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生命的树/在此岸枯萎;灵魂/便要展开/她的翅膀/飞向彼岸……”这首短短的小诗,充满了一个人对生命与希望的热爱。这首小诗的作者,便是一位身体有残疾的草根诗人,他叫杨嘉利。
今年9月底,杨嘉利带着他的第一部诗集《彼岸花》来到成都,在言几又书店举办了一场分享会。
今年47岁的杨嘉利并非生来残疾,他半岁时因高烧严重损伤小脑神经,落下了终生残疾。但在其后的人生里,他却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奋发自强,走上了创作之路。
据杨嘉利回忆,早在大家还靠纸笔写作的年代,双手不灵活的自己写字极其吃力,别人用几秒钟写一个字,他却要花上好几分钟。后来,有了电脑,但敲击键盘对他来说依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创作,18岁在《晨报》发表处女诗作《回顾》,23岁就出版了人生第一本诗集《青春雨季》,并获得成都市政府设立的最高文学奖“金芙蓉文学奖”。
尽管行动不便,生活中的杨嘉利却会像媒体记者一样外出采访,书写普通人坚强面对人生的励志故事,写好之后向报社投稿。成都商报大周末也曾发表过不止一篇他采写的特稿。
有了智能手机后,杨嘉利很快学会了用手机里的输入法创作。《彼岸花》便是他用手机作为工具创作的第一部作品,共收录短诗330首,分为“梦的花语”、“爱的独步”、“生的低吟”和“彼岸之花”四辑。在杨嘉利看来,诗集中的每首诗,都是他心灵上的一次绽放。
“他的《彼岸花》,是对自己前世今生的叩问,对当下与未来的思考,既可完整成书,又可片段传播。他的故事,让我们感悟,茫茫人世,最珍贵的是向往崇高的人格,追寻生命的厚度。”对于杨嘉利的诗,《星星》诗刊原编辑部主任、原四川省作协创研室主任孙建军如此评价。(记者 张世豪)
新闻推荐
欧兰·切萨里和他的透明小提琴。华西都市报讯(记者杨帆)11月11日晚7点,“东湖之夜·意大利小提琴音乐会”将在成都锦江区东湖域上和美艺术馆奏响。此次活动由域上和美集团、意大利驻重庆总领事...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