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病逝 萧灼基
当年萧灼基与张其佐的“蓉城争论”。
(本报报道版面图片)
14日晚,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北大经济学院教授萧灼基因病逝世,享年84岁。萧灼基在宏观经济、经济体制改革、证券市场方面的研究卓有成效,在经济学界被誉为泰斗式人物。
经济学家、成都大学原副校长张其佐与萧老有着30多年深交。张其佐说,萧老身上有很多老一代经济学家的优秀品质,值得大家学习。“他最不喜欢别人恭维他,虽为著名经济学家却十分谦虚,喜欢年轻一代对他发起挑战,越是争论,他就越高兴。”
人物名片 萧灼基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治经济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界》杂志社社长兼总编。
萧灼基在经济理论界和金融证券界,有很高的知名度,是享誉国内外的著名经济学家。改革开放以来,他撰写了著作12部,论文300多篇,主编专著20多部,约1500万字;参加了多个高层国际和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在经济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改革、产权制度、金融证券、涉外经济等研究领域,发表了一系列创新观点,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
“萧股市”良言 至今被股民奉为“金言玉句”
萧灼基在宏观经济、经济体制改革、证券市场方面的研究卓有成效,事实上,他还有另一个名字,叫“萧股市”。他经常提醒股民“股市有波动,投资有风险,选股要谨慎,持股要耐心”。如今这句话仍被奉为股市的“金言玉句”。
作为最早研究股份制经济和证券市场的专家和理论先锋,他主编的500余万字的《中国证券全书》是迄今为止有关证券市场最全面系统的工具书。同时,他长期研究宏观经济,对经济的发展形势把握较准确,对中国证券市场也颇有研究,被誉为“燕园里的中国经济预测家”。1992年国务院批准萧灼基教授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8年,他获得“改革开放30周年60位经济人物奖”,2010年获得“中国证券市场20周年最具影响力人物奖”。
即便在身体康复的过程中,萧灼基也时刻关注国家的发展、关注北京大学和经济学院的发展,依然倾注全部精力,进行相关的研究。他提出了对我国外汇储备制度的建议,特别是完成了《马克思传》、《恩格斯传》的撰写、修改、出版工作,成为我国同时为马克思、恩格斯写传记的第一人。
他的奉献
“我累了,课题没完成有点放心不下”
11月15日下午,萧灼基病逝后的第二天,远在外地的张其佐就接到了参加追悼会的通知。“听到他走了的消息,我一直很悲痛。”在电话里,张其佐声音有些嘶哑。在萧老生病的这些年里,张其佐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他北京的家中看望萧老。“萧老这一辈子都奉献给了学术研究,卧病在床了仍惦记着未完成的课题。”张其佐记得,有一天,他突然接到萧老的电话,让他到家里来一趟。“那时候老师身体已经不好了,说话声音很小,有些吃力了。”
张其佐回忆,当时萧老对他说:“我累了,可是我还有很多课题没有完成,我有点放心不下。”多年来,萧老还不忘对学界期待,时常叮咛“搞经济学一定要不断创新,要用开放的姿态不断与国外先进的思想进行碰撞,这样才能产生更多的学术火花,推动国家的发展。”
他的性格
“我讨厌恭维,我喜欢别人跟我争论”
在张其佐看来,萧灼基与其博土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西南财经大学名誉校长刘诗白教授,他们是学术界最好的朋友,有深厚的友谊。同时,与我们年轻一代学者也亦师亦友。从2002年-2005年,萧灼基连续多年参加华西都市报主办的“四川十大财经风云人物”评选活动,并且担任专家评审评委。那时已久负盛名的萧灼基,在股市、人民币升值等方面,有不少著名论断。
当时30多岁的张其佐“初生牛犊不怕虎”,对萧灼基的一些观点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两人在蜀中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张其佐说,当时有种挑战权威的感觉,但是萧老不但没生气,反倒鼓励年青一代反驳他的观点。“我讨厌恭维,我喜欢别人跟我争论。”萧灼基的这句话,让张其佐一下子打消了疑虑。
“如果没有争论,这个国家就不会有进步,没有进步就不会有希望。”张其佐说,萧老心胸很宽广,经常邀请年青经济学家对他的学术观点提出不一样的看法,“现在看来,这种精神实在太难得了。”
他的幽默
“如果你不超越我,就说明我不够著名”
一次次争论中,张其佐的许多观点论断越来越得到萧灼基的赞赏。在2003年前后,张其佐提出的生物产业革命理论引起了各界讨论。萧灼基对这个经常与其争论的“面红耳赤”的后生青年越发看重。2003年夏天,张其佐考虑继续博士后深造。没想到萧灼基得知消息后,竟然主动提出要作他的推荐人。在当时,能得到刘国光、萧灼基这样的著名经济学家推荐,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张其佐说,自己简直都不敢相信。
“为什么要推荐我?您这么有名,不怕我有负您的期待吗?”张其佐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得到萧老这样的回答:“我推荐你,你就要超越我,如果你不超越我,就说明我不够著名。”张其佐说,这句话听起来像个幽默的玩笑,却给了自己莫大的鼓励,“现在我虽然在学术上有一些进步,这也是受灼基老师学术涵养和学品人品的影响分不开的,他的鼓舞让我终身受益。”
这一点,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孙祁祥也感同身受。在她的印象里,萧老师是那种特别开明的老师。“我的导师萧灼基教授,无疑是我学术成长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人,是他点燃了我在学术领域深造的激情,引领我登上了更高的学术舞台。”孙祁祥称。
他的追求
一生执着热爱教育和研究
人生座右铭:读书教书写书
2012年4月9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网站上刊发了一篇题为《萧灼基:一生从教情未了》的文章。文中,萧灼基称,“我1959年研究生毕业,来到北大经济系(经济学院)工作,至今已经50多年。现在虽然退休在家,我还时刻关心北大的发展,关注经济学院的进步。回首往事,历历在目,终生难忘。我时常提醒自己,老师对年轻人的态度会影响年轻人一辈子。我认为,教师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而且是用自己的品格、精神去教化学生和塑造学生的心灵。回首50年来的教学生涯,感慨万千。我一生执着热爱教育事业和理论研究,却意犹未尽,对师长、对学生亦是情缘未了。我这辈子总结起来就是“三书主义”:读书、教书、写书是我的人生经历,也是我的座右铭。如果再有选择职业的机会,我还要做一名人民教师,我还是“三书主义”。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李秀江白兰见习记者熊英英
新闻推荐
看看哪些牙科福利与你有关为落实便民、惠民措施,改善市民口腔健康状况,帮助更多缺牙人恢复牙齿健康,成都口腔五大医疗惠民政策造福蓉城市民。即日起可拨打口腔惠民专线028-96111了解详情,报名享...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