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核心功能定位
金融商务中心
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区
天府文化交流与集中展示中心
双心
天府锦城中心
青羊新城中心
两轴
人民路城市中轴
蜀都大道发展轴
六廊
6条环绕全区的
复合化生态廊道
多点
4个特色片区中心:环财大金融智谷、青羊总部经济基地、军民融合航空整机产业基地、鹏瑞利商业中心
作为成都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青羊区不仅拥有跨越千年的历史传承和丰富厚重的文化积淀,更是迸发出现代都市新精彩。新年伊始,紧紧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目标,青羊区按照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部署,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落实四级规划体系,明晰了“千年蜀都、文博青羊”的总体定位。那么,青羊区将如何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为开创和谐宜居生活城市新路径贡献更多力量?成都晚报特邀青羊区委书记戴志勇和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阮晨对最新规划进行了解读。
城市空间
构建“双心两轴、六廊多点”空间格局
从空中鸟瞰,青羊区从东到西最长18.5公里,南北最长8.7公里,辖区面积约66平方公里。在青羊区委书记戴志勇看来,城市要发展,规划是引领,“市委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提出了主体功能区战略,青羊处在‘中部区域\’这个板块中,任务就是要建设和谐宜居的高品质高能级宜居生活城区。”对照国家中心城市“五中心一枢纽”的功能支撑,青羊区围绕“中部区域优化”战略,立足在金融发展、文化创新和对外交往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明晰了“千年蜀都、文博青羊”的总体定位,和“金融商务中心、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区、天府文化交流与集中展示中心”的三大核心功能定位。据介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青羊区将构建“双心两轴、六廊多点”的空间格局。
“双心”,一个是天府锦城中心:由府河-南河、饮马河-西郊河围合而成的“两江抱城”区域(“两江抱城”青羊区所占面积约三分之二),规划打造为成都城市级综合性中心。以少城国际文创硅谷集聚区、天府锦城中心金融商务服务集聚区、文殊坊文创片区为重点,融合发展金融、创意、商务、旅游等城市级核心功能。另一个是青羊新城中心:绕城高速路以西区域,打造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与新兴产业功能于一体的多元活力新城中心。通过优化提升已有的绿舟总部产业园、非遗博览园,同时按照新发展理念规划新城综合中心,共同构成青羊新城中心三大功能片区,引领和支撑青羊区西部区域发展。
“两轴”,一条是人民路城市中轴南北向贯穿天府锦城,是一条体现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交融、传统建筑与现代空间和谐共生的城市形象展示轴。另一条是蜀都大道发展轴东西向贯穿青羊区,是一条集地理轴线、产业走廊、文化脉络于一体的城市综合发展轴,串联起了全区的重要产业功能区及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中心。
“六廊”是6条环绕全区的复合化生态廊道,依托环城生态区、三环路等城市骨架道路两侧城市绿带,以及清水河-摸底河岸线资源进行打造。
“多点”是4个特色片区中心,包括环财大金融智谷、青羊总部经济基地、军民融合航空整机产业基地、鹏瑞利商业中心。
公共服务
打造38个公共服务圈 规划22所中小学
“影响宜居性的首要问题是宜居空间问题,其次就是生态环境问题。”戴志勇表示,为落实“三减三增”要求,青羊区以市民感受为导向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在全区范围认真规划了五级绿化体系:环城生态区,约13平方公里;绿道,共410公里;21处城市公园;38处小游园;87处微绿地。此外还将连通岸线绿廊,打造47公里长的滨水文化体验环线。“影响宜居性的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公共服务。”
按照“小需求不出社区、大需求不远离社区”和建设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的要求,青羊区规划了基础教育、社区医疗、养老、文化、体育、商业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本轮一共新规划了小学14所、中学8所,文体场馆9所以及38个公共服务圈。
在三环路以外区域的青羊新城,将按照基础设施、公建配套、生态设施“三个优先”的原则,大力开展基本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目前已经着手建设8所学校、3所医疗机构、2所文体设施。
