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专家
刘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脊柱外科主任医师、教授。成都商报第三届“妙手仁心·成都好医生”评选活动“10强金口碑好医生”。美国德州大学博士后,北美脊柱外科学会会员,美国神经创伤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基础学组委员,四川省骨科学会脊柱外科学组委员
直到今年上半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刘浩都还保持每次门诊看100个病人,但是考虑到身体确实吃不消,刘医生不得不把门诊病患的数额调整到80人。“来挂我号的病人当中,近80%都没有必要来找我。”刘医生也感到无奈,这80%的病人基本上病情都不严重,也不需要做手术,这么做只是因为“去大医院和看专家心里才能踏实”的观念导致。“患者们这么做并没有必要,这些病人的病情,主治医生就能够解决。”刘医生表示,有病人为了挂上号,专门提前一个月去排号,还有病人为了预约床位做手术愿意等上2~3个月。“实际上这么做是一种医疗资源的浪费。”
从吉林到成都
3000多公里来求医
“远的有甘肃、新疆和吉林的病人专程来找我看病。”刘医生回忆道,去年年底一位50多岁的王先生因为常年颈肩部疼痛,经朋友介绍专门从吉林到成都挂刘医生的门诊号。从吉林到成都,单程3000多公里,坐火车要32个小时。等了一个月之后,王先生终于见到了刘医生。“看了五分钟后一问,才知道他什么检查都没做,只能让他先去做检查。”刘医生至今还记得,王先生听到之后脸上显露的失落。
王先生对刘医生描述,肩颈部的疼痛让他睡不着觉,整夜整夜的失眠,他也曾在当地的医疗机构做过检查,但并没有解决病痛。经过检查,刘医生发现王先生的问题出在肌肉软组织上,并不需要做手术,建议他到医院康复科进行治疗,两周后王先生的肩颈疼痛问题得以治愈。“这可能和他的职业有关系,他常年在办公室,对着电脑工作,缺乏锻炼所致。”刘医生曾问王先生为什么不远千里来找他看病,“他就说来大医院看专家,心里踏实。”
头晕到走路不稳
实际上是神经功能性问题
上个月,刘医生的科室还来了这样一位病人。45岁的李女士整天觉得头晕、头痛,颈部还常常有酸痛的感觉。“她说自己头晕得厉害,走两步都快要站不稳了。”刘医生回忆,当时李女士认为自己的症状应该和脊柱有关,不敢马虎,在朋友的推荐下,利用各种渠道,等了一个月终于挂上了脊柱外科刘医生的号。
但经过检查,李女士并非脊柱出现问题,而是神经功能性问题。“李女士的情况应该是去神经内科,而不是脊柱外科。”刘医生说,像李女士这样“跑错了科室”的病人也不在少数,这种神经功能性问题导致头晕、头痛的情况,40~50岁的女性是高发人群。
魏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教授。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及腔道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分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分会委员
炒作信息夸大症状 患者执意要挂专家号
“在我接诊的病人当中有20%~25%的病人,其实不用来挂我的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魏强说,一部分病人病情确实不严重,却执意要挂专家号。“挂号的人太多了,一些没有挂上号的患者,我也在接诊。”
在和这些病人的交流中,魏医生发现,大部分的病人都或多或少受到网络、电视广告、传单等炒作信息的影响。“这些病情炒作信息很多都夸大了疾病的症状,患者看了之后就被吓到了。”魏医生说,有的患者为此花费了很多钱去治病,有的患者心里产生了恐慌,一心要到医院挂专家号。“其实这些病人的病情,通过当地的医院和医生就能解决。”
一份调查
信息时代患者 还是苦于找不到好医生
“一直有高血压,时好时坏,谁认识擅长这方面的医生”“得糖尿病十多年了,有没有好医生可以推荐”……去年四川名医为搭建医患关系平台,陆陆续续建立了40个病友圈,通过对平时各个病友圈中患者信息的收集和调查,我们发现即使是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大部分的患者还是苦于找不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好医生。
68岁的罗大爷被糖尿病“折磨”了三年,说起自己的老毛病,就有一肚子的话。患上糖尿病之后,眼睛视力下降,口渴,每顿总要节制自己的胃口。家里人也帮他在网上搜索,寻找治疗糖尿病的专家。罗大爷说,搜索引擎的结果显示相关医院非常多,公立和私立医院都有,譬如成都糖尿病医院、成都军研生物医学研究所附属糖尿病医院等,但具体去哪看病,找哪位医生看病反倒成了难题。
目前四川名医病友圈有40多个。从讨论的话题来看,病友圈当中,孕妈、育儿交流疾病较少,涉及比较多的话题为孕期情况分享咨询和孩子生长发育问题,有时每天甚至可达上千条;疾病群如肿瘤、皮肤、妇科、口腔等圈子每日交流疾病的话题较多,单肿瘤圈每日与肿瘤相关的话题能达到200条左右。
