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晖
周末的下午,受长住青城山的袁庭栋老师委托,我来到小通巷探访曾孝谷住过的地方。现在的城市日新月异,对于名人旧居的寻找,我其实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从长顺街往西走,首先进入栅子街。栅子街是清代满城里的一条胡同,因胡同中建有一座里仁坊,原名里仁胡同。栅子就是四川话说的木质栅栏门,老成都的每条街都有栅子,夜晚关闭,清晨打开,以保平安。栅子街的西头有一个急弯,过去有三一书店和一棵高大的皂角树,拐过去,就是小通巷了。
小通巷,清代叫仁风胡同,民国初年改名为小通巷。我国现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曾孝谷曾在此街“梦明湖馆”长期居住。曾孝谷留学日本期间与李叔同、欧阳予倩等在东京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创作了中国第一部话剧《黑奴吁天录》,被公认为是中国话剧诞生的标志。他还是我国第一个攻读西洋画的研究生。1915年在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教授绘画,是成都最早教授西洋美术的教师,也是成都第一个油画家。民国初年在成都创办的“春柳剧社”,是成都第一,也是全国最早的话剧团体之一,为成都戏剧的改良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以后,他曾经担任过通俗教育馆的第二任馆长,做了大量的文化普及工作。
现在,小通巷被文艺青年们称为成都最淡雅的街道,普普通通的街道建筑与充满小资情调的咖啡馆、小酒馆和茶馆混搭,的确有几分味道,似夏夜的金银花,秋日的桂树,有时进时退、似有似无的气息。前行几步,一位中年妇女正打开4号院铁门,我随口问了一句“请问曾孝谷的旧居在哪里?”回答“这儿就是。”这意外的惊喜,让寻访工作进展得异常顺利。和院中工作人员闲聊,挖掘出历史的点点滴滴:过去这里是一个印刷厂,多年前关闭,清算资产处置时,一位有眼光的老板买下了这个大院子,房产出租开办青年旅社,最近准备修旧如旧重新打造。成都市规划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公告》首次公布了成都近现代27处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其中再利用8处,包括4号工厂青年旅舍。那么,4号工厂指的是什么呢?显然不是那个倒闭的印刷厂。我咨询了许多老成都,查阅许多史料,依旧不知详情。《成都城坊古迹考》介绍栅子街处有一句话:街中段北侧有一小巷,名小通巷,设有女子自治布厂,所织土布,美观结实。难道,4号工厂是指这布厂吗?希望知情人告诉我。
新闻推荐
成都诗人彭志强行游万里寻访杜甫踪迹,用洋洋五千行新诗,全新地传播和发扬着博大精深的天府文化。 成都文博文物的诗歌地图 ——评彭志强诗集《草堂物语》《秋风破》
彭志强诗集《秋风破》封面曹纪祖《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杜甫诗歌,是“诗歌之城”成都注解天府文化的重要文脉,流传千年而不朽。最近两年,成都青年诗人彭志强相继公开出版《草堂物语》(长...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