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蜀连
印象中的画家刘敏健内心丰富。
他的丰富不仅仅呈现在他精彩纷呈的绘画作品里,还体现在他表征与内在融合而散发的气质中。刘敏健是我至今所采访的画家里最喜欢体育运动之人。据他介绍,自己曾代表四川省参加过全国“元老杯”足球比赛。因而,敏健先生浑身上下散发出因热爱足球、网球、乒乓球、围棋、斯洛克台球等等运动长期锻炼后的敏捷清朗、雄姿英发,与他凭手中一支秃笔,挥毫书画的安静与禅定,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人文气象。这种存在的虚实变换,在他身上自然融化成另外一种艺术语境:落花犹在绿荫,晚春马踏青苔。这是他灵魂深处完全自在散发与幽然潜意识交融而出的独特呈现。
画家刘敏健喜麻衣布鞋,宽袍着身,光头宽额,目光温和,情感充沛,耿直豪放。他是一个崇尚灵魂自由的人。他的书画作品,或朦胧淡雅、或皴染点墨、或空灵简约、或枯湿浓淡,可谓天马行空、清趣自由,无拘无束,犹如他在足球场上的狂野飞奔,一旦释放,就如一匹脱缰野马,肆意驰骋。他的身上,明显张扬着南方男人的细腻婉转,也潜伏着北方男人的耿直豪放。这样的南北方性格糅合而具有的独特性格,潜移默化在他的中国书画作品上,呈现出丰盛飞花、时空蹊径、深沉宁静、轻盈质朴的气韵来。
敏健先生作画,喜用中锋切入,破锋突兀,裹锋翻卷,侧锋险落,墨韵在峰回路转中跌宕起伏,使画面充满着笔墨的张力而呈现出一种舒淡、通透、清拙、空灵的意境,具有“清雅空寂”之韵味。他的绘画作品融合了南北方画派气象,师古法而不拘泥于古,师造化而独有自我,大胆泼墨而细腻收拾,使画面具有“拙、清、简、劲”之特点。由于长期习书,功力深厚,因而敏健作画,皆以书入画,笔墨酣畅,老辣练达。其写意花鸟、山水翠竹、劲松白鹭、梅出苦尘、砚台老墙,皆玄淡而入,渗透出清雅横溢的意趣,充盈着诗意的气韵,荡漾着音乐之韵律。
人们常说,画者,先形似再神似最后意蕴。而一幅中国画,更是讲究“气”与“韵”,因而,画家只有在作品的意蕴中凸显出所要传递的独特、真实、情感的诉求,才能成就最高的艺术境界。敏健先生谈到创作时,坦率呈现自己的观点:“画家笔下的每一幅画,其实是每一个观者赋予这幅画的各种意义与解读,至少,我在绘画时,就没有多想今天这幅作品具体要抒发什么主题,或者思考今天这幅画必须要具有什么意义,我的作品,就是提笔落墨时心灵深处的笔走龙蛇,就是心灵深处的漫游与释放,就是毛笔碰触宣纸而满身充盈的快感,其实,一幅画所有的解读与意义都是观者赋予的,于一个画家而言,就是那一刻灵魂深处的本真释放。”
敏健先生情趣十分丰富热爱生活。其实,很多时候,岁月留给大多数人的是无言的欢喜、无尽的遗憾、无语的错过。而岁月,又会同时赋予每一个内心丰富、情感细腻的艺术家对生活点滴的观察、花开花落的激情、四季轮回的坚持、星月陪伴的书写、艺术底蕴的积淀。这些丰沛的感知与觉悟体现在画家敏健先生身上,以及他的作品中,既有理性的弥远弥近,又有感性的若即若离;既是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也是杨花柳絮,漫天飞舞;更是秋色烟连波,斜阳天接水,是解构画家本人独特的气质秉性与对绘画语境中生命本真的境界叩问。
敏健1965年出生于成都。其父亲在化工局工作,母亲在交通局工作。据敏健回忆,自五六岁开始,自己就在父亲的逼迫下每天定时定量练习书法。原因很简单,具有远见卓识的父亲希望自己的儿子从小就开始学习各种技能,尽量具有多种本事,如果将来有一天必须下乡到农村,才能凭自己的真本事返回城市。父亲在特定年代的苦心想法,对敏健恰好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因而,自幼年开始,聪颖的敏健就是学校的文体积极分子。16岁,热爱书法艺术的敏健拜门绍宗先生学习书法。1983年,拜著名画家沈作常先生为师学习书法。1994年,拜著名花鸟画家秦天柱先生为师。1995年,进入四川省诗书画院国画高研班进修。2011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张立辰先生高研班进修。几十年来,敏健在不断的艺术探索中,最终沿着自我精神自然释放的途径,向着艺术深处走去。
