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局负责人近日在成都透露,国家相关部门提出以“透明地壳、解剖地震、韧性城乡、智慧服务”四项科学计划为重点,动员优势力量,实施科技攻关,带动实施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
11日在成都召开的九三学社第十三次科学座谈会以“防震减灾对策”为主题,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在会上透露,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地震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今年提出大力实施地震科技创新工程,中国地震局和自然科学基金委签署了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协议,5年内每年提供3千万元支持地震科学研究。
地震科技创新工程以“透明地壳、解剖地震、韧性城乡、智慧服务”4项地震科学计划为重点。“透明地壳”计划希望用10年努力,完成重点地区地下结构、构造、和地球物理场变化的观测和探索,对地壳的认识更清晰透明。
“解剖地震”计划,将开展对我国典型地震的解剖研究,对地震孕育发生规律的认识将逐步深入。通过“韧性城乡”计划,让我国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工程韧性抗震、社会韧性支撑等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率先建成一批示范性韧性城镇。
“智慧服务”计划将实现地震信息化、现代化,为政府、社会和公众提供全方位智慧化地震科技服务。
郑国光表示,中国地震局将坚持“创新是引领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不动摇,不断激发地震科技创新活力,努力实现科学技术新突破。
(本文原题为《四项计划带动实施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
新闻推荐
今后5年里,北京要建设的50万套租赁住房,它的土地储备将主要通过集体建设用地来安排。不只在北京,日前,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还确定了上海、广州、成都等13个城市,开展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