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运动的一年,也是成都人健康观念改变的一年,此前人们很看重身体健康,如今也开始关注起体质健康了。一年来,成都市的各级国民体质监测机构完成2016年已经纳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目标任务的国民体质监测(检测)人数为83783人,测试人群涵盖幼儿(3-6岁)、成人(20-59岁)、老年人(60-69岁)。
国民体质监测由之前单一的线下监测逐步向线上预约、线下监测发展,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广泛开展“体质健康全城约”活动,为市民提供就近的免费体质测试,反馈体质评价结果,并开具运动处方,给予科学健身指导。通过检测数据即时上传与反馈,提高全民健身科技服务信息化水平,利用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软件系统,加强对监测中心(站)点健身科技服务工作的实时管理和监督。统筹区(市)县按照“成熟一批,公示一批”原则,在“互联网+体质健康全城约”平台上向社会公示市、区(市)县和乡镇(街道)三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站点)的地址、开放时间及服务事项等。
市民登录“成都市体质监测与全民健身”网站平台,就可以获得提升体质的8项功能——体质检测预约。平台推出健康促进模式,为大众服务,每天针对市民进行网站预约,并按市民预约归属将测定分配回当地最近的体质监测中心所在地。平台提供了系统而全面的科学健身信息,供市民学习;查阅国民体质监测数据。推出体质健康APP和“体质卓越健康”微信小程序,通过体质测定推广科学健身理念,健身指导等服务内容;获取运动处方。根据测试结果,通过运动处方提前进行运动干预,让市民选择适合、有效的运动锻炼方式增强体质;个人测试结果及体质监测结果查询。实现了通过测试结果的查询,对运动周期的健身效果的评估和反馈,从而进一步干预下一运动周期。为了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国民体质监测,成都市体育局还策划实施了成都市第二届社区体质达人赛、“给力2017 全家一起”全国科学健身指导系列活动等,共有超过15000人报名参加上述活动。
近日,《2017年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出炉,按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体质综合评定, 2017年全市总体体质达标率(达到体质“合格”等级以上标准的人数百分比)比例为90.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比2016年的88.3%提升2个百分点。各类人群体质达标率结果: 3~6岁幼儿为91.6%,20~39岁成年人为89.0%,40~59岁成年人为89.1%,60~69岁老年人为92.7%。男性为89.8%,女性为90.8%。
2015-2017年连续监测结果反映出:成都市通过实施“市民体质提升计划”、推动全民健身融合发展、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培育市民科学健身理念及加强科学健身指导,三年市民体质“总体达标率”(即达到体质“合格”等级以上人数比例)连续增长。成都市建立了全市体质监测与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体系,市级体质监测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建立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网络服务平台,通过“体质健康全城约”、“科学健身指导及运动处方”,不断提升平台的大数据处理结果及运用,成都市全民健身发展势头良好。
《2017年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公报》解读:
一、幼儿发育水平稳步增长。
二、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率继续增长。
三、成年人的呼吸系统机能、循环系统机能呈上升趋势。但是老年人的呼吸系统机能呈下降趋势。
四、身体素质各指标的状况是:40岁以下人群肌肉耐力及爆发力呈下降趋势,除20-39岁女性外身体柔韧性均有所下降。60~69岁女性除平衡能力和肌肉静力的耐力以外,其他身体素质指标均小幅度提高。
建议:
一、人人需要天天运动。建议市民以周为单位,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通过改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柔韧性、降低体脂含量(针对体重超标人群)来提升体质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的各项运动。
二、不仅是年轻人需要力量训练,中老年人也需要力量训练。不同年龄段人群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
本版稿件由记者 胡锐凯 采写
新闻推荐
拟于3月底前开通 成都地铁1号线三期 昨起开始贯通空载试运行
记者从成都轨道交通集团获悉,根据空载试运行总体安排,1月8日20:00以后,1号线三期正式进入空载试运行最后阶段——1号线既有线与新线贯通空载试运行。届时,1号线列车在既有线完成载客服务并清客后,继续...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