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1月5日,本报“雷锋热线”再获殊荣:在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光明网、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等组织的“因爱同行”网络公益年度总结发布活动中,成都晚报雷锋热线项目获得“2017网络公益项目”称号。
2016年,雷锋热线获得“成都市十佳志愿服务项目”及成都传媒集团首批“精品栏目”称号。2017年,雷锋热线获得由中国报业协会颁发的“2017传媒创新合作项目”奖,获得由8所高等新闻院校联合今日头条共同颁发的“2017年度潜力项目”奖。
两年来,雷锋热线先后被《光明日报》、新华社、人民网、中新网等央媒多次进行报道。雷锋热线的创新性探索成效日益显现,社会影响力呈“裂变式”增长。
雷锋热线是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网信办和成都传媒集团指导下成立,由成都晚报社发起的全民共享友善公益平台,成立于2015年3月,以“互联网+媒体+志愿公益”的思路立足推动实现“所有人帮所有人”的良好社会氛围。雷锋热线在开设报纸专版及热线电话(028-81234567)基础上,推出互联网新媒体矩阵,包括微博、微信、线上社群、视频直播等产品,形成线上、线下系统化全媒体矩阵,旨在实现志愿公益信息的全时、全域、全媒体、全渠道、全互动传播和公益供需的精准对接。
雷锋热线将志愿者、公益组织、爱心企业等组建成雷锋热线爱心联盟,为公益供需双方牵线搭桥。当前,雷锋热线爱心联盟已吸引到3000多个社区、1153支爱心团体及100余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加入,组建起近百位社会知名人士加入的23支专业志愿者团队。依托雷锋热线爱心联盟,雷锋热线两年来共收集到困难群众15131条心愿诉求,成功完成14243条,覆盖影响人群上千万。
立足成都的同时,雷锋热线不断突破地域限制,主动将合作伙伴延伸至全国,现已逐步与人民网、南方都市报、都市快报等全国30余个城市150家主流媒体建立联系,搭建了雷锋热线全国联盟。截至目前,雷锋热线共完成全国跨区域帮扶次数550余次,帮扶足迹覆盖北京、上海、杭州、武汉、吉林、青海、云南、黑龙江、宁夏、贵州等多地。同时,帮扶行动覆盖影响四川省内17个市(州)。
作为连接困难群众和爱心联盟成员的桥梁,除日常坚持各类帮扶救助行动,雷锋热线还根据不同群体需求,积极策划多次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平均每周举行一次。目前雷锋热线共发起200余次志愿公益活动,直接惠及全国各地超30100名困难群众。“环保公益达人秀——秀出你的绿色生活”“让轮椅飞”“+5℃计划”“睡前讲故事·呵护留守儿童快乐时光”“温暖回家路——送农民工返乡”等大型品牌公益项目顺利推向全国。
此外,雷锋热线还创新性开启50余场公益视频直播,观看次数达500余万次,最高单次直播观看量达32.2万人次。
精品点击
“环保公益达人秀——秀出你的绿色生活”
为贯彻落实“人人参与 共治共享”环保理念,打好蓝天保卫战,雷锋热线向1600万市民和187余万志愿者发出倡议:绿色低碳生活人人参与,共治共享“成都蓝”,去年11月策划推出了“环保公益达人秀——秀出你的绿色生活”大型公益活动。活动吸引到了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秦坤、艺术家何多苓、知名艺人吴莫愁,巴蜀笑星廖健等30多位社会知名人士热情支持,有效带动了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活动在成都晚报新媒体平台、雷锋热线等多个聚合平台同步发起,通过图文、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全面造势。经过线上多平台持续宣传推广,一周时间,相关内容全网阅读量超700万余次,相关视频播放量30万余次。
“温暖回家路” 送农民工返乡
2016年12月30日,雷锋热线联合全国联盟成员单位《北京晚报》、《武汉晚报》、《都市快报》、《西海都市报》、《杭州之声》等多家国内主流媒体,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武汉、西宁等六个城市同步发起“温暖回家路”送农民工返乡大型公益活动。
为进一步提升传播效果,活动除报纸版面推广外,还集中通过雷锋热线、成都晚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进行线上征集推广,策划发出的“为公益助力,为在外奔波的他们送上免费回家车票”等内容,经过为期半个月的宣传推广,活动阅读量超100余万次,吸引291939名网友参与线上助力。同时,活动还发起线上公益互动投票活动,吸引李宇春、张靓颖、TFBOYS、李易峰、张杰、李伯清等15位知名艺人粉丝后援团参与助力,将此次活动的网络传播力度推向高潮。一个月活动时间,线上平台吸引志愿者、公益组织、爱心网友参与互动数量突破30余万次,相关内容阅读量超200余万次。