从去年病友圈成立开始,四川名医通过对病友圈讨论话题的长期收集和分析发现,疾病圈子病友除了互相交流病情和治疗经验,还有一大部分话题在互相分享和传递寻找治疗对应疾病的好医生。不少患者都向我们反映,想要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好医生依然不容易。
“精准寻医”启动
遇见好医生,是每一个人都可能面对的需求。即使是在互联网时代,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网络信息庞杂泛滥,患者找到好医生的难度并未减少。正因为这样,患者即便是发生头疼脑热常见小病也会盲目寻找名气大的医院和医生,甚至不惜为排一张床等上半年。
但好医生并非只存在于大医院,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专家”之外,还有很多妙手仁心的中青年好医生。为此,由成都商报、四川精诚名医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名医)主办,成都尚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四川省首届精准寻医公益行动暨第四届妙手仁心·成都好医生评选活动昨日正式启动,打造全国首个精准寻医地图,让医患之间能够找到最佳配适。
>>>寻找中青年医生
立足27个维度找到好医生
改变“生病一定要去大医院,找医生非要找大牛专家”的观念并不容易,关键在于患者不知道怎么找到好医生。这一次成都商报四川名医将敞开大门,欢迎每位中青年医生秀出实力,展示证明自身实力的27个维度,通过医疗大数据为患者精准找到好医生。
27个维度:姓名、科室、医院、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历、特色擅长、2015年门诊量、2015年收住院病人、2015年手术量、患者入院等待时间(天)、意向收治患者类型、2015年收治患者采用治疗方式TOP3、2015年本人疾病收治种类TOP3、公开发表科研论文数量、是否有科研项目、留学与进修情况、个人微信公众号、科室公众微信号、个人微博、科室微博、学会任职。
>>>树立行业口碑
打造医生个人品牌
不少患者都认为看病一定要去大医院,一些患者愿意去大医院找资深专家看病的原因主要是认为这里的医生医术好,心里踏实。而不愿意去其他医院,是觉得医术不好以及设备跟不上。
但是一味迷信“专家”,一定要等上大半个月挂上专家号,也有可能耽误治病的最佳时间。“术业有专攻”对于医生也是如此,四川名医开展精准寻医的公益行动,就是为了发挥医生擅长的领域,让每位医生能收到更加“精准”的病人,各施所长,从而树立行业口碑,打造个人品牌。
>>>“私人订制”好医生
100余种常见病诊疗榜单
迄今为止,人类已知的疾病有8000多种,这次评选我们基于前期的调查和专家的建议,以困扰市民最常见的100余种疾病为范围,针对每种疾病评选出最擅长诊治的10位医生。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形成100余种疾病中,每种疾病最为专精的“十强医生”榜单。
“十强医生”榜单形成后,四川名医将首开先河,建立国内第一流的医学大数据技术团队,运用数据科学技术,基于医生实力的27个维度、真实患者的评价等方面建立数学模型,最终建立国内首创的“精准导医”模式。
成都商报记者 康耕豪
评选规则
●参赛人员资格、职称:
高年资主治医师(任主治医师满3年或以上)、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年龄:50岁以下
●活动进度
第一阶段:7月11日正式启动,参赛医师可在成都商报四川名医微信公众号报名,并上传相关资料。
第二阶段:7月20日~9月,启动患者评价阶段,邀请接受过参赛医师诊治的患者对其进行评价。
第三阶段:同期启动同行评议,邀请参赛医师的同行对其进行评议。
●活动规则:
此次评选一共产生100余种常见疾病及临床诊疗技术的顶尖医师榜单,即每种常见疾病/诊疗技术评分排序Top10的医师。
推荐/自荐渠道: 1、四川名医微信
扫描二维码关注“成都商报四川名医”微信号,进入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中输入“好医生”,即可收到相关的报名信息。点击弹出的连接即可参与活动。
2、成都商报热线
拨打成都商报热线028-86613333-1,推荐你心目中的好医生,也希望你能与我们分享更多你与好医生之间的故事。
3、四川名医组委会
拨打四川名医“妙手仁心·成都好医生”组委会电话028-86780845,秀出中青年医生的实力。
新闻推荐
比爱心 拼智慧 成都妈妈们自创读书会 成都儿童团成立“妈妈故事会”群 邀您进群分享亲子阅读经验
小时候,每天睡前都要听妈妈讲故事,《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小王子》……妈妈手捧的故事书换了一本又一本,我们也跟随它们一天天长大,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现在,有了听故事的APP,很多电台...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