刘敏健善行草,研花鸟,行山水。几十年来,无论风霜雪雨,还是蝉鸣鸟叫,无论秋风扫落叶,还是酷暑艳阳高照,他坚持临帖、习书、作画,从未停止对书画艺术的探索。一点一滴的熏陶与积淀,赋予他如今行云流水般的笔墨与功力,更赋予他用行为艺术来解读自己艺术人生的特立独行。他的生活既简单安静,又生机勃勃,既入世平常,又精彩纷呈。他将艺术与生活融为一体,把自己的日常生活过得丰富、安静而有味道。颇有现代人所崇尚的“诗意的生活”与精神层面所需要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之意境。
读敏健之画,你会惊讶于他笔墨的凝练与构图的简美。他的书画作品《夏趣》笔墨娴熟、简洁:画面空灵,意趣盎然。他用酞青蓝加墨汁调成普蓝,再用花青色来点缀,于是,素淡雅致、柔韧稳健的笔墨下,那一棵亭亭玉立的野草,透着淡蓝色的清丽凌风而娉婷。画面左下方,有一枚巨大的树叶,墨色的干湿枯淡,就在树叶上那一个细笔勾勒出的轮廓清晰、须触细长的花背昆虫的动态中,一静一动,凸显出整幅作品空灵的禅意。其国画扇面作品《清趣》:画面上一方砚台,一只蜻蜓。砚台浓墨,蜻蜓细笔,整幅作品透出无尽的素净与通透。作品《夏趣三》:一截苍劲的竹竿,几片翠叶,竹竿上一只爬行的昆虫,画面简洁干净。尤其是那一截竹竿,墨色老辣、落墨成趣、双钩着色、深墨为面,这幅扇面作品完全彰显出画家刘敏健先生“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的笔黑意境。作品《枝头》:画面两棵竹,一粗一纤细,一只翠鸟栖息在另外一枝头上。引人注目的依然是那两棵翠竹,渗透出“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以及“秋风何自寻,寻入竹梧里”的雅趣。敏健先生善用水墨,墨韵氤氲,笔力老辣,其作品《细雨》《荷畅》《唯我独尊》《鹤寿》等等皆是水墨佳品。因擅长书法,多年来,他将自己的书法艺术与绘画艺术融为一体,采用大面积的书法行草布局,与画面中的一片荷叶、一只白鹤、一棵兰草等交相辉映,从而形成具有画家本人独特视觉的书画作品。比如作品《悟》《禅》《心香》《私语》等等,巧妙地运用了自己功力十足的书法艺术,行草若行云流水、张力大开、激情四溢,绘画却含蓄典雅、笔简墨淡,欲说还休,作品皆最后“收拾”得当,有着中国书画的“中和之美”。
艺术家必须富有想象力,追求艺术上的自我表现,不断在创作上创新。敏健先生对绘画的探索,体现在他多年来对绘画的突破与探索上。绘画《同源》系列作品就显示出他在将绘画物象具象化之后,意象的表达诉求。从《同源》系列国画作品中,我们可以读到画家本人在解构绘画语序上的突破与跳跃。画家在满构图的墨韵渲染下,隐约可见篆字行草隶书嵌入那些如残砖的老墙里。偶尔,如断墙一隅的墙洞里,会忽然闪现出一丛翠竹,或者一枝金黄色的银杏,或者几朵莲蓬,或者一枝残梅,观者完全可以发挥自己无限的想象力与漫无边际的幻想。《同源》系列作品在如古代汉砖般沧桑繁馥的残垣断壁里,有着更多的深邃思考。或许这正是画家若有若无中的思想迸发,不刻意,却深沉。
敏健先生在绘画的空间观念、笔墨、气象上,重叠撞击出自己独有的水墨作品,在花鸟绘画上有着自己独立的个人符号。其实,在艺术上,灵感不是成功之母,成功之母是坚韧不拔的毅力。艺术创作需要充分的时间,在“时间就是金钱”的口号下,是产生不了伟大艺术的。或许,坚持才是一个画家最难能可贵的品德。多才多艺的刘敏健擅长“墨刻”。每年他会抽出一些时间去宜兴,静静地在一把把紫砂壶上,以刀为笔,墨刻千壶。墨刻很难,因紫砂烧制前柔软而娇气,因而画家必须下笔“稳准狠”,干脆利落的敏健果断发挥擅长书法的天赋,在紫砂墨刻上堪称一把好手。 敏健喜印章,自己也善刻印章。他的闲章“不华” “言不尽意”“怀玉”“野草幽花各自香”等等,无不散发出画家本人所追求的思想境界。画家敏健以生命的激情与素朴真诚的视觉表述,在挥毫淋漓、春云浮空、随所变态中,溪水冲涧、黛淡秋山。
画家简介
刘敏健,号一璞书屋主人。一九六五年生于成都。现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网美术馆馆长、四川省政协书画院花鸟专委会委员、四川省艺术品鉴赏研究会副会长。
新闻推荐
本报讯3月27日是第二十二个“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省防灾减灾教育馆的8位展教员走进成都市太平小学,在明媚的春光里搭起了“移动课堂”,与小学生们一起认识灾害风险,掌握防灾技能。活动现场,在讲...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