据统计,本次活动共有120名川籍民工成功参与,雷锋热线为其免费赠送返乡车票的同时,还为每个人赠送了一份价值200元的温暖年货礼包。
“睡前讲故事·呵护留守儿童快乐时光”
2016年4月,雷锋热线创立品牌公益项目——“睡前讲故事·呵护留守儿童快乐时光”,旨在通过邀请志愿者为留守儿童诵读其喜欢的图书、讲爱听的故事,录进MP3中送给孩子们,让有趣的故事和温暖的声音,改善孩子们苍白的童年生活。
通过雷锋热线专版报道及新媒体平台持续推广,活动陆续吸引包括知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陈岳叔叔、杭州之声首席主播雷鸣等在内的500余名志愿者参与,成功募集到1000余个MP3及832个睡前故事。同时,为进一步提升活动效果,雷锋热线不仅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挑战冰淇淋”、“挑战健身房”的公益直播,还推出《有一个孤单的孩子正在等你》等互动H5新媒体产品,相关内容阅读量达20余万次,超万名志愿者、公益组织、热心网友参与线上互动。
截至目前,雷锋热线已为成都市区及其周边地区的950余名留守儿童送去装满故事的MP3,同时,联动武汉晚报,为武汉蔡甸区的50名留守儿童送去欢乐。
“让轮椅飞” 700多位市民圆“行走梦”
2015年11月,雷锋热线正式启动“让轮椅飞”公益项目,旨在盘活闲置轮椅资源,让更多闲置轮椅不再闲置,为急需轮椅的家庭排忧解难。
针对不方便亲自赠送或提取轮椅的市民,雷锋热线携手1000余个雷锋热线爱心联盟成员单位进行上门服务。两年以来,配对成功率越来越高,已成功为731位市民圆梦,为北京、山西、武汉等全国各地多名残友赠送轮椅。
专家点评
“雷锋热线是媒体的
一次创新性改革”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教授 李智
媒介的变迁始终没有停止,而前进的动力总是为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当前的媒介融合正是这样一次持续而深刻的变革。那些我们熟知的媒体,在交融中变化,在变革中创新。不论是资源共享,还是渠道拓宽,目的都是让用户的使用更加便捷,让人们与世界更方便的连接。媒介融合的过程,既是一个技术的过程,也是一个商业模式转化的过程,传统媒体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必须求变。
成都晚报在这样一个百舸争流、急速转变的进程中,不仅顺应媒介融合发展的浪潮,积极推进融合进程,完成模态转型,同时坚持“互联网+媒体+志愿者”的模式,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的结合,以媒体带动公益、用媒体传播公益,实现了媒体的导向功能,推进公益事业的社会效益。成都晚报创办的“雷锋热线”这一栏目形式,连接了媒介与公益事业,既是媒体的责任坚守,也是媒体的创新改革,最终实现了媒介为人服务的这样一个目标。
“雷锋热线既是创新参照
又为媒体融合树立了标杆”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 王炎龙
成都晚报作为区域都市类媒体,近年来顺时而变,也顺势而为,但不变的是对公益的坚守,这是主流媒体坚守社会责任的良好体现。“雷锋热线”作为其媒体融合中的创新产品,首创“互联网+媒体+志愿公益”全民共享公益平台,精准化、规模化、共享式的网络公益传播长效模式,既为传统报媒提供了创新参照,也为媒体融合的重点突破树立了标杆。
“用互联网+的方式
有效传播正能量”
大爱清尘创始人 王克勤
首先,“雷锋热线”搭建了一个人人公益、随手参与的平台,并通过这个平台把爱心公众和困难群体有效连接,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爱心正能量,这样的模式值得学习;其次,“雷锋热线”根据不同受众,量身定制各类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让帮扶群体涉及各个领域,在媒体的公益行动方面是值得借鉴的。
“双向链接需求双方
科学精准解决社会问题”
中国志愿者协会理事、滴水公益创始人 大北
“雷锋热线”在搭建全民共享公益平台过程中,通过“互联网+媒体+志愿公益”的模式,让全民能参与公益,以需求为导向,定向定制项目,达到双向链接,科学精准解决社会问题。这种模式值得更大的推广和复制,在当下网络发展氛围中,让民众随手做公益,营造良好的精神文明建设氛围,是一种好模式,是接地气的效率化、精准化、时尚化的好项目。
成都晚报记者 曾琦 罗梦婕(本版用图均为本报资料图片)
新闻推荐
1月中旬腊梅迎来最佳观赏期成都迎来腊梅观赏季。周末一觉醒来,还不上街走走?入冬后的成都,隐隐有梅花香沁人心脾。1月6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在塔子山公园看到,“岁寒三友”之一的梅花吸引了...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