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
新书展示
中国公证协会会长丁露
四川省司法厅副厅长史红平
四川省成都市律政公证处主任李勇本报记者兰楠
埋首十年耕耘,静待六月花开。入夏,一场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这本新书名叫《公证价值与实务研究》,是四川省成都市律政公证处在《公证法》施行十周年之际编写的一本既进行理论研究、又具有实务应用性的公证法学书籍。
中国公证协会会长丁露,法律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黄闽,四川省司法厅副厅长史红平,北京市司法局副局长马捷,四川省公证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四川省成都市律政公证处主任李勇,北京市公证协会会长、北京市长安公证处主任周志扬,西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冯永泰出席了新书发布会。而他们的参与让新书发布会更大程度上变成了一个广泛而热烈的聚会,成为了文化的汇集,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
据介绍,《公证价值与实务研究》一书是一本基础理论和法学实践相结合的书籍,全书以“深入探讨公证前沿理论、精心挑选公证文书范本、分类分析公证典型案例、具体指导公证操作细节”为主要内容,旨在以公证价值为突破口,以公证的理性思辨、经典案例评析诠释公证价值所在,又以解读公证价值、促进公证实务的创新和发展为目的。
作为该书主编,李勇表示:“本书的编发是意欲激发公证人的思想博弈,搭建起法律职业共同体交流的平台。本书之所以命名为《公证价值与实务研究》,其原因也在于跳出公证看公证,在依法治国大背景下,在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视野和维度下挖掘出公证在这个群体中的独有价值,让我们公证人尤其是青年公证人更能坚定对公证行业发展的信心。”
此外,在新书发布会现场还举办了“公证荣耀十年回瞰”沙龙。多位参会嘉宾对“有困难找公证”“神秘的公证员”“‘互联网+’时代的公证”“公证来到您身边”等公证热点话题进行现场交流。会后,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希望以这次新书发布为契机,开展对外宣传与对内交流,探讨公证发展,推动多方交流合作,进一步推进公证体制改革,提升行业影响力,树立公证新形象,并且为公证理论纵深发展绘制新蓝图。
关注公证价值 关注公证员队伍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把公证制度纳入到了法律服务的框架当中,给了我们一个机遇,但是从公证制度来讲,无论是制度本身、或是工作本身都还面临一个不断完善体制机制的过程。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很希望向社会各界借力,请社会各界助力。
我们尤其希望两个方面的支持,一方面是在理论研究上,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给公证做更多理论上的宣传,能够有更多的专家、学者来支撑我们,来进行更好的专业的联手。所以我们希望向出版社借力,向社会的学者、院校去借力。
另一方面就是宣传支持。在宣传的过程当中,我们要关注到这个制度的内涵、价值和作用,更要关注到我们不大的公证员的队伍。到现在公证员是12000多人,加上助理等从业人员,公证这支队伍全国3万多人,全国是3001家公证处。他们每一天的工作都是在诠释这个制度的价值,为民众服务。一些优秀公证员的光荣事迹、无私的精神,和公证这个制度融合在一起,我们十分需要一个宣传的通道和宣传的载体。所以今天的这个发布会应当说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我希望从这个开端走下去,能够走得更深远一些,能够走得更宽广一些,把我们公证实践与公证理论结合得更好!
拓宽服务领域 满足群众多样需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对公证行业未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启发和指引,如何把握时代的契机,破解发展的瓶颈,促进公证行业健康、科学发展,是每一位公证人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也是我们回瞰公证法十年进程时必须着力探讨的问题。
对此,我有三点感受。首次,是更新理念、服务为本,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公证需求,是构建优质、高效、快捷公证法律服务体系的基本前提。
其次,是开放共享,实现多赢。长期以来,公证在公众视野中的总体形象和位置相对较为模糊,要让公证深入人心,走进寻常百姓家,除了加强宣传还应当坚持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开展与相关部门及社会团队的沟通交流,进一步提高公证行业在法律职业共同体当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最后,是强化理念、改革创新。加强理论研究才能不断促进公证行业内涵式发展,用理论指导实践,努力改革创新,才能不断满足社会对公证服务的外延式需求。致力于通过自身的发展与提升,努力为公众提供优质化、定制化、专业化的公证法律服务,要把改革与创新作为孜孜不倦的追求,只有坚持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创新思维模式为导向,不断改进和创造新的方法途径,才能真正实现服务领域、服务模式的创新,才能让公证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加强互动交流 发挥公证价值
2015年中央决定将司法考试制度调整为国家统一的法律职业资格制度,这次改革最显著的变化在于将原有的司法职业者扩展到了法律职业者,除原有的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外,还包括了法律顾问、仲裁员以及政府部门中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行政服役、行政裁决的人员以及立法工作者、法学教授。法律职业共同体扩充以后,我们公证行业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新常态。
在法律职业共同体视野下,加强公证行业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提高公证员助理的准入机制。公证法规定了公证员的任职条件,却并未对公证员助理的准入机制作出规定,公证员助理不仅承担了大量的、直接的公证的辅助事务,而且是未来公证员的后备军。提高公证员助理准入资格,不仅有利于直接把好公证案件的受理关、提高公证质量,而且对间接提高公证员素质也具有长远意义。
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公证员的培训机制。以律政公证处为例,近几年为了提高公证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先后邀请了中国政法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华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就法学、心理学、历史学、管理学、金融学进行了年度化和制度化的培训授课,并组织了结业考试,取得了良好效果。“十三五”期间,法律职业共同体成功进一步扩大,为了更好与共同体成员在同一个平台上交流对话,对公证员的综合素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加强培训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同时,我们要正确认识公证在法律职业共同体当中的独特价值。以社区领域为例,公证搭建了居民自治与政府监管的桥梁,也起到了预防纠纷的作用。而在诉讼领域,近年来保全证据公证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对于预防纠纷,减轻法院的负担,节约司法资源,维护社会诚信都具有积极意义。
最后,我有一点建议,希望能进一步畅通公证与其他法律职业的转化通道。因为执业多年的资深公证员不仅通过了国家的司法考试,而且通晓法律,具有丰富的法律执业经验和办案技巧。从公证员中直接选拔其他的法律从业人员,将为法律人才提供更多职业转化机会,节约培养成本,使整个法律职业共同体成员更加职业化和精英化。
新闻推荐
铁拳行动追回价值 8000 万赃物成都警方昨日集中发还部分赃物赃款
本报讯(市公宣记者陈博)昨(13)日上午,位于成都市春熙路的银石广场热闹非凡,成都市公安局在这里举行2016“平安成都·夏季铁拳行动”防范打击“盗抢骗”违法犯罪集中宣传暨赃物发还仪式。记者从现场...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