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常斐) 近日,全市治理“微腐败”工作推进会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以来,青羊区纪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扎实推动专项治理“微腐败”工作。
引导群众参与 营造浓厚氛围
发动文艺骨干创作了快板《“微腐败”必须反》、小品《箱子》等一批优秀节目并进行巡演。组建近200人的社区宣传员队伍,将专项治理工作宣传发动到基层院落、家庭“细胞”。在全区广场、院落、集市、服务窗口等近4000个点位播放“微腐败”宣传片、张贴海报、发放资料,让广大群众感受到浓厚宣传氛围。
组织群众“吐槽”“拍砖”,区委相关负责人亲自与群众在线互动,广大网友纷纷“围观”“点赞”。全区各单位组织“听民情、解民忧、顺民意”坝坝会140余场(次),参与人数约1.6万人(次),现场回复解答各类问题疑惑2000余个,群众纷纷“吐槽”“拍砖”,领导干部态度诚恳现场解答,活动得到群众高度赞扬。
面向群众曝光“亮丑”,点名道姓曝光各类“微腐败”违纪案件47件,组织全区各单位6000余名干部职工开展警示教育,展现青羊区治理“微腐败”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形成了专项治理“微腐败”的强大震慑。
着眼群众诉求 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区委政府领导带头认领重大群众诉求,开展明察暗访64次,协调解决各类群众诉求33个,形成相关调研文章27篇,3个单位主要领导因专项治理工作推进不力被分管区领导约谈。区委巡察组通过“点穴”式巡察共发现12个单位相关问题468个,移送区纪委线索问题8个,向被巡察单位反馈立巡立改问题19个。区纪委随机抽查基层站所的217名干部职工,共发现28家单位的14个方面的问题189个,均现场进行反馈,督促整改纠正。
同时,创新制度促履职,在全市创新建立监督执纪问责“四本台账”(《信访举报台账》《监督检查台账》《问题线索台账》《实践“四种形态”台账》)制度体系,推动督促各级纪检监察机构开展监督检查460次、发现问题线索195个、实践“四种形态”286次,与2016年同比分别增加110%、20%、29%,为强化专项治理工作监督检查提供了强力制度保障。
“四种形态”严执纪,综合运用提醒谈话、《廉情专报》《廉政建议书》《监察建议书》等方式,红脸出汗防“未病”。去年以来,累计提醒谈话310人次,发出《廉政建议书》《监察建议书》10余份,编发《廉情专报》111期,督促各单位建立健全“微腐败”风险防控机制125项,修订完善相关制度276个。目前对43件涉及“微腐败”问题线索进行了立案审查,办结40件42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0人,组织处理和通报批评10人,其他处理2人。
提升群众满意度 检验治理成效
民生建设成效明显,政务服务提档升级,网上审批开通率已达91.54%,受理群众诉求13004件,按时办结率100%,网民满意率100%。困难群众“兜底”工程有力推进,累计保障困难群众2.06万人(次),发放低保金1101.18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实现应保尽保。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群众药费负担明显减轻。加强集体 “三资”监管,收回资金241.37万元,有力维护了群众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群众诉求有效解决,全区67个单位整改纠正专项治理中收集到的各类问题1631个(件),整改完成率达100%,整改情况及时向社会群众公开公示。受理网上信访5778件,回复率100%,办结率100%。受理信访举报183件,办结161件,信访举报较前年同比下降10.7%。
新闻推荐
2017“四川蓝”在增加但空气质量改善靠天吃饭的问题还未根本改变
但空气质量改善靠天吃饭的问题还未根本改变洒水车在成都街道上进行降尘作业。1月5日,记者从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视频会上获悉,盘点2017年的“蓝天保卫战”,全省已经完成“大气十条”空气质量改...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