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都江堰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成都新闻 > 正文

文化大家汇聚蓉城畅谈城市文化生命力 葛剑雄:成都时尚几乎与纽约同步 传承文化能保持城市气质

来源:成都日报 2018-01-08 01:45   https://www.yybnet.net/

昨日下午,由《天府文化》杂志和“腾讯大家”联合主办的“大家之选”腾讯大家·天府文化年度沙龙在文轩books九方举行。全国著名的文化学者流沙河、葛剑雄、王笛等,以及优秀的媒体专栏作家陈季冰、连清川、张明杨、闫红、周成林、张丰等,他们共同就“城市文化生命力与互联网时代的写作”展开深度的头脑风暴,在新年伊始为大家奉献了一场有关城市文化与写作的饕餮盛宴。流沙河认为,先有蜀地地灵,才有人才辈出;葛剑雄表示,成都在时尚流行方面很快与纽约统一,几乎同步,文化传承能保持独特城市气质。

葛剑雄

网络时代更需要提高城市文化传承的自觉性

在开始《互联网和城市化进程中如何保持自己的城市特点和吸引力》演讲之前,著名学者、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将地域文化的历史娓娓道来,将看似高大上的文化拉到读者们的生活当中。“说点题外话,文化到底是什么呢?人要吃穿住行,日常生活中反映出的,才是文化最基础的部分。文化的根本是物质的,是衣食住行。”葛剑雄表示,“在交通运输条件不便和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往往一方水土会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交流少的地方特色更显浓厚,最突出反映在当地的方言、民居、饮食、习俗等,比如北方平原方言较少,而山陵较多的南方有着多种方言。

“现在生产力发展了、交通条件改善了、人口流动加快了,特别是信息传播非常迅速。上世纪80年代,我去美国,发现有四川的辣椒酱就觉得特别新奇,而现在辣椒酱在外国已经很普遍。成都与纽约相隔甚远,但时尚都能很快统一,几乎与纽约同步。目前已经很难单纯地靠衣食住行保持地域文化特色。”葛剑雄表示,这就需要生活在当地的人们提高城市文化传承的自觉性,文化传承对保持一个城市的文化气质起着关键的作用。而当今便捷的互联网,为自觉保持城市特色提供了有益的条件。

“您最喜欢的5座城市是哪里?”当主持人抛出这样的问题,葛剑雄诙谐而不失智慧地答道:“成都是我最喜欢的城市之一。”成都作为中国最有魅力的城市,对蜀地之外的人一直有着极强的吸引力。一个城市能否保持自己的地域文化特色,文化如何在城市发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现代化、后工业化和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更需要一种文化自觉,而一座城市标志性建筑和基本街道网络,对保持一座城市与众不同的文化气质起着关键作用。更重要的,还有能够传承城市文化的人。“民间文化并不能全部以落后论定,有条件的应该全部保存下来,至于运用与否,则要根据具体情况。”

流沙河

什么是文化?

14岁孩子写好诗就是文化!

活动现场,著名诗人流沙河和历史学者王笛一起品读诗词、趣说汉字、闲话成都味。“先有地灵,才有人杰。”在流沙河的眼里,蜀地的文化滋润了在这里生活的作家。他举例,百年前,14岁的郭沫若从乐山乘木船到成都,与母亲临别时,写下五言诗:阿母心悲切,送儿直上舟/泪枯惟刮眼/滩转未回头/流水深深恨/云山叠叠愁/难忘江畔语/休作异邦游。“什么是我们的文化?一个14岁的小娃娃,写五言律诗,写得多好啊!最珍贵的历史文化就是这样的,就在这些诗词里。”流沙河激动地说道。

“就是那一只蟋蟀/钢翅响拍着金风/一跳跳过了海峡/从台北上空悄悄降落/落在你的院子里/夜夜唱歌……”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的灵感来源于余光中在川内的生活经历。“余光中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给我写的信,他想念四川,我就找朋友找到他在四川读了7年的那所中学,他在诗中写道“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只。””四年后,余光中写的《蟋蟀吟》中两行:“就是童年逃逸的那一只吗?一去四十年,又回头来叫我?”信上的那句话触动灵感,流沙河写了这首诗作答。

上世纪80年代,流沙河和王笛都住在成都红星路附近。王笛将流沙河视作自己文学上的学习榜样,即便在海外求学,王笛仍会将自己的论文寄回成都,请流沙河指正。时至今日,流沙河写下《理想》等多篇佳作,而王笛也写过许多有关成都的书。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认知——成都文人。昨日,流沙河、王笛共话成都味。王笛说:“成都有丰富的文化养分,给文艺创作提供了很多灵感。”他写的《茶馆:成都的公共与微观世界》,就是基于长期对大慈寺附近的一条街道的观察。多年研究成都的王笛表示,成都味是具有综合性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在几千年的文脉中不断发展而来,很难用几个简单的词汇将其概括,美食、茶馆、小街小巷、太古里都可以是成都味道。对此,流沙河甚为赞赏,“这些留过学的娃娃,写成都会带有不一样的思考,值得关注。”

专栏作家

评断一篇文章好坏

十万+并不是绝对标准

“十万+到底意味着什么?”来自冰川思想库的专栏作家贾永莉、陈季冰、连清川与经常创作爆款文章的作家开始了一轮聚焦于互联网写作的圆桌对话。“文章越偏激越容易受到关注。”几位作家激烈讨论,普遍认为十万+并不是评断一篇文章好坏的绝对标准,高级的写作并不是为了迎合大众,而是以一种合适的方式去表达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写作更大的意义是在于一种价值观的引领。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而对于专栏作家而言,他们的写作也是各具风格、独树一帜。就“专栏作家如何形成自己的风格”,闫红、周成林、张丰3位专栏作家分别谈了自己的观点。“闫红老师可以靠讲红楼吃遍天下,而周成林老师写作则只为了自己。”张丰用简洁的语言一语道出了两位作家的最大特点,而对于自己,他则谦虚地表示到现在还没有形成一种有鲜明特色的风格。

最后,唐映红、侯虹斌、吴强、阳淼开启了一个最令现场观众关注的话题,“互联网时代,专栏作家如何养活自己”,4位作家根据自身的经历,给大家做了真诚的分享。写作是一种职业,通过它可以更好地养活自己,但重要的是写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窗口,去表达自我、实现自我。

本报记者 李雪艳

摄影 谢明刚

新闻推荐

蓉城电动汽车月系列活动举行启动仪式 范毅出席

本报讯(记者杨彩华)1月5日,“电动相伴出行、绿牌辉映蓝天”蓉城电动汽车月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金融城会议中心广场举行。副市长、成都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范毅出席。据了解,此次活动由成都市新能源产业推...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文化大家汇聚蓉城畅谈城市文化生命力 葛剑雄:成都时尚几乎与纽约同步 传承文化能保持城市气质)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