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由成都商报、每日经济新闻联合主办的“四川企业家创新论坛”第五讲在成都大学举行,金苹果教育集团总经理夏晨伶女士走上讲堂,为在座的约200名学生和家长带来了一场名为《创造未来,从教育开始》的精彩演讲。
昨日,成都发布今夏首个高温橙色预警,市区温度高达35℃,可仍然有许多家长顶着酷暑,专程来到成都大学聆听夏晨伶的讲座,其中不乏60多岁的老者。下午2点讲座开始时,约200人的课堂已坐满了粉丝。
从艰苦创业到发展愿景,从“高期望值≠高端人才”到“在‘我不信\’时代寻求教育的志同道合”,再到“唤醒孩子内心沉睡的巨人”,夏晨伶与台下粉丝们分享了自己20多年来学前教育的丰富经验,也为不少家长内心的疑惑给出了答案。
夏晨伶说,金苹果追求做精英教育,不会满世界布点,目前已有2所小学,30多所幼儿园,在校生12000多人。据透露,未来5年还会增加几所幼儿园。
成都商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专程赶来的家长们一边听演讲,一边认真地做着笔记。坐在第一排正中间的一位60多岁的老者,在笔记本上写满了内容。演讲结束时,他还主动找到夏晨伶索要了电话。
演讲实录
让孩子在自己的跑道上奔跑
最近是高考季,前两天参加学校毕业典礼,听到很多朋友在问,应该给孩子报什么专业?我问的第一句话都是孩子喜欢什么,他们告诉我说,你不要管他喜欢什么,他现在的考分考哪里合适,毕业后哪个专业好就业。这是家长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孩子想什么不重要,喜欢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可以考进去,如何能够找个好工作。
于是你可以想象,这个孩子在未来的学习或就业中,当他内心对这件事情本身没有那么多热爱的时候,你让他如何做到夜以继日?他的原动力和激情在哪里?
我有时候也在想这个问题。我最近见到我女儿的一个同学,是个外国孩子,我问他未来想做什么?他说他想当物理学教授,因为他喜欢物理,他相信通过他的帮助会有更多学生喜欢物理,他们当中一定会有霍金这样的人出现。他才18岁,就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
我此前帮助过一个女孩,非常勤奋。她爸爸说,从高一开始,她最大梦想就是上土木工程专业,她的人生梦想是要么上同济,要么上清华。
这两个孩子都很有目标,一个是很早就有,一个是有很明确的人生,所以你相信他们的大学状态会是很好的,因为他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们怎么样才能真正让孩子们在自己跑道上奔跑?现在整个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都是前所未有的高,对教育的埋怨也是前所未有的多。前不久我听到一个消息,有留学机构称只要付88万,就保证你孩子可以上全美排名前五的大学;如果进不了,退你44万,就是说中间只有不到50%的希望。以四川为例,我知道现场就有家长刷卡的。这背后真的是家长呕心沥血、粉身碎骨、不惜一切代价对孩子的成长充满期望。
但是,这种高期望值不一定真的就等于培养高端人才,因为你想的也许和孩子想的真的不是一回事。
教育=向外+引导+出来
苏格拉底发明了教育“Educetion”这个词,它是三个词根的拼写,前面那个“E”是向外的意思,“duce”是引导,“tion”是名词,引导出来。所谓的教育就是把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帮助他成长成自己的样子。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家庭?需要什么样的学校?需要什么样的家校关系?至少我们今天会知道,如果在他身边的人不断怀疑,你会引导出一个分裂的人,一个更复杂的人。
我最近听说某些学校或者某些家长中流传这样的话:如果你想让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你们家至少有一个人必须全职陪同,牺牲掉一个人才能保障这个孩子的发展。我不想讨论这种说法对与否,我只能说牺牲了你,甚至牺牲你全家,牺牲全家三代的精力都不一定能让这个孩子成才,因为你是否牺牲与孩子是否成才并不是画等号的。
我们常说,你究竟要让你孩子的跑道在哪里,你想把他往哪里培养,你真正了解过你的孩子没有?所以最重要的是需要发现我们的孩子,当然我们也需要真正了解家庭教育精髓及家庭教育和学校之间的关系。
谈到家长观念或行为,我们现在往往花钱请家庭教师。前两天一个朋友问我,两个人是工薪阶层又在供孩子,说是花很多钱送宝宝上早教,还是自己多考两个证。我后来跟他讲,你一定要问自己,让宝宝上早教是达到什么目的,是因为大家都上我就上,还是因为家里没有人带就上?还有你多考两个证,是不是未来收入更高一些,竞争力更强一些?我认为这两点不是一回事。
最近我去一个农家乐,看到家长们在一边打牌,孩子在旁边舀蝌蚪,他们把蝌蚪拿起来在路边踩。我问他们为什么要踩,孩子不理我,而家长看我的眼神好像我是人贩子。如果说这样就是陪伴,就是亲子活动,我认为宁愿不要这样的活动。我们说有质量的家庭教育、有质量的陪伴是怎样的,当家长只顾着打麻将,你不要认为孩子会非常勤奋。
家园合作
专家就在我们身边
2014年哈佛中国早期教育论坛上,我讲过一些关于中国私立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变化。在金苹果,我们历来重视家园合作,并确定了“全面参与 形成合力”的家园互动目标。譬如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制定,家园共建多元的幼儿教育内容,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建立包括家长在内的社会化质量评价主体,建立家庭与社区教育能力提升机制等。
