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成都媒体报道,从明年一季度起,成都市民买书、看电影,有望获得积分返还用于再消费了!
《成都市开展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方案(2017—2020年)》日前印发。《方案》明确,成都常住居民到试点文化场所进行文化消费时,将以“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用“先消费、后补贴”的方式开展消费补贴。图书、电影、演艺、文博景区四种消费业态将率先试点。
这一举措是成都市文化惠民,全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实际行动。给市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文化建设在满足群众需求中日益繁荣,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不断增长。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21世纪的今天,市场竞争激烈,公众文化诉求呈多元态势,文化消费已成为人们唯一的消解方式,将人们从精神紧张与焦虑中解放出来,通过文化消费作出有效的、合理的自我调适。因此,我们将文化消费看作是一个都市精神的实践原则,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结构、特殊的经济秩序,它们共同构建了都市精神发展的新指向。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满足各个社会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已成为时代的课题。应该看到,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物质生活质量的逐步改善,城乡居民越来越重视文化生活,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消费逐年增长,文化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整体上呈现提高趋势。
“先消费、后补贴”的方式开展消费补贴,参与文化消费积分补贴项目的消费者,活动期间在试点企业和项目消费后,均可按消费金额的15%至20%获得积分返还至其“积分通APP”账户内。通过惠民文化消费活动的开展,抓住群众需求的“牛鼻子”,将文化消费培育为新的消费增长点,这是政府努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充分彰现了政府足够的魄力,反映了政府重视民生、服务民众,亲民爱民的惠民政策。成都支持鼓励市民文化消费,这是政府花钱买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惠民是党和政府近几年亲民政策、爱民政策的体现,也是“执政为民”理念在文化上的具体反映。
我国的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多种多样,但怎么去确保消费者切实享受到这些资源,自动自发地去消费这些产品和服务,是个问题。“先消费、后补贴”,这是成都市开展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的有效举措,对于进一步巩固文化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支柱地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都是大有裨益的,也是一项实实在在文化惠民的政策兜底保障,值得点赞叫好!
新闻推荐
“从殷商一大堆甲骨文里,找到了‘蜀\’。东汉的许慎说它是蚕,一个奇怪的造型,额头上,横放了一条加长的眼眶……”近日,著名诗人、《青年作家》主编、成都市作协主席梁平的最新诗集《家谱》出版,这本诗...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