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成都新闻 > 正文

脸上油光光 身上“籽籽”痒 没胃口没精神 天气越来越热 湿气越来越重来来来请打开这本“除湿吃典”

来源:成都商报 2016-07-03 17:16   https://www.yybnet.net/

瞧这一家子

女主:这一过端午啊,成都气温飙升,空气潮湿,桑拿天频频光顾,人觉得疲倦乏力,口干舌燥,胃口全无,这是怎么回事?

男主:这段时间办公室空调从早开到晚,整得我喷嚏不断,眼泪长流,鼻子堵得哟,过敏性鼻炎又犯了,身上的红疙瘩也一茬接一茬地茁壮生长。

女主妈妈:最近我这湿疹也厉害,痒啊,还好端午买了菖蒲陈艾,老办法——熬点陈艾菖蒲来洗一下,再擦点芦荟。

其实上面这一家三口讲的这些症状都是“湿邪”惹的祸。湿,对于四川人并不陌生,四川盆地,尤其是成都平原,地处盆底,湿尤其严重。

湿气年年有,今年特别重。作为资深四川人,你最近是不是经常都在唠叨或者听到周围的人在抱怨:“我身体里头湿太重了”“这两天浑身长湿毒籽籽”“夏天多喝点荷叶稀饭,清暑热除湿气”。

“湿”到底是什么?它会引起身体哪些不适?怎样才能远离暑湿,过个清爽的夏天?今天我们特意请到了成都高新秉正堂中医门诊部的江澜医生给大家科普科普这方面的知识。

什么是“湿”?

湿字从水旁,一定与水相关。

对人体而言,水不外乎体内的水和体外的水,所以湿邪也分内湿和外湿。

内湿的产生与人体五脏中的“脾”相关,“脾”是代谢身体水液的重要内脏之一,我们从饮食中摄入的水分,一部分变成身体需要的水液,一部分变成体内废物的载体,比如汗液、尿液。如果脾在水液代谢这个过程中玩忽职守,程序乱了,节奏毁了,水就变成邪了——湿邪,为非作歹。且是人体内在的脾功能失调所致,因此称内湿。

那外湿呢?当然是人体以外的湿,比如求浪漫雨中漫步的,河坝头打水上麻将的,和水亲密接触的同时,湿邪也随之入侵。在潮湿环境中生活工作的人群也容易受外湿。因此脾胃功能紊乱,贪凉饮冷,起居环境潮湿,这湿邪就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湿气重”有哪些表现?

说到湿邪的表现,那还真不少,通杀内外妇儿各科。

湿邪导致的症状通常有几个特点:脏兮兮,湿漉漉,懒洋洋,黏糊糊。

何解?

脏兮兮。用中医专业术语讲就是“秽浊”,常见表现有面部油光,眼屎多,口气重,妇女白带臭秽不清;

湿漉漉。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湿邪导致的皮肤方面的问题,常见的有湿疹、湿疮,溃破后多有黏液或脓液;

懒洋洋。湿邪一旦缠上你,它会使你周身乏力,头脑晕沉,甩不开膀子迈不开腿,站着想坐着,坐着想躺着,这就是所谓的“湿邪重着”。咱们医圣张仲景形容湿邪导致的腰腹沉重很有意思:“腹重如带五千钱”,五千个铜钱拴在腰间,那是怎么一种无法承受的重,自己体会吧!

黏糊糊。一是表现在体内排泄物、分泌物通常粘滞不爽,比如大便稀溏夹黏液,鼻涕粘浊,小便不通畅等等,二是形容这湿邪导致的症状是反反复复,缠缠绵绵,黏劲儿十足。曾经有人形容湿邪的黏糊劲做了个比喻——“如油入面”。什么情况?说这个湿邪要是找上你了,它和你就很难再分开了,赖上你就不放了,好比一碗菜油倒进一盆面粉里,还分得开吗?!

湿邪致病能力很强,还经常和热邪、寒邪、风邪形成联盟,就是大家常说到的湿热、寒湿、风湿,许多常见病比如荨麻疹、湿疹、带状疱疹、各类阴道炎、盆腔炎、风湿免疫类疾病如风湿、类风湿、过敏性鼻炎、过敏性腹泻、急慢性胃肠炎等等大多与湿邪相关。

如何除湿?