让家长参与教育目标制定,举例说,在一些家长文化相对较高的高校幼儿园,我们把激发孩子好奇心和探索欲纳入了教育目标。在研究水是如何变干净时,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他们用肥皂去洗,发现水更脏;用滤网还是没有效果。我们有个家长在自来水厂工作,最后就把小朋友带去污水处理厂和自来水厂,看了整个水质净化流程,小朋友才知道要把一瓶脏水变干净,需要经过很多道流程。回来后,他们自己做了研究报告,通过他们自己的眼睛观察后,他的行为也在改变。
家园共建多元幼儿教育内容,我们有些幼儿园开了“男孩课程”。你的父爱在哪里,有的家长是飞行员,他就给孩子们上关于蓝天的课程,让孩子们对蓝天有了向往。
建立包括家长在内的社会化质量评价主体。其实家长是教育质量评价主体,要收集家长对学校的建议,这是宝贵智库。作为学校,你花很多时间请了无数教育专家,殊不知专家就在身边。
最近我们幼儿园在教种水稻,一个孩子在幼儿时让他去照料一小片水稻,就能培养成年后他对工作、学习的责任心,所以我们家庭中间也可以有一小块地,一点点让孩子去照顾,这不是命令,而是孩子真的会发现中间的乐趣,发现这个过程中自己的责任以及担负责任所带来的快乐。
家庭和社区也要加强沟通,读书节、爱牙日等活动都可以放在社区做,我经常说不要因为社区关心这件事情的人少就不做。
为未来世界育人
要培养孩子的“四力”
这个时代,学校教育很容易被质疑,所以,金苹果会优先招收二胎子女及家长推荐的亲人的子女。别人问为什么?我说因为家庭和家校之间的教育需要磨合,二胎家长磨合度很高。同时,师生之间又该是什么关系呢?一个老师就是半个妈妈,学生就是孩子,老师的状态会决定着孩子的状态。
教师要有不断自主成长和前行的力量,我们最后的核心和落脚点会落在孩子身上,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你一定要想想大家未来会面临怎样的社会。比如,在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今天的生活是这样的,买东西不用上街,坐在家里全世界的东西都可以买到。坐在家里就能完成很多工作,科技开发者可以24小时无时差全球开发……
我们的孩子,当他们30岁时他们会面临什么样的世界?也许他们真的会在火星上生活。面对不可知的未来,你并不是在培育一个合格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而是在为未来世界育人,这就是今天的学校和家庭教育需要做的事。他们要身体强健,懂得爱与尊重,善于沟通,有原则,有学习力,还要有冒险精神。
金苹果做的是精英教育,这里的精英不是说他未来必须要当领导者,而是关于未来,要以塑造灵魂、追求恒久性与终极性价值为指向。精英教育以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心、高尚的道德品质、宽厚的通识基础、突出的能力潜质、优秀的综合素质和开阔的国际视野为基本目标,培养出来的人才除了具有优异的才识和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和民主意识等素养。
我们现在有个很尴尬的事情。在一些教育发达城市,要求“幼升小”孩子要会多少个汉字,就去幼儿园大班脱产培训,一个大型培训机构中往往有数千个孩子在培训,这不仅仅是学校问题,也是社会催生出来的。我听到这个情况时很震惊,初升高要上培训,小升初要上培训,现在连幼升小都要上培训了。
我们并没有这么做,你要明白教育的初心,你究竟想培养什么样的孩子。一定要培养孩子的“四力”——学习力、生命力、道德力和创造力。一个很有创造力的人,如果脱离了道德力约束会很可怕。要让孩子具有持续强大的生命力,像一朵向阳花永远都那么快乐,帮助他屡败屡战。谈到创新,我一定不认为它是孤立的,它是基于我们对未来更美好的期待而不断去思考、探索的过程。
互动环节
一个优秀的幼教老师 知识技能是必须 还要爱孩子
提问:您好,我是学前教育专业大三的学生,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学前教育同样如此。学校在培养我们的时候,越来越注重理念培养,技能上面也开始压缩。但是,幼儿园招聘老师时又对技能方面要求很强,请问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应该是怎样的?
夏晨伶:我认为优秀的幼儿老师应该具备工作8小时以内的效率以及8小时以外和别人的差异。
比如说今天早上我参加一个夏令营开营仪式,有一个小女孩一直在哭,想妈妈了。那一刻我们幼儿园的方法就是要转移注意力,我问她:“乖乖你几岁?”,她说6岁,我说:“你今年要上哪一个小学”,她就跟我聊起来了。我再说,要去小学当姐姐了是很大的孩子,大孩子是不能抹眼泪的,你应该把想念放在心里,用一个微笑让妈妈不担心。她就一边流着眼泪说:“我长大了”。我后来跟妈妈说,这是幼儿园老师的基本能力。
当幼教老师,知识技能是一定需要的。这些全靠学校安排是不行的,人和人的差异就在于业余时间怎么安排和是否有效率,你不要指望在学校时间就能学得很好。一定要在业余时间把师傅领进门的技能全面提升,当别人打游戏时你去练琴,你去学演讲,你去读儿童文学,在理论学习上让老师给你开一个书单。当别人追剧时,你就把这些书读一遍,有纯理论的书和实践相结合的书,比如德国的《新教师培养》,还有《第56号教室》。当然还有一个,你们一定要学好英语,在这个全球化的地球村,需要你具备与人直接沟通的能力,当你可以不通过翻译读懂外文书籍时,感受是不一样的,文化背景是不一样的。当然你还要有悟性,要爱孩子,爱孩子这点很重要。
成都商报记者 杨斌 任翔 摄影记者 张建
新闻推荐
国际化创交会涉及中美、中欧、中加、中韩4项国际性活动截至6月14日,确定参会外宾共394人创纪录“国际友城市长创新论坛”共邀请到36个国际友城和国际知名城市是成都汇聚国际城市最多的一次“2016...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