫泼墨动情之处:“我是诗中神,谁是酒中仙。”
《疯狂的蔚蓝》班达亚齐,是东南亚历史悠久的伊斯兰城市之一。曾是郑和下西洋所到之处。诗人梁平,在前贤的身影之下遥望那片海,那片“仅仅一次深呼吸,吐出时速八百迈的海啸,站立的蔚蓝。”
列车上的旅客,没有经历过那种惊心动魄海啸,没有体会过生命的脆弱。诗人梁平用一首《鱼的舞蹈》,告诉大家,“卷入海里的人不会跳鱼的舞蹈,而鱼被遗弃在岸上,却再也没有自由的呼吸。”
“鱼翔浅底”之后是“白马时光”。白马非马,白马是诗人心中的一道闪电。梁平在诗作《白马秘籍》中写道“白马寨,一面绷紧了的鼓\白马人的声带,一根细长的弦\鼓与弦的白马组合一嗓子喊过了山\成就了音阶上的天籁。”
第2站:成都。
十几年前,诗人梁平到了成都,在这段十几年的光阴里,他继承和发扬一本六十年闪耀诗坛的《星星》诗刊,在中国诗坛毫无争议的成为诗歌重地。现在他又接下了中国具有四小花旦之称的《青年作家》杂志,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专门发给青年作家的“华语青年文学奖”;作为“诗歌首都”的成都,一本名为《草堂》的全新诗刊华丽地亮相,在全国成为拥有双诗刊的城市。成就梁平先生作为编辑家一面的闪光丰碑。
去年梁平出版的诗集《深呼吸》,将草市街、红星路等成都街道写成诗歌,给成都注入新的历史记忆。
昨日,列车抵达了这座城市的站点。旅客对城市与历史又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受。一首《少城路》写尽了成都风情:“皇城根下的主,川剧园子的客/与蜀的汉竹椅上品盖碗茶/喝单碗酒,摆唇寒齿彻的龙门阵/成都盆底里的平原,一口大锅/煮刀光剑影、煮抒情缓慢/一样的麻辣烫。”
随后,梁平的《龙泉驿》让这座曾经的驿站有了灵气,大家也从此知道了龙泉驿的由来。
穿越时光,梁平在成都的街上看到了什么,一首《红照壁》给了很好的解答。而梁平在清澈的溪水中看到了什么!一首《黄龙溪》让大家流连忘返。
诗人以双脚丈量出来的诗意,或拜谒,或走访,或凭吊,就在这样的日常行走中,诗人不动声色地完成了他对成都古意的素描。诗人梁平笔下的成都景观,或许跟很多人不一样,他没有以速度取胜,而是以缓慢荡涤了更多现代性的喧嚣、芜杂和浮躁,还原了这座城市曾有过的灿烂的古意,甚至还带有隐隐的痛感。
列车终点站:心灵。
欣赏了风景,穿越了人海,最后一站,源自心灵的扣问,翻开记忆的篇章。诗人梁平在文字之中,蕴含着对世界清醒的判断和外柔内刚的风骨。昨日的梁平一共带来了三首新作,除了《鱼的舞蹈》,还有《邂逅一只高跟鞋》、《南京南京》。
对于写作上的极端实验,梁平一直都很警惕,他有自己用力的方向。他以诗歌介入现实,然后探求并作总结,这源于他的自我要求和文学责任。他说:“对我们民族文化、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对现实社会中人的生存状况、生命价值的深刻关注,是我们的一种责任。我们的写作有了这份责任,我们就知道了该写什么。”
一块汉代画像砖上有什么?梁平的《汉代画像砖》带领大家走进历史:“汉代留在砖上的舞乐百戏,具体成宴饮,具体成琴笙歌舞。每一块砖都有了醉意,微醺之中,摇摆旧时的世间百态。”
梁平笔下的《邻居娟娟》是这个社会万千邻居中的一个特例。他写了处于大时代中的小人物的自我挣扎,呈现出深深的命运感。这是亲历者的命运言说,当他的记忆被唤醒,其心灵才不会在刻骨的历史事件中缺席。 成都商报记者 陈谋
摄影记者 刘海韵
新/闻/人/物
梁平 著名诗人,成都市文联主席、成都市作协主席、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曾荣获首届成都商报读者口碑榜2014年度作家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第二届中华图书特别奖、《中国作家》郭沫若诗歌奖等国内多个奖项,著有诗集《拒绝温柔》《梁平诗选》《巴与蜀:两个二重奏》《汶川故事》《深呼吸》等10部,诗歌评论集《阅读的姿势》,长篇小说《朝天门》,作品被翻译到英、法、美、俄、日、韩等多国。
新闻推荐
成都市聘请樊代明为成都大学名誉校长 唐良智出席聘任仪式并颁发聘书
本报讯(成都日报记者钟文)昨日,成都市人民政府聘请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为成都大学名誉校长仪式举行。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为其颁发聘书,并会谈。樊代明院士,现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在治校、治...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