在交通方面,以地铁为重点,对走线进行了优化调整,对日月大道、光华八线、绿舟立交等交通主干道和重要节点进行建设改造,今明两年将打通14条断头路。从缓解停车难问题与合理引导出行结构两个方面统筹考虑,建立以配建停车位为主、公共停车场为辅的多形式停车供给体系。一方面规划独立占地公共停车场22处,其中多数布局于二环路以内供需矛盾突出的区域。同时,基于对停车供需矛盾及建设实施性研究,对其中6处采用立体建设模式。另一方面规划地块内叠建公共停车场97处,主要结合商业用地、服务设施用地、公园绿地设置。此外,将重点规划建设慢行系统,包括文化旅游、宜居慢行、文化创意、休闲购物等一共4类40余条特色慢行优先道。
未来,青羊区将规划形成“16线53站”的地铁网络,加上日月大道BRT、二环BRT、IT大道有轨电车等3条新型中运量公交系统。
产城融合
以文博、金融、商务为重点 推动产业发展
记者了解到,在产业定位上,青羊区以文博、金融、商务三大主导产业为重点来推动产业发展。在产业布局上,规划了天府锦城中心金融商务服务集聚区、少城国际文创硅谷集聚区和青羊总部经济集聚区三大集聚区,以此为依托来推动形成产业生态圈。
其中,天府锦城中心金融商务服务集聚区以金融业和商务业为重点,突出三大主导产业的金融业和商务业;少城国际文创硅谷集聚区以文化、体验、旅游为重点,突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的文博业,聚焦文博艺术、影视传媒、文化体验、音乐演艺等产业链,重点发展创意策划、设计制作、编剧制片、发行院线、产品交易等重点关键环节;总部经济集聚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依托青羊总部经济基地,聚焦设计研发、营销结算、商务服务,集聚发展具有独立结算性质的区域性企业总部及研发、营销、结算等功能性企业总部。目前青羊总部经济基地已经入驻企业363家,其中世界500强分支机构9家,全国500强分支机构11家,下一步随着总部经济拓展区的建成,还会有更多总部型企业入驻。
基于青羊独特的产业基础、深厚的资源禀赋特别是文化积淀,青羊将建设文博创意、金融商务、总部经济三大产业生态圈。重点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做强产业生态圈的主导产业,壮大文博、金融、商务三大主导产业核心和龙头企业阵容。二是完善产业生态圈的产业链条,把生态圈上下游产业链细分领域和配套要求梳理清楚,制定三大主导产业产业链全景图、重点企业和配套企业名录与产业生态发展路径图,从而有针对性地招大引强。三是促进产业生态圈的产业融合,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金融、文创、商务等行业间跨界融合,增强生态圈的企业关联度和产业聚合力。
戴志勇表示,“除了发展文博产业之外,还非常重视文化历史保护,做了专门的规划,形成了‘三城、三片、八方面\’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此外,青羊分区规划中还提出打造“143”的产业空间承载体系:1个设计制作展示中心,即少城国际文创硅谷集聚区;4个文博创意运营基地,包括文殊坊文创圈、峨影1958影视创意区、西村大院、绿舟文化产业园;3个文博创意交易与展示基地,包括送仙桥艺术城、锦绣工场、非遗博览园。
专家访谈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副总工程师阮晨:
“调 控 拆 改”
提升城区宜居性
“随着青羊区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展,由于过大的开发强度,使得城区宜居性不够的问题目前变得比较突出:一是人口的过度拥挤,导致休闲空间、配套服务设施不足;二是建筑尺度和密度过大,城市形态不美;三是新旧城区反差较大,特别是棚户区、老旧小区等与新建成的片区相比,群众的生活环境明显较差。”阮晨表示,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原因,青羊将采取“调、控、拆、改”的规划策略与措施。
“调”,一方面优化调整用地功能结构,通过调减原规划住宅用地约1400亩,用于增加绿地开敞空间、公共服务设施以及高端现代服务业用地;另一方面是整体调减建设用地开发强度,降低住宅平均容积率,尤其在临环城生态区、滨河地区、历史文化片区、主要公园周边,容积率还要进一步降低。
“控”,通过强化城市设计,合理控制建筑的高度、密度以及色彩等,形成连续通透的建筑界面,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城市空间形态。
“拆、改”,则是推进棚户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据悉,青羊将采取有机更新的模式,拆改结合、少拆多改,以提升环境品质和公共服务能力为宗旨,最大程度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阮晨介绍,目前,青羊区已经制定计划的棚户区拆迁项目面积约403亩,老旧小区改造39个。通过“调、控、拆、改”,不仅可以从规划上保障青羊最终建设为高品质高能级的和谐宜居生活城区,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能对青羊强化金融商务中心、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区、天府文化交流与集中展示中心三大核心功能提供支撑。
成都晚报记者 涂文全
(规划图由青羊区提供)
新闻推荐
成都集中开展打击整治违法犯罪活动本报讯(市公宣记者陈博)2017年12月29日下午,成都市公安局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自2017年12月1日省公安厅、市公安局部署“百日平安会战”和“冬季铁拳行动”以来,...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