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光福
骑车顺蜀都大道去文化公园,经通惠门,便见一古色古香的牌楼。这牌楼琉璃瓦当,金碧辉煌,屋檐翘首,三道门槛下车水马龙,大有左思《蜀都赋》中描述的汉代成都味儿,望牌楼高处,上书几个大字:“琴台故径”。
记得儿时每年春天都要到文化公园去赶花会,身体不适时,便又要被父母带去青羊宫里摸铜羊,对这一带也就熟知,记忆中的文化公园门前是一段古老的城墙,墙下是尘土飞扬的菜地、茅舍和羊肠小道,大人都说这街叫西城边街。后来,这里被更名琴台路——即“琴台故径”。稍懂成都历史掌故的人都会说,这才还其本来面貌。
司马相如琴台因杜甫《琴台》一诗中的“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等名句而传世,话说那抚琴街因西汉司马相如抚琴而得名,但到上世纪40年代却发现抚琴台是前蜀皇帝王建墓。那么,司马相如抚琴又在何处呢?人们便从李膺的《益州记》中的:“市桥西二百步,得相如旧住宅”之句,考查市桥在哪里?琴台应在什么地方?已故的市博物馆《成都文物》主编刘忠贵(石湍)曾考证说,古市桥即万里桥,应在今存铁索桥一带,照此推理。《益州记》中所言“市桥西二百步”就应在今百花潭新桥门口处,即今琴台路的南端。于是,西城边街扩建后,人们根据史料记载相如故地,便在街的靠老城墙边建起不少古建筑,什么“文君酒家”“文君商店”“七宝楼”等连成古街市;从蜀都大道十二桥进去的街口处,自然修建了一座十分得体的、美观的仿汉代牌楼,上书“琴台故径”。 远望牌楼,由于高大辉煌,仿佛又是古楼牌坊,其实,这牌坊就是抚琴楼,也是今天人们可以登临上去,凭吊司马相如夫妇的地方。这的确是置琴的好地方,然而,今人却少有这样的雅兴了。
从西城边街到琴台路,这变化在历史长河中是极为渺小,极为短暂的,最后定名这条仿西汉街市为琴径,说明成都人是十分尊重历史文化的。为补充此文,前几天笔者前往游走,但见街头巷尾置有驷马铜车,抚琴之像等塑于街面,入夜华灯齐放,左思《蜀都赋》之“既丽且崇”在这条街活灵活现,那感觉简直是盛唐之夜,盛世之夜。
新闻推荐
西安外国语大学“川菜大师团”派发现场麻婆豆腐、龙抄手、钟水饺,900份川菜不到30分钟被秒光。12月27日,由成都市商务委、成都市旅游局、成都市文广新局联合成都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主办...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