湿邪既然会对身体造成如此伤害,势必不能让其为所欲为。除湿的路有两条:其一,让其从汗孔随汗排出体外;其二,从大小便排出。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湿邪的症状不少,有消化系统的问题,有妇科的问题,有内分泌的问题,还有免疫的问题,那驱赶湿邪究竟该选哪条路,怎么个驱赶方法呢?通常的方法有:芳香化湿、辛温燥湿、淡渗利湿。

端午刚过,这个古老节日的传统除了赛龙舟、包粽子,端午当天采摘回来的菖蒲艾叶也是家家户户对这个古老节日的纪念。一些人家还会制作香囊,将一些气味芳香的中药连同对健康的祈求一同放进五色的锦缎中缝制。菖蒲、艾叶、丁香、藿香、白芷等气味芳香的药物都具有化湿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这些富含挥发油的草药大多具有抗菌消炎、抗过敏的作用。端午过后,正式进入炎炎夏日,暑湿日盛,各类感染性疾病多发,智慧的古人们就利用这些芳香四溢的草药来对抗自然的考验。比如端午买的菖蒲艾叶,可与黄柏、苦参一同煎汤外敷外洗,能明显缓解湿邪导致的皮肤瘙痒。

中成药中的藿香正气液、十滴水皆是暑天化湿避秽的急先锋,尤其对暑湿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效果很好,可常备家中。

说到辛温燥湿,作为四川人是最有体会的。川渝两地最有特色的饮食是什么?那绝对是火锅。千百年来,地理气候的特征影响着人们的饮食习俗,潮湿多雨的气候需要一日三餐中具有驱寒燥湿作用的食材,火锅的发明绝对是药食同源的最好诠释,花椒、三奈、草果、茴香、桂皮、丁香皆是中药中辛温燥湿的常用药物。膳食中加入如此多的辛温燥湿药,目的只为一个——祛湿。

老百姓大多知道暑天来了,熬点绿豆粥、荷叶粥,多吃瓜类多喝水。夏天多喝粥,多饮水,一来可以及时补水;另一个原因,熬粥的配角们,例如薏仁、绿豆、荷叶大多具有利尿的作用,这就是除湿的第三个方法——淡渗利湿,通过小便把湿邪排出体内。

祛湿不仅是眼前的熬粥喝汤,还有长此以往的生活习惯。贪凉饮冷、居处环境潮湿最易损伤体内阳气,阳虚则水湿内生,所以暑天长期呆在空调房里的,平日里喜欢冷饮冷食的,大冷天露胳膊露腿的,洗完澡洗完头不擦干身体和头发的,湿邪不找你找谁?要想免受其害,改改生活起居的习惯咯!

江医生私家“除湿吃典”

当然,民以食为天,饮食的合理选择也能有效地预防暑湿,改善症状。推荐几种常见的药食同源的祛湿中药——薏仁、山药、茯苓、扁豆(注,此“扁豆”是指中药材里专用的“白扁豆”,是晒干了的“米米”,而非菜市场上卖的扁豆荚),可以说是祛除湿邪的四大当家花旦。此外,芡实、赤小豆、马齿苋等都是祛湿的良药。这些中药非常安全,作用温和,口味无异,可以在日常膳食中加入烹调。

蔬菜中绿叶蔬菜、冬瓜、南瓜、黄瓜等瓜类也具有清热除湿或利尿的作用。

下面介绍几个简单的祛湿食疗小方:

薏仁红豆汤:薏仁、红豆适量,加适量清水浸泡20分钟,熬煮60分钟,焖半小时。

薏仁冬瓜排骨汤:排骨焯水后,与适量薏仁一同炖煮至八分熟后加入带皮冬瓜,冬瓜熟后即可食用。一定记得冬瓜要带皮哟,利湿效果更佳。

土茯苓陈皮茶:土茯苓与陈皮按3:1的比例加水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汤当茶饮。

土茯苓是两广地区民间常用的祛湿品,不仅能祛湿还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体内湿毒较甚,皮肤易生湿疹湿疮的人群很适合。

成都高新秉正堂中医门诊部医生江澜

新闻推荐

创新务实理性开朗年星期一农历丙申年六月初一今日

创新务实理性开朗2016年7月4日星期一农历丙申年六月初一今日市区多云22℃~31℃偏南风1~3级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3成都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成都商报社出版第7707期总编辑陈海泉值班编委蒋泉洪商报电...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1970-01-01 08:00
评论:( 脸上油光光 身上“籽籽”痒 没胃口没精神 天气越来越热 湿气越来越重来来来请打开这本“除湿吃典”)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